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anterior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TME的直肠癌术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ARS量表将患者分为LARS组(包括轻度和重度LARS)和无LARS组,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ME术后发生LAR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有188例(94.0%)在随访期间完成了LARS评分,79例(42.0%)患者术后发生重度LARS、49例(26.1%)发生轻度LARS、60例(31.9%)无LARS症状。术后3、6、12个月LARS的发生率分别为43.6%(82/188)、28.7%(54/188)、19.1%(36/188)。患者术后12个月LAR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χ^(2)=4.733,P=0.030)和术后3个月的发生率(χ^(2)=26.134,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cm(OR=2.375,95%CI:1.269~7.064)、术前新辅助放化疗(OR=3.007,95%CI:1.161~7.759)、术后放化疗(OR=3.572,95%CI:1.160~6.456)是影响TME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直肠癌行TME保肛根治术患者术后LARS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cm、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放化疗是患者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洲马勇方仕旭曾柯瑞
-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M0期结肠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M0期结肠癌(colon cancer,CC)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建立指数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M0期(术前影像学诊断)CC患者218例,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存在淋巴结转移组(pN+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N0组),比较两组患者LMR、NLR、PLR值的差异及不同LMR、NLR、PLR水平与淋巴结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等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M0期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指数预测模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组(pN+组)CC患者的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及NLR、PLR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N0组)患者,pN+组的单核细胞计数、LMR则低于pN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术前LMR、NLR、PLR水平CC患者的淋巴结分期构成之间存在差异(均P<0.05),术前低LMR组的淋巴结转移数量高于术前高L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LMR、NLR是术前诊断为M0期C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576、6.299、0.646和1.516。术前诊断为M0期C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函数模型为:h(t)=h0exp(1.576X_(1)+6.299X_(2)+0.646X_(3)+1.516X_(4))。结论:术前LMR、NLR、PLR水平与CC患者淋巴结分期状态密切相关,术前LMR、NLR是M0期C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拟合的指数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M0期C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 曹万龙李由韩华马勇吴红钟仕江冷蔚
- 关键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
-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探查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3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组各19例.开放手术组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组采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1±1.29)d、(43.05±8.10)min、(2.79±1.08)分、(20.42±9.69)mL、(14.11±3.81)d、15.79%,开放组分别为(6.79±1.80)d、(48.32±6.82)min、(4.21±1.13)分、(28.42±7.99)mL、(18.26±3.77)d、47.3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2.17、-3.95、-2.78、-3.38,x2=4.38,均P〈0.05).结论 TAP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的,其优点包括创伤小、并发症少等.
- 邓超马勇曹万龙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修复外科手术
- T_(3-4)期可切除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间隔时间的选择及其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T_(3-4)期可切除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手术间隔时间的选择,以及不同间隔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与化疗间隔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将间隔时间小于8周的患者归为A组,间隔时间8周至12周的患者归为B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nCRT及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均对两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血清学指标,手术病理完全缓解率、镜下切缘无癌残留率,以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均较A组更低,B组病理完全缓解率、镜下切缘无癌残留切除率均高于A组,复发率低于A组(均P<0.05);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_(3-4)期直肠癌患者在接受nCRT后间隔8周至12周再进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手术切除效果,降低肿瘤相关因子水平,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马勇李洲方仕旭张红彬曹万龙
-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间隔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癌胚抗原
-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细胞免疫及营养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细胞免疫功能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ENS)组,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EENS)组,各6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细胞免疫功能水平(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营养指标水平(外周血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EENS组治疗后的IL-2、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EENS组和治疗前(P<0.05);PEENS组治疗后的CD4^(+)T细胞和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EENS组和治疗前,PEENS组治疗后的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EENS组和治疗前(P<0.05);PEENS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EENS组和治疗前(P<0.05);两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7%(4/67)比7.46%(5/67),χ^(2)=0.199,P=0.730]。结论PEENS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水平、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和改善营养状态。
- 李洲马勇方仕旭徐琳
- 关键词:胃癌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炎症因子
- ω-3鱼油脂肪乳联合全胃肠外营养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添加ω-3鱼油脂肪乳的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术(LC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行LCS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TPN[给予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B组采用TPN联合ω-3鱼油脂肪乳,C组予以常规补液。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5天检测三组患者免疫学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G、M水平)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5天免疫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B组恢复最明显,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C组,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ω-3鱼油脂肪乳的TPN可有效促进LCS患者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 李天梁李蜀华冷尉邓超马勇
-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脂肪乳剂静脉注射用
- TATME对直肠癌患者Th1/Th2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对直肠癌患者Th1/Th2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直肠癌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腹腔镜手术,研究组采取TATME。统计2组围术期状况、肛门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肠道菌群、Th1/Th2、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统计2组生存率。结果术中失血量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肛门功能优良率组间比较,研究组(94.12%)高于对照组(78.43%)(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周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第1 dTh1、Th1/Th2水平高于对照组,Th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周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5.69%)(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9个月生存率(97.96%、93.88%)与对照组(91.67%、87.50%)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89.80%)高于对照组(72.92%)(P<0.05)。结论采取TATME治疗直肠癌创伤小,且对患者机体免疫及肠道菌群损害小、恢复快,肛门功能优良率较高,还可提升患者生存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 邓超冷蔚方仕旭马勇
- 关键词:直肠癌TH1/TH2肠道菌群肛门功能
- 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手辅助腹腔镜技术(HALS)在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48例,其中23例术中采用HALS(观察组),25例术中采用常规开腹(OS,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AV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3.52±18.28)min、住院时间(9.04±2.44)d、术中出血量(60.91±13.4)mL、术后AVS评分(4.00±1.00)分,对照组分别为(102.24±20.38)min、(11.64±4.57)d、(97.16±23.47)mL、(5.00±1.15)分,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AVS评分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切口感染0例、腹腔感染0例、吻合口瘘0例、吻合口出血1例),对照组为32%(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2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HALS应用于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术是可行、有效的,且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AVS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低。
- 韩华李天梁卢通马勇曾珂芮李蜀华冷蔚
- 关键词:开腹手术
-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后发生造口旁疝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Miles术、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术后是否发生造口旁疝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ARP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8例行Miles术直肠癌患者中,术后有20例发生造口旁疝,发生率为18.52%,其中,Ⅰ型13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BMI、造口途径、手术时间、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肿瘤病理分级是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手术时间>4 h、肿瘤病理分级Ⅱ级以上是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手术时间>4 h、肿瘤病理分级Ⅱ级以上是发生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超重患者术前应积极控制体重,同时在保证手术顺利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时间等措施,将有助于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
- 马勇李洲方仕旭曹万龙徐琳
- 关键词:造口旁疝直肠肿瘤MILES术LOGISTIC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