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381在胰腺癌患者组织及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miR-381在胰腺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50例胰腺癌患者的组织及外周血清,另外选取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技术检测胰腺癌组织、血清和健康者血清中miR-381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81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miR-381诊断胰腺癌的价值。结果胰腺癌组织及血清中miR-38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miR-381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胰腺癌患者miR-381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miR-381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4.51%及80.34%,胰腺癌血清miR-381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2.31%及81.26%。结论miR-381在胰腺癌组织及血清中呈低表达,其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新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张文娟 边伟 王炳超 董魁 杨雅娟 乔冠恩关键词:胰腺癌 血清 肿瘤标志物 川芎嗪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DMSO(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1))的TMP和奥沙利铂(L-OHP,25μg·mL^(-1))干预对数生长期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48 h。采用MTT法和EdU插入实验检测各组SW480细胞增殖率,细胞克隆实验观察SW480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50、100、200μg·mL^(-1)的TMP或25μg·mL^(-1)的L-OHP干预可明显降低SW480细胞增殖率,提高细胞凋亡率;经100、200μg·mL^(-1)的TMP或25μg·mL^(-1)的L-OHP干预可明显抑制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提高PTEN、Cleaved Caspase-3、Bax、P27表达量和Bax/Bcl-2比值,降低p-Akt、cyclin D1、Bcl-2表达量和Akt磷酸化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OHP 25μg·mL^(-1)组比较,经TMP 200μg·mL^(-1)干预能够明显降低SW480细胞增殖率、提高凋亡率,提高PTEN、Bax、P27表达量和Bax/Bcl-2比值,降低p-Akt、cyclin D1表达量和Akt磷酸化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P可能通过上调PTEN抑制PI3K/Akt通路,进而抑制SW480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王军 董魁 张文娟 李静 张向梅关键词:川芎嗪 结直肠癌 增殖 凋亡 标准操作规程在专科器械超声波清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通过建立和实施,消毒供应中心专科器械超声波清洗选择合适的频率及时间的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即SOP),达到专科器械清洗同质化的效果,提高专科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分别抽取2019年实施专科器械超声波清洗选择合适的频率及时间的SOP前后的专科器械为研究对象,对洗消人员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操作。然后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比较,所得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OP实施后清洗质量的不合格率由3.9%减少至0.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科器械超声波清洗SOP的制定及应用,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更加深入了解超声波清洗的理论知识,更加关注专科器械和超声波清洗,提高了专科器械的供应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冀宽 刘桂兰 刘海涛 董魁关键词:硬式内镜 眼科器械 外来医疗器械 超声波清洗 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肝源性溃疡(H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的80例HU患者作为HU组,80例肝硬化无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肝硬化无溃疡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作为FD组,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来判断Hp感染。比较三组患者Hp阳性情况;不同肝功能分级、不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HU患者Hp阳性情况。结果HU组患者Hp阳性率为80.00%,明显高于肝硬化无溃疡组的60.00%、FD组的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HU患者中,肝功能A级患者Hp阳性率为79.17%(38/48),与肝功能B级的81.25%(26/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HU患者中,轻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Hp阳性率为88.89%(40/45),高于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患者有较高的Hp感染率,Hp感染是HU患者发病原因之一,且Hp感染与HU患者门脉压有关,与肝功能分级无关。 乔冠恩 孔洪彬 王敏 李亮亮 朱琳 董魁 张文娟 马立东关键词:肝源性溃疡 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 饮食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讨饮食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因果关系。方法以29种饮食因素为暴露因素,以GERD为结局因素,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获取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并筛选合适的工具变量(IVs)进行MR分析。将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结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辅助采用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E)进行MR分析,探讨不同饮食因素与GERD的相关性。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检验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检验异质性、水平多效性及结果稳健性。结果MR分析共鉴定出8种饮食因素与GERD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干果摄入量(OR=0.530,95%CI:0.418~0.674,P<0.001)、新鲜水果摄入量(OR=0.631,95%CI:0.480~0.829,P=0.001)、凉茶摄入量(OR=0.995,95%CI:0.990~0.999,P=0.026)、油性鱼摄入量(OR=0.793,95%CI:0.643~0.976,P=0.029)、奶酪摄入量(OR=0.718,95%CI:0.597~0.868,P=0.001)与GERD呈负相关,而饮酒频率(OR=1.329,95%CI:1.207~1.463,P<0.001)、猪肉摄入量(OR=1.806,95%CI:1.116~2.922,P=0.016)、含糖食品/饮料摄入量(OR=4.062,95%CI:1.543~10.696,P=0.001)与GERD呈正相关。结论摄入干果、新鲜水果、凉茶、油性鱼、奶酪可降低GERD风险,而高饮酒频率、摄入猪肉及含糖食品/饮料则与GERD风险增加相关。 董魁 吴洁 燕静 刘海涛 乔冠恩关键词:饮食因素 胃食管反流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白藜芦醇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精神症状、角膜K-F环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精神症状、角膜K-F环的影响。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自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4例HL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2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藜芦醇。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24 h尿铜水平、角膜K-F环分级、精神症状、血清肝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24 h尿铜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角膜K-F环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游离脂肪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缓解HLD患者精神症状,改善角膜K-F环分级,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肝功能水平。 康丽利 宗志峰 董魁 要青清 侯林静关键词:驱铜治疗 白藜芦醇 精神症状 角膜K-F环 大肠腺瘤性息肉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5年 目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识别大肠腺瘤性息肉的风险因素,并基于这些要素建立预测模型,随后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及评价。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大肠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1023例,包含腺瘤性息肉患者(腺瘤性息肉组)676例和非腺瘤性息肉患者(非腺瘤性息肉组)347例。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息肉病理结果等数据。通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筛选出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作为模型构建的候选因素,并将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利用训练集数据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利用R studio软件绘制列线图以直观展示模型。最后,采用验证集内部验证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来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Calibration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精确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在年龄、饮酒习惯、大肠癌家族史、高脂血症、胆囊切除史、HP感染和阑尾切除史变量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因素被纳入模型构建。随机分配了818例进入训练集,205例进入验证集。对训练集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认了年龄(OR=1.021,95%CI:1.006~1.036,P=0.006)、饮酒(OR=3.440,95%CI:2.251~5.257,P<0.001)、大肠癌一级亲属(OR=3.775,95%CI:1.881~7.577,P<0.001)、高脂血症(OR=3.428,95%CI:2.443~4.808,P<0.001)、胆囊切除(OR=3.916,95%CI:1.756~8.735,P<0.001)、幽门螺杆菌(HP)感染(OR=3.292,95%CI:2.309~4.693,P<0.001)、阑尾切除(OR=3.819,95%CI:2.002~7.286,P<0.001)为腺瘤性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了大肠腺瘤性息肉的预测模型,P=1/(1+e^(-Y)),其中Y=0.020×年龄+1.328×大肠癌一级亲属+1.235×饮酒+1.232×高脂血症+1.365×胆囊切除+1.192×HP感染+1.340×阑尾切除-1.995。该模型的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63(95%CI:0.729~0.797)和0.769(95%CI:0.644~0.787),显示出具有良好 董魁 吴洁 燕静 刘海涛 王军 乔冠恩关键词:大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ROC曲线 白芍总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及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TGP(20、40、60 mg/kg)组和加贝酯(gabexate mesylate,GM)10 mg/kg组,每组30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浓度为3.5%牛磺胆酸钠(1 mL/kg)的方法制备SAP大鼠模型,造模后立即尾静脉注射药物。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大体外观变化,计算胰腺湿/干比重,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水平;通过HE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病变评分,TUENL法观察胰腺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ELISA法测定胰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激活型半胱胺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Jun氨基端激酶(p-JNK)、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SAP组比较,经TGP 40、60 mg/kg或GM 10 mg/kg干预明显改善SAP大鼠胰腺水肿、充血、皂化斑等变化;降低胰腺湿/干比重(P<0.01);降低血清AMS、LPS水平(P<0.05);显著改善腺泡水肿破裂、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坏死等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病变评分(P<0.01);显著改善胰腺细胞凋亡状况,降低AI(P<0.01);降低胰腺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P<0.05);显著下调NF-κB、bcl-2表达而上调Cleaved Caspase-3、p-JNK表达(P<0.05)。与GM 10 mg/kg组比较,TGP 60 mg/kg组对SAP大鼠胰腺大体外观、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改善作用较优,胰腺湿/干比重、AMS和LPS含量、病变评分、凋亡指数、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P<0.05),NF-κB表达下调而Cleaved Caspase-3、p-JNK表达上调(P<0.05)。结论TGP具有改善SAP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胰腺细胞凋亡有关。 王军 董魁 马立东 李静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核因子-ΚB 大肠高风险腺瘤危险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腺瘤性息肉患者676例,男438例,女238例,其中低风险腺瘤(低风险组)479例,男305例,女174例;高风险腺瘤(高风险组)197例,男133例,女64例。采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食、吸烟、饮酒、运动、大肠肿瘤一级亲属、大便情况),病史(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囊切除、HP感染情况),结肠镜数据(息肉的数量、大小、部位),息肉病理等数据。比较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上述数据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高风险腺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两组在年龄、BMI值、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果蔬饮食方面存在差异(P<0.05)。将差异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 董魁 吴洁 王军 刘海涛 燕静 乔冠恩关键词:大肠息肉 牛磺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牛磺酸(Tau)对实验性肝纤维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牛磺酸低(150 mg/kg)、中(300 mg/kg)、高(600 mg/kg)剂量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540 mg/kg组,每组20只;采用CCl4复合法制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ALT)、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测定血清中肝纤四项(CⅣ、PCⅢ、LN、HA)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对肝组织细胞坏死和组织增生进行分级;通过天狼星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状况;测定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IL-10、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牛磺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含量和CⅣ、PCⅢ、H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高剂量组LN含量显著降低(P<0.05);牛磺酸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病变呈不同程度改善,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牛磺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中IL-10、TNF-α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牛磺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牛磺酸能够有效保肝降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有关。 李静 杨雅娟 冯艳 李良宵 申军华 董魁 郭建华关键词:牛磺酸 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