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燕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丰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血脂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指标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益生菌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指标
  • 1篇早期糖尿病
  • 1篇增殖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乳铁蛋白
  • 1篇沙坦
  • 1篇神经病变

机构

  • 5篇丰城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杨海燕
  • 1篇王幼萍
  • 1篇谷丽娟
  • 1篇薛英
  • 1篇侯建明
  • 1篇吴曼
  • 1篇蓝旭华

传媒

  • 1篇淮海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第七届国际骨...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乳铁蛋白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IGF-1/IGF-1R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铁蛋白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24h之内的SD大鼠6只,无菌条件下取出颅骨,用混合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培养,用不同...
杨海燕侯建明吴曼薛英蓝旭华
尿毒清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应用尿毒清颗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96例DK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加用尿毒清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U-mAIb)]、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医证候(面浮足肿、面色恍白、脘胀纳少、神倦乏力)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5.09±0.70)n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5.97±0.81)nmol/L],GSH-Px[(126.89±16.01)U/L]、SOD[(103.65±11.37)U/mL]、T-AOC[(19.30±4.10)U/mL]水平高于对照组[(114.72±12.84)U/L、(94.12±9.81)U/mL、(15.52±3.14)U/mL](P<0.05);观察组BUN[(8.29±0.84)mmol/L]、Scr[(70.26±8.30)μmol/L]、U-mAIb[(23.20±4.12)mg/L]、UAER[(84.11±10.13)mg/24h]水平低于对照组[(9.01±1.06)mmol/L、(75.12±8.84)μmol/L、(28.64±4.65)mg/L、(150.62±11.42)mg/24h](P<0.05);观察组IL-6[(128.09±20.10)ng/L]、hs-CRP[(3.25±0.75)mg/L]、IL-8[(1.21±0.27)ng/L]、TNF-α[(6.70±1.12)ng/L]水平低于对照组[(138.42±24.16)ng/L、(4.27±0.89)mg/L、(2.11±0.37)ng/L、(8.52±1.54)ng/L](P<0.05);观察组面浮足肿[(0.92±0.20)分]、面色恍白[(0.89±0.18)分]、脘胀纳少[(0.84±0.20)分]、神倦乏力[(0.84±0.17)分]积分低于对照组[(1.27±0.23)分、(1.32±0.20)分、(1.19±0.22)分、(1.19±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KD患者应用尿毒清颗粒治疗可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肾功�
杨海燕金海吴娇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氯沙坦钾氧化应激微炎症
利拉鲁肽联合益生菌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益生菌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肥胖T2DM合并NAFLD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注射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AFGF-21)、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AD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白蛋白(Alb)、氢呼气试验阳性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GPT、GGT、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GPT、GGT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糖脂代谢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BG、HbA1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ADP、AFGF-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PDFF、AFGF-2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D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氢呼气试验阳性率为55.00%(22/40),与对照组的60.00%(2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氢呼气试验阳性率为20.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益生菌可较好地控制肥胖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延缓糖尿病和脂肪性肝病进展,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肝损伤,疗效显著。
杨海燕金海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利拉鲁肽益生菌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02例,根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指标[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β细胞功能(HOMA-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39%(χ^(2)=4.320,P=0.038)。治疗12周后,2组TC、TG、LDL-C、2 h PG、FPG、HbA1c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2组HOMA-IR、FINS较治疗前降低,HOMA-β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HOMA-IR、FINS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7,P=0.338)。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可提高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杨海燕王幼萍谷丽娟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二甲双胍血脂
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TCS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DPN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木丹颗粒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TC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症状、感觉、反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747)。结论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DPN患者血液循环,促进周围神经症状的改善,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辅助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杨海燕金海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木丹颗粒硫辛酸神经传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