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江

作品数:44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8篇细胞
  • 15篇胰腺
  • 15篇树突
  • 10篇胰腺癌
  • 10篇树突细胞
  • 10篇肿瘤
  • 10篇腺癌
  • 9篇转染
  • 9篇淋巴
  • 8篇癌细胞
  • 7篇特异
  • 7篇特异性
  • 7篇细胞诱导
  • 7篇淋巴细胞
  • 6篇胃癌
  • 6篇细胞毒
  • 6篇RNA转染
  • 5篇子通道
  • 5篇胃癌细胞
  • 5篇离子通道

机构

  • 36篇沈阳军区总医...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作者

  • 44篇陈江
  • 39篇郭晓钟
  • 26篇李宏宇
  • 13篇王迪
  • 12篇许文达
  • 8篇刘旭
  • 7篇邵晓冬
  • 6篇张永国
  • 6篇赵佳钧
  • 5篇任丽楠
  • 5篇祁兴顺
  • 4篇邵晓东
  • 3篇王金玲
  • 3篇林浩
  • 2篇郑芳
  • 2篇何胜洪
  • 2篇邹德利
  • 2篇姚辉
  • 1篇吴春燕
  • 1篇胡志刚

传媒

  • 8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The 14...

年份

  • 3篇2021
  • 5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癌细胞总RNA转染树突细胞与胰腺癌-树突融合细胞激发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力的比较研究
2016年
目的比较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总RNA电转染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DCMiaPaCa-2融合细胞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能力的差异。方法自6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DC。使用电穿孔法将MiaPaCa-2细胞总RNA转染DC,使用细胞融合方法将胰腺癌MiaPaCa-2细胞抗原负载DC,以未负载抗原的DC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E-MUC/FITC-CD86抗体双标细胞评估融合效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转染各组DC存活率;混合细胞培养法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CTL因子释放量。结果采用PEG-DMSO诱导的DC与MiaPaCa-2的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和MUC1分子,CD86与MUC1双阳性表达率为(42.3±7.30)%;融合细胞组D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转染后96h的存活率降低至62.81%,而MiaPaCa-2总RNA转染组DC细胞存活率稳定在85%左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aPaCa-2总RNA 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DC:T=1:10)为8432±611.25,显著高于DC-MiaPaCa-2融合细胞(DC:T=1:10)5672±107.51(P<0.05);且MiaPaCa-2总RNA转染DC激发特异性CTL分泌IL-12p70、IL-10和IFN-γ细胞水平亦显著异于DC-MiaPaCa-2融合细胞(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总RNA转染DC较胰腺癌-树突融合细胞有更强的体外抗原特异性CTL激发能力。
陈江李宏宇王迪许文达郭晓钟
关键词:树突细胞RNA转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胰腺癌恶性表型特征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处置策略
郭晓钟李影奕巩鹏李宏宇陈其奎刘旭王忠裕陈江李学彦任丽楠
“癌中之王”胰腺癌是当今临床诊治的棘手难题,其生存率低、预后极差,备受临床工作者及研究者关注。由沈阳军区总医院牵头,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从基因、细胞、组织和人体的不同水平对胰腺癌进行28年研...
关键词:
关键词:胰腺癌
KAI1基因转染对乏氧培养下胰腺癌MiaPaCa-2细胞增殖、迁移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观察转染KAI1基因的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在乏氧条件下培养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KAl1基因过表达质粒转染乏氧条件培养后的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KAI1、VEGF-C、VEGF-A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转染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人VEGF-C、VEGF-A含量.结果 转染KAI1基因后的MiaPaCa-2-K细胞的KAI1蛋白表达量较未转染细胞显著增加[(0.549 ±0.021)比0].乏氧条件培养后转染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变化,但它的迁移距离明显缩短,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14.0±5.8)比(43.0±14.4)个,P<0.05];细胞的VEGF-C表达显著降低[(0.218±0.043)比(0.745±0.069).P<0.05],但VEGF-A表达变化不显著;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C含量显著减少[(1236±247)比(2045±221) pg/ml,P<0.01].结论 转染KAl1基因的MiaPaCa-2细胞在乏氧条件下培养后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减弱,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C的表达来抑制胰腺癌淋巴转移的.
刘旭郭晓钟李宏宇陈江许文达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运动KAI1基因
双胰腺癌相关抗原RNA转染树突细胞诱导特异性抗癌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MUC4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树突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为构建负载多抗原表位DC疫苗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自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DCs。使用体外转录和胰腺癌PCR技术扩增MUC4和Survivin mRNA后用电穿孔法将其联合转染DC。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Cs中MUC4和Survivin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转染前后DCs存活率变化;使用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MUC4 mRNA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后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反应。采用51Cr标准细胞毒实验检测转染MUC4和Survivin mRNA后DCs诱导的特异性CTL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MUC4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后72 h DCs中两者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其分别转染。顺序转染后96 h DCs存活率降至50.2%,低于MUC4 mRNA与Survivin mRNA分别转染时DC 80%的存活率(P<0.05)。MUC4和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DC诱导的特异性CTL 24 h IFN-γ释放量达(33.84±3.51)U/mL,高于MUC4与Survivin mRNA分别转染DC诱导的CTL IFN-γ释放水平[(21.87±4.12)U/mL和(16.61±2.09)U/mL,P<0.05]。DCs经MUC4 mRNA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后,可有效诱导HLA-A2+/MUC4+/Survivin+特异性CTL免疫反应,对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结论 MUC4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的DCs可较单胰腺癌相关抗原负载DCs诱导出更加显著的特异性CTL抗肿瘤免疫。
陈江郭晓钟李宏宇邵晓东许文达
关键词:树突细胞RNA转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一种小型非导管式多功能模块化小肠疾病诊查内镜装置
一种小型非导管式多功能模块化小肠疾病诊查内镜装置,包括前端子,水囊,胶囊内镜,诊查功能模块卡槽,自充放气囊,控制模块,染料喷射模块,取样针自动弹出模块,超声检测模块,圆柱状壳体;前端子布置在圆柱状壳体的最下端;水囊布置在...
陈江郭晓钟李宏宇
文献传递
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与树突细胞融合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力的体外研究
2016年
目的:建立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与树突细胞( DC)融合的细胞,观察其体外诱导胰腺癌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能力。方法自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和培养DC,利用50%PEG-10%DMSO融合剂将MiaPaCa-2细胞融合到DC,以不加融合剂仅将DC与MiaPaCa-2共培养组及单纯DC组作为对照。采用FITC-CD86及PE-MUC1进行双标记,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融合率;MTT法检测各组DC存活率。按照DC与T淋巴细胞1∶10、1∶20、1∶40、1∶80的比例混合培养细胞,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的CTL的IL-2、IL-10、Granzyme B、IFN-γ分泌量。结果 DC与MiaPaCa-2融合细胞组的融合率为(42.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的(7.21±1.06)%。 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的存活率分别为95.0%以上、85.0%、62.8%,融合细胞组 DC 存活率显著低于 DC 组及共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 DC∶T淋巴细胞为1∶10时,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19±42、3584±317、8201±424,1∶20时分别为110±14、2179±104、6152±104,融合细胞组显著高于DC组及共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为1∶40、1∶80时3组细胞的T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DC∶T淋巴细胞为1∶10时,DC组、共培养组、融合细胞组DC激发的CTL的IL-2分泌量分别为(27.30±5.21)、(897.44±93.05)、(2243.80±381.46)ng/L;IL-10分泌量分别为(19.55±2.05)、(424.60±108.25)、(706.53±161.29) ng/L;Granzyme B 分泌量为(16.23±1.23)、(451.07±120.50)、(1327.77±205.15) ng/L;IFN-γ分泌量为(30.11±4.32)、(982.00±124.68)、(2421.04±488.50)ng/L。融合细胞组激发的CTL的�
杨金光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融合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效果评估
许文达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胃癌细胞herg mRNA、HERG蛋白表达及HERG电流强度变化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herg mRNA、HERG蛋白表达及HERG电流强度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培养胃癌细胞(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AGS、MKN45)及永生化胃上皮细胞(GES),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采用RT-PCR法检测herg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ERG蛋白表达,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SGC7901及GES的HERG电流强度。结果 herg mRNA及其蛋白在4种胃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AGS中HERG蛋白表达量低于其他三种细胞系(P均<0.05);GES中无herg mRNA及其蛋白表达。在SGC7901中检测到HERG电流,GES中未记录到HERG电流。结论 herg 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AGS、MKN45表达增高,SGC7901中存在HERG电流。HERG蛋白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并与胃癌恶性程度有关。
邵晓冬张永国陈江王金玲郭晓钟任丽楠
关键词:胃癌HERG基因延迟整流钾通道肿瘤形成过程
不同辐射剂量诱导的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组织学评估
许文达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胰腺炎并发胰周血管异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胰腺炎并发胰周血管异常患者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住院期间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的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胰周血管异常的胰腺炎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并发胰周血管异常组及无胰周血管异常组临床资料的特点。结果102例胰腺炎患者中,胰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7.6%(18/102),以门静脉血管异常相对多见。伴有胰周血管异常组及无胰周血管异常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及饮酒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胰周血管异常组患者比较,伴有胰周血管异常组患者的胰周积液、胰腺假性囊肿及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胰腺炎患者可并发胰周血管异常,增强CT及增强MRI检查对其有诊断价值。胰周积液、胰腺假性囊肿、胃底静脉曲张在并发胰周血管异常的患者中相对多见。
姚辉郭晓钟祁兴顺陈江
关键词: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疾病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