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鹏

刘鹏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动脉瘤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心动周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支架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液动
  • 1篇影像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瘤
  • 1篇模糊PID
  • 1篇脑动脉
  • 1篇脑动脉瘤
  • 1篇节能
  • 1篇节能性
  • 1篇结构静力

机构

  • 3篇新疆大学

作者

  • 3篇张光武
  • 3篇胡成龙
  • 3篇刘鹏
  • 2篇刘小月
  • 1篇王丽君

传媒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管支架对颅内动脉瘤血液动力学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6年
血管支架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方法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中,而且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某些支架植入后不能满足力学要求或对瘤内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反而更易形成血栓,造成动脉瘤破裂。本研究首先通过结构静力学分析比较矩形截面网格状支架和网丝编织成的圆形截面螺旋形支架的弯曲变形能力及扭转变形能力;然后将网格支架植入实际脑动脉瘤模型,进行流-固耦合模拟仿真,分析血流速度、壁面压力及壁面剪切力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支架能够在不损失径向支撑力的情况下,提供良好的轴向顺应性,且网格状支架的变形能力高于螺旋状支架;支架植入后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明显降低。血管支架对颅内动脉瘤血液动力学有很大影响,可为临床治疗动脉瘤提供理论依据。
胡成龙木合塔尔.克力木张光武刘鹏刘小月王丽君
关键词:血管支架颅内动脉瘤血液动力学结构静力学
基于变频调节的泵阀联合系统节能性控制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电液伺服系统解决泵控高效节能性与阀控快速响应性及控制精度高不兼容的特性,搭建基于变频调速的泵阀联合系统。首先对泵阀联合控制系统做模型分析,为了改善系统的节能性,建立基于变频调速的泵控回路。同时运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压力控制器,实时监控泵口压力,平稳快速的调节电机转速。为了提高液压缸位置精度,阀控回路设计前馈补偿PID控制,对液压缸位移实时追踪。通过AMEsim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表明泵阀联合控制系统相比传统的电液比例伺服系统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更高,节能性明显得到提升。
刘鹏木合塔尔.克力木胡成龙张光武
关键词:变频调节模糊PID
基于CT的脑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瘤壁与动脉血管壁厚度不一的脑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的建模方法。方法:用MIMICS16.0软件提取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CT影像DICOM数据,获得动脉瘤体的初步模型。将该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2,以及UGS NX 8.5进一步处理后,得到厚度不一的脑动脉瘤三维几何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 15.0软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并分析瘤体内血流特性及动脉瘤壁所受应力应变情况。结果:快速准确地建立了厚度不一的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清晰地模拟出1个心动周期内动脉瘤表面剪切应力、表面变形及速度流线的变化情况。结论:应用上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建立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模型,且相较于刚性模型和厚度一致的动脉瘤体模型更准确和实用。可以为动脉瘤介入治疗模拟研究提供优良的模型参数。
张光武木合塔尔.克力木胡成龙刘鹏刘小月
关键词:CT影像心动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