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瑞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痤疮
  • 3篇瘢痕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2篇等离子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脉冲
  • 2篇激光
  • 2篇黑素
  • 2篇黑素瘤
  • 2篇凹陷
  • 2篇凹陷性
  • 2篇凹陷性瘢痕
  • 2篇ND:YAG
  • 2篇长脉冲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等离子束
  • 1篇等离子体

机构

  • 9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广州市皮肤病...

作者

  • 9篇赵瑞
  • 8篇方锐华
  • 7篇李璟蓉
  • 4篇王建琴
  • 4篇郭云龙
  • 4篇王玉
  • 4篇莫金雪
  • 3篇贾淑青
  • 1篇王康玮
  • 1篇吴江
  • 1篇史文利

传媒

  • 4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核蛋白14对黑素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核蛋白14(NOP14)对黑素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40例黑素瘤患者的黑素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NOP14和CD31[以微血管密度(MVD)表示]的表达。将黑素瘤细胞A375和SK-MEL-1细胞分别分为4组,分别转染空载体(空载体组)、NOP14过表达载体(NOP14组)、靶向NOP14的siRNA(siNOP14组)和阴性对照siRNA(siNC组)。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OP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ELISA检测细胞及其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构建以上各组A375、SK-MEL-1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模型,利用CCK8、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血管拟态实验检测共培养后各组HUVEC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黑素瘤组织中NOP14表达水平与MVD的关系,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其余实验指标的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OP14高表达组(20例)黑素瘤组织MVD为44±13,中表达组(17例)为58±16,低表达组(3例)为62±11,且NOP14表达和MVD呈负相关(r=-0.525,P=0.017)。与空载体组相比,NOP14组A375和SK-MEL-1细胞及培养基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siNC组相比,siNOP14组A375和SK-MEL-1细胞及培养基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在A375与HUVEC共培养模型中,与空载体共组相比,NOP14组HUVEC的增殖活性(F=131.85,P<0.05)和迁移细胞数[22±5比63±8,t=7.07,P=0.002)、侵袭细胞数(14±5比45±10,t=4.94,P=0.008)及分支节点数(8±2比14±3,t=5.06,P<0.001)均显著下降;与siNC组相比,siNOP14组HUVEC的增殖活性(F=79.92,P<0.01)和迁移细胞数(152±30比59±4,t=5.36,P=0.006)、侵袭细胞数(134±21比50±8,t=6.40,P<0.001)及分支节点数(27±3比15±4,t=6.10,P<0.001)显著升高。在SK-MEL-1细胞与HUVEC共培养模型中,�
李璟蓉赵瑞王康玮方锐华
关键词:核蛋白质类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运动
长脉冲Nd:YAG 1064nm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32例,能量密度:70~100 J/cm2,脉宽:45 ms,光斑大小:6 mm。1个月后复查,皮损未愈者再次治疗至皮损消失。观察患者治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1次痊愈率为75%,2次痊愈率为87.5%,总痊愈率为100%,愈后无1例患者出现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长脉冲Nd∶YAG1 064 nm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莫金雪方锐华王玉罗佩瑜赵瑞王建琴
关键词:化脓性肉芽肿
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瘢痕,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运用。
李璟蓉赵瑞郭云龙罗佩瑜王玉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ND:YAG激光复方倍他米松
420nm强脉冲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联合使用420nm强脉冲光以及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我院收治的中度寻常痤疮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治疗组(50例),联合使用420nm强脉冲光以及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50例),单纯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8%)比对照组(40%)高,治疗组Ⅱ级的有效率(92.59%)比对照组Ⅱ级(56%)高,治疗组Ⅲ级的有效率(82.61%)也比对照组Ⅲ级(24%)高;差异均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中度寻常痤疮患者联合使用420nm强脉冲光以及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李璟蓉赵瑞罗佩瑜王玉方锐华
关键词:痤疮强脉冲光阿达帕林
微等离子束治疗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治疗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使用微等离子束治疗,对照组使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6 w,共3次,每次治疗结束后6 w均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次数增加,治疗效果越好。观察组副作用较小,主要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等离子束治疗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瑞方锐华罗佩瑜王玉
关键词:痤疮凹陷性瘢痕
芍药苷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银屑病模型小鼠中发挥治疗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咪喹莫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每组3只。对照组及模型组背部分别外涂凡士林、咪喹莫特药膏,1次/d,生理盐水灌胃,2次/d;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背部外涂咪喹莫特药膏,1次/d,并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芍药苷[75 mg/(kg·d)、150 mg/(kg·d)、300 mg/(kg·d)]灌胃,2次/d。均连续7 d。观察小鼠涂药处皮肤红斑、鳞屑情况。取小鼠背部皮损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及皮损厚度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中性粒细胞浸润,RT-PCR检测TNF-α、IL-1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的表达。结果相较于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背部涂药区均红斑变淡、鳞屑减少,表皮增厚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因子TNF-α、IL-17的表达下调(均P<0.001);CitH3表达降低(均P<0.05)。IL-17、CitH3的表达在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芍药苷能下调银屑病模型小鼠中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实现,继而减轻银屑病小鼠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郭云龙史文利赵瑞莫金雪贾淑青李璟蓉吴江方锐华
关键词:银屑病芍药苷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4例,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54例,仅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4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间隔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ECC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次以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C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术后色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面部皮肤敏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于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满意,但由于治疗后患者皮肤屏障可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故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更佳,且术后皮肤敏感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贾淑青王建琴方锐华莫金雪赵瑞李璟蓉郭云龙
关键词:痤疮瘢痕胶原贴敷料
DPL精准光治疗雀斑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DPL精准光治疗雀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40例,能量密度8~10.6 J/cm^2,脉宽:12 ms,频率:1 Hz。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诊,皮损未痊愈者再次治疗。观察治疗疗效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采用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1次治疗痊愈率为67.50%(27/40),2次治疗痊愈率76.92%(10/13),3次治疗痊愈率66.67%(2/3),总痊愈率97.50%(39/40),总有效率为100%。首次治疗后总满意度为87.50%。治疗后无患者出现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随访1年2例复发。结论: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临床疗效好,所需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莫金雪方锐华罗佩瑜贾淑青赵瑞李璟蓉郭云龙王建琴
关键词:雀斑DPL
miR-122-5p通过靶向NOP14抑制黑素瘤的细胞增殖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在黑素瘤组织中miR-122-5p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miR-122-5p对人黑素瘤细胞株SK-MEL-110和A375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效应。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2-5p在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培养SK-MEL-110和A375细胞,瞬时转染miR-122-5p inhibitor及阴性对照inhibitor后,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2-5p的表达,MTT及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P14的mRNA和蛋白水平;应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法进一步验证NOP14是否为miR-122-5p的靶基因。结果 miR-122-5p在人色素痣和黑素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3±0.270和7.65±1.37。转染miR-122-5p inhibitor后,miR-122-5p在SK-MEL-110和A375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1±0.08和0.17±0.05。miR-122-5p inhibitor可以显著抑制黑素瘤细胞株SK-MEL-110和A-375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G1期细胞的比例,但对SK-MEL-110和A-375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影响。转染miR-122-5p inhibitor对NOP14 mRNA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NOP14的蛋白水平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共转染miR-122-5p mimics和野生型psi-CHECK2-3′UTR质粒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21±0.14,较NC和野生型psi-CHECK2-3′UTR质粒转染组(0.56±0.1)显著下降(P<0.01)。结论 miR-122-5p在黑素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miR-122-5p可能参与黑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miR-122-5p可能通过NOP14影响SK-MEL-110和A-375细胞的周期,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李璟蓉赵瑞方锐华王建琴
关键词:黑素瘤增殖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