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丽

作品数:32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降解
  • 5篇污染
  • 3篇多环芳烃
  • 3篇银纳米颗粒
  • 3篇鱼鳞
  • 3篇鱼鳞明胶
  • 3篇生物降解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指标
  • 3篇琼脂
  • 3篇明胶
  • 3篇纳米
  • 3篇教育
  • 3篇教学
  • 3篇复合膜
  • 3篇催化
  • 3篇大气质量
  • 3篇大气质量评价
  • 2篇蛋白胨
  • 2篇盐度

机构

  • 32篇集美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2篇张金丽
  • 7篇刘启明
  • 6篇黄志勇
  • 4篇郑天凌
  • 4篇张亚平
  • 3篇马建华
  • 3篇巫晶晶
  • 2篇郑丽琳
  • 2篇段金明
  • 2篇李清彪
  • 2篇林锦美
  • 2篇景孝廉
  • 2篇孙道华
  • 2篇郑艳梅
  • 2篇黄加乐
  • 2篇陈素艳
  • 2篇成路
  • 1篇黄宁
  • 1篇张志新
  • 1篇王文锋

传媒

  • 8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漳州师范学院...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精细化工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福建环境
  • 1篇航海教育研究
  • 1篇厦门科技
  • 1篇集美大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CAI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2004年
多媒体CAI教学的诞生是教学形式的一场革命,对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多媒体CAI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高校化学课程多媒体CAI的制作原则,并就高校化学教学中多媒体CAI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张金丽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学多媒体教学CAI实验教学
浅谈航海类专业化学教学改革被引量:4
2001年
针对航海教育的特殊性 ,分析了专业人才素质的具体内涵 ;提出了通过深化航海类化学教学改革 ,提高航海人才素质的方法 :要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以提高人才素质为目的 ,改进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技能为目的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并与教书育人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张金丽
关键词:航海教育化学教学教学改革
大气臭氧污染的生物学指标监测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臭氧是具有很大危害性的大气污染物之一,近150年来大气对流层中的臭氧质量浓度已经增加了36%,在今后50~100年内还将以每年0.5%-2%的速度继续升高。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敏感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综合性状。以不同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2.0、3.0、4.0、5.0 mg·L-1)臭氧(O3)胁迫下的不同类型植物为例,观察植物在不同时间(2、4、6、8 h)的外观伤害症状和细胞膜透性与O3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O3的敏感度不同,蔬菜对臭氧相对较敏感;低质量浓度长时间和高质量浓度短时间的作用条件下,植物的受害症状基本相同,典型症状表现为叶片上散布细密点状斑,斑点的颜色呈白色、黄色、棕褐色,也有褪绿斑;植物细胞膜透性数据即电导率直接反映植物受损程度。综合植物外观症状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了相对定量化的大气质量生物学指标评价模式,即划分为轻微(0-0.2)、轻度(0.2-0.4)、中度(0.4-0.6)、高度(0.6-0.8)、严重(0.8-1.0)5个受害等级,以定量的判断O3气体对植物的伤害。
刘启明方月敏黄志勇张亚平张金丽
关键词:臭氧生物学指标大气质量评价
航海类化学教学初探
2001年
针对航海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了专业人才素质的具体内涵;提出了通过深化航海类化学教学改革,提高航海人才素质的方法;要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智能为目的,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技能为目的,强化实验教学环节以及教书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张金丽
关键词:航海教育化学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一株木霉菌的鉴定及其重金属-抗生素的复合抗性
2021年
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ption spacer,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从腐烂的植物根中分离得到霉菌,利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鉴定。将序列提交至GenBank中以确定物种分类信息,进行物种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并通过Figtree构建物种进化系统发育树。ITS分子测序以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JM-001隶属于木霉菌属(Trichoderma)。同时,利用该菌株作为指示微生物,模拟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的生存环境,并以霉菌的干重、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为表征,分析复合污染下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抗生素胁迫下的重金属抗性变化主要为协同杀菌和协同抗性,重金属离子浓度和种类均对菌株LJM-001耐抗生素性能有显著影响。
林锦美陈锦芳段金明张金丽陈文熙
关键词:木霉菌重金属抗生素菌种鉴定复合抗性
海气CO_2通量的溶解无机碳δ^(13)C值示踪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海洋是地球表面上碳的重要贮存库,是全球碳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国际上研究海气间CO2交换调控机制的工作长期以来倍受关注。文章简要阐述海气CO2通量研究概况和对海水溶解无机碳δ13CDIC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基础上,综述海气CO2通量的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并对该方法存在问题和研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展望。
刘启明林锦美张金丽黄志勇鲁中明
关键词:海气交换溶解无机碳稳定碳同位素
一株苯胺降解菌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苯胺降解菌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将雷氏普罗维登斯菌15‑7种子接种入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得种子液。将种子液接种到染料降解培养基中培养,可以实现对染料脱色同时降解苯胺。苯胺降解菌雷氏普罗维登斯...
张金丽张晨唐雪平李清彪陈子和
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有效途径——天然产物清除活性氧被引量:6
2002年
活性氧由于其极活泼的化学活性及强致癌、致心血管类疾病、炎症及促进衰老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活性氧,也叫氧自由基,其种类繁多,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烷基氧、烷过氧基和一氧化氮基等,尤其羟自由基(OH)是极强的氧化剂,它在所有的氧自由基中致癌能力最强、毒性最大、化学活性极其活泼,易攻击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碱基使DNA损伤.活性氧自由基所诱导的生物大分子损伤是细胞癌变、衰老和死亡发生的引发剂.有关研究表明,从动植物、水果、蔬菜中萃取出的无毒有效的天然产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维持健康细胞功能的效果.
马建华张金丽陈素艳
关键词: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活性氧DNA氧化性损伤
Fenton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以去除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的CODCr和腐殖酸相对含量(UV254)为研究内容,对Fenton技术应用及其工艺技术条件优化进行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快速Fenton工艺优化条件为:初始p H值为4.0,H2O2投加量为1500 mg/L,Fe2+投加量为500 mg/L,静置时间120 min,CODCr由处理前的652 mg/L降到处理后的300.06 mg/L,去除率达53.99%;2)光催化Fenton氧化优化条件为:初始p H值为4.0,H2O2投加量为1000 mg/L,紫外灯功率为72 W,反应时间为120 min,CODCr由处理前的300.06 mg/L降到处理后的86.4mg/L,去除率达71.18%。说明,该工艺对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是有效的,可进行大规模的中试研究。
巫晶晶张亚平张金丽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利用发光菌评价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被引量:14
2004年
利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对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及其部分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二甲亚砜配制的测试液中,萘、菲及荧蒽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且相同浓度下毒性菲>萘;测试液中当萘浓度小于其溶解度时即产生100%的抑光率,而菲及荧蒽浓度接近其溶解度时分别仅产生低于50%和15%左右的抑光率;芘及蒽在最大浓度时则对发光细菌无生物毒性显示;降解产物水杨酸、儿茶酚及邻苯二甲酸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但毒性均远小于母体化合物萘和菲,且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对菲解毒效果优于水杨酸代谢途径.说明多环芳烃化合物生物毒性的检测与其水溶性的大小密切相关,利用二甲亚砜获取多环芳烃污染提取液的生物毒性主要与低分子量多环芳烃萘及菲有关;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后期解毒效果明显,但降解后期产物对发光细菌仍具有一定毒性,且细菌不同的代谢途径中多环芳烃毒性降低的程度不同.
张金丽郑天凌
关键词:生物毒性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