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耀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纳米
  • 1篇导电复合材料
  • 1篇导电墨水
  • 1篇电学
  • 1篇氧化铝
  • 1篇乙烯
  • 1篇银薄膜
  • 1篇银纳米颗粒
  • 1篇石墨
  • 1篇室温
  • 1篇树脂
  • 1篇炭黑
  • 1篇抛光
  • 1篇抛光液
  • 1篇吡咯
  • 1篇吡咯烷
  • 1篇吡咯烷酮
  • 1篇温度
  • 1篇温下
  • 1篇相分析

机构

  • 5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何为
  • 5篇唐耀
  • 4篇王守绪
  • 1篇杨小健
  • 1篇陈苑明
  • 1篇毛英捷
  • 1篇曹洪银
  • 1篇周峰
  • 1篇陶志华
  • 1篇周珺成
  • 1篇周国云

传媒

  • 2篇印制电路信息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银纳米颗粒印制导电图形的新途径—取代烧结被引量:2
2012年
低温下完成烧结一直被认为是印制电子领域的一大难点,本文记述了一种新方法能够在避免烧结的情况下使银浆印制的图形导电。文中用液相法以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作为前躯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保护剂,还原得到平均粒径在90 nm的类球状银颗粒。该银颗粒的表面会被PVP包裹着,在一些电解质的作用下会发生脱附作用,使PVP层脱落。由于缺少了有机层的保护,邻近的银颗粒在表面作用力的驱动下会自主地结合在一起,随后会经历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使得银颗粒发生重结晶。经历这些过程后整个银颗粒体系的导电率急速上升,其结果与高温下烧结的相似。用该方法获得的导电银图形的最低电阻率可达9.91Ωcm,导电性相当于块材的16%。
唐耀陶志华王守绪何为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
室温下抗坏血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L-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乙酸铜的二乙醇溶液为前驱体,在室温下反应得到大量粒径在160nm左右单分散性的纳米铜颗粒。详细探讨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配比、乙酸铜溶液滴加速率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铜粉进行表征与分析,该纳米铜颗粒以近似球状的不规则形貌为主,晶型为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纯度较高,能够稳定分散在有机溶液中,适合制备导电铜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胡永栓唐耀周珺成何为
关键词:纳米铜粉L-抗坏血酸聚乙烯吡咯烷酮环境友好
自还原体系银导电墨水的制备与低温印制导电图形的研究
2013年
总结了开发一种简便快捷的可印制在挠性基板上于低温条件实现烧结形成高导电性线路的自还原型银导电墨水的制备方法。该导电墨水通过混合二乙醇胺溶液和银氨溶液制备得到。印制在塑料基材上后,在75℃下固化形成导电线路。这是因为在碱性环境与高于50℃的温度下,二乙醇胺可分解生成甲醛并自发地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随后还原出银原子并让其吸附在基材上形成银薄膜。用该方法印制得到的银线其导电率可达到金属银导电率的20%,通过继续改进可应用于各种印制电子技术中。
曹洪银唐耀王守绪何为毛英捷
关键词:导电墨水银薄膜
PCB工艺中金相分析磨抛液的研究
2012年
在PCB工艺流程中金相切片检测抛光所使用的抛光液大多以金刚砂为主要抛光填料,该文采用的是更廉价的氧化铝抛光粉作为抛光组分。对氧化铝抛光粉进行12 h的球磨处理,配置成了组分为3氧化铝抛光粉,0.1活性炭粉,0.5没食子酸,约96乙醇的抛光液。该抛光液的稳定性和抛光效果均达到应用要求,并大幅降低了成本。
周峰王守绪何为唐耀陈苑明
关键词:抛光液氧化铝
石墨/炭黑/改性树脂导电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石墨\炭黑为混合导电填料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的导电机理,研究导电填料含量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石墨为15%、炭黑2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阻率为16.4Ω.cm。同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伏安特性曲线,发现其呈现非线性欧姆关系,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PTC)。
杨小健何为王守绪周国云唐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