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爱军
-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神经导航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脑积水临床资料,常规组23例(常规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导航组20例(应用神经导航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室缩小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64.8±6.6)min明显少于常规组(87.0±7.4)min(P=0.000),临床症状缓解程度(P=0.037)与脑室缩小程度(P=0.043)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分流管偏移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04)。术后3个月,导航组未发生分流管堵塞,常规组8例病人术后发生不同程度堵管,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经枕角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明显减少分流管偏移,降低堵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彭爱军陶存山高凯齐文涛王鸿生曹德茂申宝玺武永康
-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神经导航
-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吸收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治疗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吸收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单纯采用MMAE或MMAE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的41例(53例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可能影响血肿吸收或复发的术前合并症、是否抗栓治疗、术前血肿的影像学特征、术中Dyna CT血肿外膜强化分级及术后血肿吸收情况;对于双侧病变者,按照血肿量较大侧统计血肿情况。根据术后4个月内血肿是否完全吸收,将患者分为完全吸收组与未完全吸收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判断影响CSDH吸收的因素。结果41例患者共进行53例侧CSDH手术,其中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22例。术后残余血肿的最大径为(13.5±3.6)mm(10.8~21.5 mm)。1例(2.4%)患者MMAE术后血肿复发。所有CSDH患者均未见MMAE手术相关并发症。4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7.2±6.1)周,末次随访时血肿完全吸收40例(97.6%),其中4个月内完全吸收27例(65.9%),6个月完全吸收39例(95.1%),CSDH的中位吸收时间为14(12,20)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完全吸收组(27例)比较,未完全吸收组(14例)的年龄大、MMAE术后抗栓治疗者占比高、残余血肿的最大径较大、术中Dyna CT血肿外膜强化分级Ⅰ级者占比高、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者占比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血肿的最大径(OR=0.63,95%CI:0.31~0.92,P=0.012)、术中Dyna CT血肿外膜强化分级Ⅰ级(OR=0.48,95%CI:0.25~0.81,P=0.027)及是否联合钻孔引流术(OR=3.13,95%CI:0.37~0.89,P=0.026)是4个月内血肿能否完全吸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SDH多于MMAE术后4个月内完全吸收。MMAE术后残余血肿的最大径较大、术中Dyna CT血肿外膜强化分级Ⅰ级及未联合钻孔引流术的患者,4个月时血肿未完全吸收的风险高。
- 刘振生齐文涛孙勇魏庭丰匡雄伟吴臣义王鸿生彭爱军段晓春
- 关键词:脑膜中动脉
-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32例的治疗方法:静脉应用万古霉素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结果:32例患者中有31例治愈,一例患者死亡,治疗时间7-23d,平均治疗11d。结论:静脉应用万古霉素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的方法对颅内感染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申宝玺陈静高凯曹德茂彭爱军齐文涛顾明星
- 关键词:颅内感染腰大池引流万古霉素
- 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初步评估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脑膜中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脑膜中动脉栓塞(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MMAE)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1例(15.2%)外科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并接受MMAE治疗的20例单侧CS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于3D-TOF MRA测量患侧MMA直径、相对血流速度,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外科钻孔引流术后未复发的20例CSDH患者作为对照。随访观察MMAE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复发组患侧MMA平均直径(1.55±0.45)mm明显大于对照组(1.32±0.3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28)。复发组相对血流速度(SI比值均数,1.45±0.23)明显大于对照组(SI比值均数,1.23±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3,P=0.001)。复发组血肿外膜强化分级评分(2.25±0.55)分,对照组(1.60±0.6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02)。MMAE术后影像学随访血肿完全吸收19例(95%),其中3个月完全吸收8例(40%),6个月完全吸收16例(95%),中位吸收时间16周(IQR:7~22)。除1例复发症状反复外,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均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与非复发者相比,外科术后复发侧血肿外膜血供更丰富、MMA管径更粗、血流速度更快,MMAE是治疗此类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 刘振生魏庭丰孙勇匡雄伟王友伟吴臣义段晓春齐文涛彭爱军张文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血管造影栓塞
- 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体,以及连接在回收罐体两侧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回收罐体内开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回收罐体的底部开设有取出口。本发明可提高术中获取鞍区病变的标本量,进一...
- 彭爱军邵利英朱培曹德茂
- 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转归和预后因素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 MCAA)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临床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破裂MCAA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史、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应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进行转归评估,4~5分定义为转归良好,1~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
结果
共纳入44例破裂MCAA患者,其中男性18例(40.9%),女性26例(59.1%),年龄36~75岁,平均58.5岁。动脉瘤夹闭42例(95.5%),包裹2例(4.5%)。术后随访3~36个月,33例(75.0%)转归良好,11例(25.0%)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Hunt-Hess分级、中线移位程度、血肿体积、术中破裂、去骨瓣减压以及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比例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Ⅳ~Ⅴ级[优势比(odds ratio, OR)20.8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42~38.696;P=0.001]、术中动脉瘤破裂(OR 18.906,95% CI 2.918~20.915;P=0.011)和合并肺部感染(OR 38.865,95% CI 18.718~40.509;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Hunt-Hess分级高、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破裂MCAA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齐文涛彭爱军曹德茂王友伟武永康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肿神经外科手术
- 阿托伐他汀减少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DE)是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观察证实部分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口服阿托伐他汀可有效促进CSDH吸收。
- 曹德茂齐文涛武永康彭爱军王友伟朱劲龙申宝玺
-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阿托伐他汀常见并发症颅脑外伤CSDH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治疗体会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3~72岁;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发生急性脑膨出,复查CT后因迟发性血肿继续手术37例。结果 58例患者存活42例(72.4%),死亡16例(27.6%);存活患者随访3个月~3年,按GOS评分,5级恢复良好19例(32.8%);4级轻度残疾8例(13.8%);3级中重度残疾11例(19.0%);2级迁延性昏迷4例(6.9%)。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及时的CT复查以及术者永不放弃的坚强信念,三者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 齐文涛彭爱军曹德茂李玉呈武永康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
- 阿托伐他汀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13.5/10万;特别是年龄大于65岁的群体,其发病率更是高达(8~58)/10万[1];可见CSDH是一种老年患者的典型疾病[2]。目前对该病形成和发展机制的认识仍停留在推测阶段[3]。较为接受的观点有血肿局部炎症反应、病理性异常新生血管生成、
- 曹德茂陆彦沁齐文涛彭爱军武永康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阿托伐他汀局部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常见疾病神经外科
- 尿激酶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 分析尿激酶联合微创穿刺外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与单纯行微创穿刺外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微创穿刺外引流术及联合应用尿激酶的患者(n=116);B组为单纯应用微创穿刺术的患者(n=109),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残余血肿量、术后影像学分级、术后复发差异性.两组之间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A组术后48 h引流量为(52.41±7.86) ml,B组术后48 h引流量为(28.42±4.46) ml.A组在术后1、3个月血肿残余量分别为(23.35±4.18)、(15.31±6.15) ml,B组为(46.07±5.96)、(25.60±5.03) ml.A组术后影像学分级1级75例(64.7%),2级32例(27.6%),3级8例(6.9%),4级1例(0.9%);B组1级42例(38.5%),2级55例(50.5%),3级11例(10.1%),4级1例(0.9%).A组复发率为6.0%,B组复发率为15.6%.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能显著减少微创穿刺外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血肿量,减少其复发,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 彭爱军曹德茂赵义齐文涛申宝玺王鸿生武永康程诚
- 关键词: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