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志敏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通气
  • 4篇支气管
  • 4篇支气管扩张
  • 4篇膈肌
  • 4篇膈肌功能
  • 4篇膈神经
  • 4篇肌功能
  • 4篇磁刺激
  • 3篇阻塞性
  • 3篇稳定期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机械通气
  • 3篇急性加重
  • 3篇肺疾病
  • 2篇用力肺活量
  • 2篇正压通气
  • 2篇支气管扩张患...
  • 2篇食道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机构

  • 15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肇庆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林志敏
  • 8篇陈荣昌
  • 6篇刘晓青
  • 6篇黎毅敏
  • 5篇何为群
  • 4篇陈思蓓
  • 4篇钟南山
  • 4篇高永华
  • 4篇毛璞
  • 4篇黄勇波
  • 4篇林稚雅
  • 4篇郑劲平
  • 4篇关伟杰
  • 4篇李惠敏
  • 4篇徐刚
  • 4篇王银燕
  • 3篇徐远达
  • 2篇桑岭
  • 2篇杨淳
  • 2篇汤彦

传媒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3篇2014中华...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医学会呼...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分钟步行测试在稳定期成年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不同临床指标进行分层比较,阐明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特征,探讨6MWD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纳入14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年龄(44.3±13.9)岁,87例为女性]...
关伟杰钟南山高永华徐刚汤彦林稚雅李惠敏林志敏郑劲平陈荣昌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患者
心肺复苏并发冠状动脉破裂及迟发性肝破裂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心肺复苏(CPR)患者的近期与远期并发症。方法对1例肺癌术后CPR并发冠状动脉及迟发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案与预后。结果患者女,66岁,左肺腺癌(T1bN0M0,Ia期),行左上肺肺癌根治术,术后13 h突发心跳骤停,给予CPR 2 h,期间出现失血性休克,床边开胸探查,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一破损口;CPR后第12天,再次失血性休克,腹部超声:肝脏破裂出血,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吸收。术后3个月,神志恢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9分,转下级医院继续康复。文献检索后经筛选剔除,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篇。35例冠状动脉破裂(尸体解剖回顾性研究)、34例肝破裂(个案报道)。肝破裂病死率高达70.6%。左肝比右肝破裂多,大部分通过CT/超声诊断。治疗上包括手术、保守、肝动脉栓塞。结论 CPR合并冠状动脉、肝破裂患者,起病急,病死率高。临床上需警惕、避免、甄别CPR并发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陈强张洁林志敏桑岭黎毅敏刘晓青徐远达
关键词:心肺复苏肝破裂
低水平辅助通气与T管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呼吸力学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拔管前3 d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时应用低水平辅助通气与T管法对呼吸力学差异的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2 h、病情稳定且进入撤机阶段的25例困难撤机或延迟撤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119例次呼吸力学指标,根据数据收集时使用的通气模式分为低水平辅助通气组和T管组。比较两组不同通气模式相关呼吸力学指标如食道压(Pes)、胃内压(Pga)、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Pdi/Pdimax比值、食道压-时间乘积(PTPes)、胃内压-时间乘积(PTPga)、跨膈压-时间乘积(PTPdi)、膈肌肌电(EMGdi)、膈肌肌电最大值(EMGdimax)、PTPdi/PTPes比值、Pes/Pdi比值、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呼吸周期(Ttot)的差异。结果与T管组比较,低水平辅助通气组有更高的Pes、PTPes、PTPdi/PTPes比值、Pes/Pdi比值和Te〔Pes(cmH_(2)O,1 cmH_(2)O=0.098 kPa):2.84(-1.80,5.83)比-0.94(-8.50,2.06),PTPes(cmH_(2)O·s·min^(-1)):1.87(-2.50,5.93)比-0.95(-971,2.56),PTPdi/PTPes比值:0.07(-1.74,1.65)比-1.82(-4.15,-1.25),Pes/Pdi比值:0.17(-0.43,0.64)比-0.47(-0.65,-0.11),Te(s):1.65(1.36,2.18)比1.33(1.05,1.75),均P<0.05〕;而T管组与低水平辅助通气组Pga、Pdi、Pdimax、Pdi/Pdimax比值、PTPga、PTPdi、EMGdi、EMGdimax、Ti、Tto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a(cmH_(2)O):6.96(3.54,7.60)比7.74(4.37,11.30),Pdi(cmH_(2)O):9.24(4.58,17.31)比6.18(2.98,11.96),Pdimax(cmH_(2)O):47.20(20.60,52.30)比29.95(21.50,47.20),Pdi/Pdimax比值:0.25(0.01,0.34)比0.25(0.12,0.41),PTPga(cmH_(2)O·s·min^(-1)):7.20(2.54,9.97)比7.97(5.74,13.07),PTPdi(cmH_(2)O·s·min^(-1)):12.15(2.95,19.86)比6.87(2.50,12.63),EMGdi(μV):0.05(0.03,0.07)比0.04(0.02,0.06),EMGdimax(μV):0.07(0.05,0.09)比0.07(0.04,0.09),Ti(s):1.20(0.95,1.33)比1.07(0.95,1.33),Ttot(s):2.59(2.22,3.09)比2.77(2.35,3.24),均P>0.05〕。�
王诗雅蒋振杰张宝珠陆广生王志敏林志敏陈强杨淳孙庆文阮红莲徐远达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T管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补救治疗缓解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疗效评估
目的 通过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随机自身前后对比,探讨其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吸氧治疗是否较单纯吸氧更好更快地缓解患者呼吸困难,评估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补救治疗的价值.方法 18例重度稳定期COPD男...
区泳儿伍伟良林志敏陈荣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前膈肌收缩功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使用颤触性跨膈压客观定量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前的膈肌收缩功能,并与健康成年人对比。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机械通气≥72 h,病情稳定,通过撤机筛查,拟行自主呼吸实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膈肌功能检测。同时检测10例健康成年人膈肌功能进行对照。两组研究对象均运用多功能食管电极管结合双颈前外侧膈神经磁刺激方法,检测颤触性跨膈压以评估膈肌收缩功能。结果共入选22例患者,其中2例经双颈前外侧膈神经磁刺激未能探测到颤触性跨膈压,其余20例患者颤触性跨膈压为(7.6±2.5)cm H2O。10例健康成年人颤触性跨膈压为(26.7±4.9)cm H2O,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前颤触性跨膈压较健康人明显下降。
王银燕施荣华林志敏陈思蓓桑岭黄勇波毛璞何为群刘晓青黎毅敏
关键词: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功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有效性meta分析
目的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而IVIG 作为严重脓毒症的辅助治疗一直尚未确定,本文回顾RCT 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种类多克隆免疫球蛋白作为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辅助疗法能否改善预后.方法 通过检索美国国...
卿琪罗燕严山珊朱虹全黄培楷周子萱沈鸿仪林志敏杨淳何为群刘晓青黎毅敏徐远达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正常受试者运动时二氧化碳重复呼吸情况评估
区泳儿林志敏伍伟良罗群陈荣昌
新型多功能食道电极管和双颈前外侧膈神经磁刺激评价膈肌功能在ICU的应用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机械通气病人的膈肌功能.方法 运用新型多功能食道电极管结合双颈前外侧膈神经磁刺激(Bilateral Anterolateral Magnetic ...
王银燕林志敏陈思蓓丘伟杰毛璞黄勇波张宁罗远明何为群刘晓青黎毅敏
新型多功能食道电极管和膈神经磁刺激评估膈肌功能在ICU的应用
目的 检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前的膈肌功能.方法 运用新型多功能食道电极管结合双颈前外侧膈神经磁刺激,检测膈神经传导时间、膈肌复合动作电位和颤触性跨膈压.结果 入选14例病人,1例不能耐受磁刺激退出研究,2例无膈肌...
王银燕陈思蓓林志敏毛璞黄勇波何为群刘晓青黎毅敏
2014-2015年度无创正压通气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COPD急性加重(AECOPD)、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多种病因导致呼吸衰竭患者、需撤机患儿和婴幼儿中的应用呈稳步增长,而有创通气(IMV)使用有所下降,在“合适的患者”中应用NPPV作为一线治疗可获益,在有指征时,应及早应用。Meta分析提示,对于ALI/ARDS患者,应用NPPV可降低气管插管率,对于急诊患者的院前治疗,支持早期应用NPPV。部分研究结果支持在伴有慢性高碳酸血症的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较高强度的NPPV治疗,可降低病死率,能改善总体生存率、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
区泳儿林志敏陈荣昌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