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鹰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不同成分培养基影响致病疫霉生长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为获得经济有效且简便易行的黑麦培养基的替代培养基,通过考查菌落直径、疏密程度及产孢量就以黑麦、小麦和面粉等为主要材料配制的培养基对致病疫霉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小麦酵母培养基和面粉酵母培养基上致病疫霉菌落直径大(81mm)、菌层厚、产孢量大(4.4×105/mL),与黑麦与其它成分组成的复合培养基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小麦、面粉来源广、培养基制备简便,表明这2种培养基最有潜力作为黑麦培养基的替代培养基来使用。
- 李海鹰蒋继志孙海丽
- 关键词:致病疫霉培养基成分纯化培养
- 植物抗病过程中PCD研究进展
- 2009年
-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生物体为了自身发育或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在基因控制下采取的主动地、有序的死亡方式,并伴随着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本文综述了植物抗病过程中PCD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PCD以及PCD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抗病过程中的PCD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对进一步揭示PCD与植物抗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起到推动作用。
- 李海鹰梁宁蒋继志
- 关键词:抗病过敏性反应
- 几种南海芋螺二硫键异构酶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 2011年
- 目的:从来自中国南海的4种芋螺中克隆出包含完整3'和5'非翻译区的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及进化分析。方法:根据各种生物PDI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利用3'和5'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克隆出PDI全基因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各芋螺PDI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从中国南海玉女芋螺、黑星芋螺、堂皇芋螺、桶形芋螺cDNA中克隆出包含有完整3'和5'非翻译区的PDI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各芋螺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0%,而与对虾、人类、酿酒酵母的同源性均小于60%;各芋螺PDI与其他生物的2个活性位点序列高度保守,而底物结合位点具有物种特异性,进化树显示各芋螺PDI的特征可能受其捕食食性影响。
- 李海鹰刘珠果蒋继志戴秋云
- 关键词:芋螺芋螺毒素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克隆进化树
- 一种新4/3型α-芋螺毒素突变体的合成及功能研究
- 2013年
- 目的:合成难溶的新4/3型α-芋螺毒素Eb1.3突变体Eb1.3[ΔR1,W13M],并初步测定其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Fmoc-固相法合成线性肽Eb1.3[ΔR1,W13M],通过空气氧化折叠和磺化产物折叠获得含二硫键的折叠产物,利用两步折叠法测定其二硫键连接方式,双电极电压钳技术检测其药理活性。结果:Eb1.3[ΔR1,W13M]线性肽经折叠生成的主产物Ⅰ的二硫键排列方式为少见的C1-C4、C2-C3,而非典型的C1-C3、C2-C4,线性肽磺化后再经GSH交换可加速折叠,10μmol/L的产物Ⅰ对乙酰胆碱受体α3β2亚型的抑制率为28.97%±8.44%。结论:新4/3型α-芋螺毒素Eb1.3突变体Eb1.3[ΔR1,W13M]形成非典型的二硫键C1-C4、C2-C3,产物Ⅰ对乙酰胆碱受体α3β2亚型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
- 代琴郑兴刘珠果李海鹰王硕丁融王菲戴秋云
- 关键词:磺化二硫键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 中国南海新α芋螺毒素Mr1.8的合成及二硫键测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采用固相方法合成新型α4/7芋螺毒素Mr1.8(PECCTHPACHVSNPELC-NH2),并测定其折叠后的二硫键配对方式。方法:采用Fmoc-固相法合成线性肽Mr1.8,通过空气氧化折叠获得含二硫键的折叠产物,利用两步折叠法测定其二硫键连接方式。结果:Mr1.8线性肽经折叠生成2种产物Ⅰ和Ⅱ,质谱和二硫键分析结果显示Mr1.8-Ⅱ为正确折叠产物,其二硫键框架为(Cys1-Cys3,Cys2-Cys4)。结论:Mr1.8是一种新的α4/7型芋螺毒素,其一种主要折叠产物的二硫键框架为(Cys1-Cys3,Cys2-Cys4)。
- 胡洁刘娜李海鹰刘珠果戴秋云
- 关键词:芋螺芋螺毒素二硫键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