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发病
  • 1篇胆酸
  • 1篇蛋白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 1篇受体
  • 1篇受体机制
  • 1篇受体相互作用...
  • 1篇斯蒂尔病
  • 1篇脱氧
  • 1篇脱氧胆酸
  • 1篇细胞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相互作用蛋白
  • 1篇活动性
  • 1篇激酶
  • 1篇激酶-1
  • 1篇疾病活动
  • 1篇疾病活动性
  • 1篇鹅脱氧胆酸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陈晓翔
  • 3篇郭茹茹
  • 3篇吕良敬
  • 3篇林镇
  • 1篇姜林娣
  • 1篇鲍春德
  • 1篇余跃天
  • 1篇曹珊
  • 1篇徐鸣明

传媒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主动脉周围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鹅脱氧胆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慢性主动脉周围炎(chronic periaortitis,CP)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探索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在C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17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5例CP患者及各对照组患者血清中CDCA含量。此外,对1例活动期CP患者进行后腹膜穿刺,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IL-6、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F4/80及法尼酯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表达情况。结果 17例CP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25∶1,平均年龄为(62.5±8.4)岁。患者的首发症状有腰痛、腹痛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与各对照组患者相比,CP患者血清中CDCA含量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肪和胶原纤维组织内泡沫细胞样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部位可见IL-6高表达,并有F4/80及FXR的表达。结论 CP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特征各异。血清中CDCA降低可能是该疾病的新临床指标。CDCA-FXR/IL-6通路可能在CP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曹珊林镇沈力冲范超凡郭茹茹徐鸣明姜林娣鲍春德吕良敬陈晓翔
关键词:鹅脱氧胆酸白介素6
Fra2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23受体参与银屑病发病的研究
2018年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内转录因子AP1家族中Fos家族中Fra2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银屑病中Fra2可能参与调节的下游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初步探讨其在疾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21例银屑病患者及30名健康者对照外周血中Fra2的表达水平;在基因转录调节数据库上预测Fra2的靶基因,并与Gene Cards上银屑病相关基因交集分析,采用DAVID(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查找靶基因本体功能分类和KEGG富集分析;用实时定量PCR验证Fra2可能参与调控的基因;R语言调用JASPAR 2018软件包预测Fra2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Fra2对白细胞介素23受体(interleukin 23receptor,IL-23R)的调控关系。结果:21例银屑病患者PBMC中Fra2的mRNA表达水平(0.711±0.072)显著低于健康人群(1.070±0.086)(P=0.004 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是富集程度最为显著的条目(P=5.2×10^(-71);P=7.0×10^(-45));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IL-23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00 1),且与Fra2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09 5,P=0.018 3);用R语言调用JASPAR在启动子区域预测了Fra2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Fra2调控了IL-23R的表达。结论:Fra2/AP1作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可能通过调节IL-23R的表达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林镇郭茹茹吕良敬陈晓翔
关键词:银屑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与成人斯蒂尔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2018年
目的:研究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患者外周血细胞内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3,RIPK1/3)的表达水平,分析RIPK1/3与AOSD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风湿科58例AOSD患者的病史信息,明确与疾病活动相关的临床指标。为初步探讨其中潜在的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7例AOSD住院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内RIPK1/3的表达水平。结果:58例AOSD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系统评分)显著相关(r=0.6157,r=0.4278,P<0.001)。初步机制探讨中发现17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IPK1/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001),且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高表达RIPK1和RIPK3的单核细胞比例与血沉呈负相关(r=.0.5332,P<0.05;r=.0.5098,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可作为AOSD病情活动性良好的监测指标,且RIPK1/3在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在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林镇郭茹茹陈晓翔余跃天吕良敬
关键词:成人STILL病疾病活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