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帅
- 作品数:53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 ProDisc-C与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后5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
- 目的 评价ProDisc-C和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5年以上影像学指标及疗效及两者之间的对比.方法 观察自2007年至2012年实施ProDisc-C和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最终87例患者,其...
- 徐帅王凯丰刘海鹰
- 关键词:疗效对比
- 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的翻修手术及相关原因分析
- 目的:分析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翻修手术的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11位接受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Wallis或Coflex)手术的患者于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多种原因行翻修手术...
- 朱震奇刘辰君段硕王凯丰夏威威徐帅刘海鹰
- 关键词:翻修手术骨吸收
- 一种细胞培养废液处理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废液处理系统,包括负压吸引器、废液容器、细胞培养废液吸取管路、废液容器排气管路、脚踏板开关和吸液枪头。自吸液枪头开始,依次连接细胞培养废液吸取管路、废液容器、废液容器排气管路、负压吸引器,组成...
- 石程赵竹然徐帅金恩忠
- 椎间盘镜辅助脊髓刺激电极植入治愈下肢缺血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脊柱外科目前比较成熟的微创手术,该技术通过经皮小切口置入通道,利用光源和影像采集放大系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1]。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是将脊髓刺激器的电极置于硬膜外腔,通过不同的电流脉冲刺激脊髓不同部位,实现调节神经功能以及疼痛治疗。对于不适合开放手术或血管介入的慢性肢体缺血疼痛患者,脊髓电刺激治疗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2-3]。传统的刺激电极植入方法是在透视下经皮用导针直接植入,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造成硬膜损伤或硬膜外血肿,并且电极位置调整困难,透视次数较多,植入多个电极时难度极大[4];如果通过内镜辅助在直视下植入电极将有助于改善上述缺点,椎间盘镜辅助脊髓刺激电极植入技术国内未见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实施1例椎间盘镜辅助下脊髓刺激电极植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钱亚龙徐帅刘海鹰
- 关键词:椎间盘镜脊髓电刺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与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 目的:进行Meta分析以明确颈椎人工间盘置换(TDR)相对于ACDF术后在减少邻近节段退变(ASDeg)、邻近节段病(ASDis)以及二次手术率方面是否有优势。方法:文章根据Cochrane Collaboration中...
- 徐帅刘海鹰
- 关键词:再手术率META分析
- 一种胚胎培养用移液枪枪头及移液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胚胎培养用移液枪枪头,其包括吸液枪管、连通盒体、连接头,吸液枪管为环形阵列枪管或矩形阵列枪管,矩形阵列枪管包括九根呈三行三列排布的枪管,环形阵列枪管包括中部三根枪管与外围六根等距且呈环形排布的枪管,更...
- 石程赵竹然陈曦金恩忠徐帅侯雪钰
- 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侧凸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发病特征和侧凸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纳入2013年1月~2018年4月61例合并RA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分为患有DLS者27例(DLS组)和无脊柱畸形患者34例(NDLS组)。提取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如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RA相关信息[如Steinbrocker分级、是否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等]、手术相关信息和DLS信息[如Cobb角、顶椎旋转角度、冠状位顶椎偏移距离、髂嵴连线高度、骨质疏松、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史和膝关节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Steinbrocker分级用来评价RA活动性,Cobb角反映腰椎侧凸程度,KSS用以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平均RA病程为16.8±12.7年,Steinbrocker分级Ⅰ~Ⅲ级分别为14例、34例和13例。两组患者以女性为主,DLS组(男∶女=1∶26)和NDLS组(男∶女=8∶26)在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1),而在年龄、BMI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Steinbrocker分级、服用DMARDs比例和骨质疏松患者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共11例实施TKA手术,两组间TKA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3)。DLS组平均侧凸程度(Cobb角)为18.4°±9.0°(10.4°~39.2°),实施TKA患者其Cobb角(11.8°±1.5°)小于无TKA者(20.6°±9.5°)(P=0.001)。DLS组顶椎旋转角度为8.4°±6.8°,冠状位偏移距离为47.3±7.8mm,髂嵴连线均位于L4/5椎间隙。Cobb角与顶椎旋转角度、冠状位偏移距离和TKA存在相关性(P<0.05),与其余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针对DLS患者侧凸程度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行TKA为其影响因素(P=0.029),但TKA发生时间、TKA患者DLS病程与侧凸程度无明确相关性。行TKA患者KSS评分(88.7±5.3分)高于未行TKA者(80.4±10.0分)(P=0.034),KSS和Cobb角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17,P<0.001),以C
- 梁彦徐帅喻冠杰朱震奇刘海鹰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退变性腰椎侧凸全膝关节置换术影响因素
- 一种神经电生理监测用电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电生理监测用电极,属于生理监测电极技术领域。该电极包括依次叠加复合的电极背层、屏蔽层、电极芯片层和亲肤层,所述电极背层是由超亲水性聚合物纤维膜制成,所述屏蔽层为聚酰亚胺,所述电极芯片层的材质为透明...
- 夏威威王凯丰徐帅刘辰君
- 伴和不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融合过程中隐性失血的对比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除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外,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血"。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能会影响围术期出血尤其是隐性失血,此前并无报道。目的:针对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行腰椎后路手术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隐性失血情况进行对比,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了65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筛选87例未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椎弓根螺钉+钛棒+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术中行自体骨后外侧植骨。提取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息(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Steinbrocker分级、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手术信息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失血作为主要指标;以手术时间、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指标。结果与结论:①类风湿性关节炎组腰椎管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65.97±8.0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76±3.68)kg/m^2,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和手术节段数上均与之匹配;②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患者平均病程为(16.78±12.73)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者最常见,2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数量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③主要结果对比显示2组在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隐性失血以及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更低(P<0.001,0.012);根据手术节段数
- 王晶徐帅刘海鹰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减压融合术引流量隐性失血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腰椎后路融合术隐性失血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行单纯腰椎后路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PLIF联合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ior lateral fusion,PLF)的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和RA活动性的关系,以及改良HBL(modified HBL,mHBL)相对于HBL,能否提供更加准确的计算失血量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单纯行PLIF或PLIF联合PLF手术的RA患者共61例,男性9例,女性52例,年龄66.0±8.0岁,RA平均病程为16.8±12.7年(0.4~60年)。提取人口统计学信息、RA相关指标(治疗时间、抗RA药物、Steinbrocker分级)、手术节段、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通过Nadler公式计算血容量(patient volume blood,PVB),通过PVB和Gross公式计算得出TBL。分别通过经典公式[总失血量(total blood loss,TBL)-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改良公式[TBL-术中失血量-引流液中的血液量(drainage blood loss,DBL)]计算HBL和m HBL。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比HBL、m HBL及其TBL在不同手术节段(1节段、2节段和≥3节段)和不同Steinbrocker分级之间的差异,比较术后引流量、HBL和m HBL在是否口服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两组中的差异,对比HBL和m HBL两者之间以及两者所占TBL的比例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Steinbroker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34例、Ⅲ级13例,在抗RA药物中最常见的为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药物一起服用DMARDs(71.4%)。平均手术时间为161.4±52.6min,平均手术节段数为2.9±1.7,平均TBL为907.5±332.4ml,术中失血量平均454.4±386.7ml,平均术后引流量和DBL分别为497.0±273.7ml和300.6±178.3ml,平均HBL和m HBL分别为408.8±288.1ml和612.2±220.8ml。在不同节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DBL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HBL和m HBL在不同节段�
- 王金玉徐帅郭强邵文马建林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隐性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