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远福
- 作品数:65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的语图互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网络文学创作的图像化、表情化与游戏化特征推动了其影视化。从文学作品到影视艺术,表面上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叙述话语和结构形式在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而实际上,它却涉及了复杂的语图符号转换与融合的操作实践。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构建了一种“跨媒介叙事”的审美经验。它既提升了语言艺术与图像艺术之间的符号表意互动,也为我们丰富语图符号批评范式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经验。
- 鲍远福
- 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改编
- 数字影像的“间性”美学范式论析被引量:3
- 2018年
- 数字影像是新媒体时代最为常见的图像传播媒介,同时它也是一种极具研究价值的审美文本形态。学术界以往对数字影像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它的技术要素和媒介属性,却忽略了它的表意范式和审美属性。"间性"理论为数字影像的美学范式构建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当代视听文化理论研究的问题域:数字影像在认知、文本、媒介和文化诸层面所呈现的"间性"表意形式,充实了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理论系统,为文艺创作、传播、接受和批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话语参照系。
- 鲍远福
- 关键词:数字影像虚拟现实
- 丧尸电影的“末世叙事”范式探析——以韩国电影《釜山行》为例
- 2017年
- 所谓的丧尸电影,是以恐怖、血腥、嗜杀的“丧尸”(Zombie)这种因被无名病毒或生化武器感染、侵蚀而“魔化”“兽化”的人类,或者死亡后因超自然力量的介入而“复活”的尸骸等“非人类”形象为叙事行动元和主要叙述内容的惊悚类型电影。
- 鲍远福张勇
- 关键词:韩国电影叙事超自然力量生化武器
- 新媒介创意、后人类伦理与后工业美学范式建构——黄鸣奋科幻电影理论研究的东西交响与现代变奏
- 2023年
- 黄鸣奋科幻电影研究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他早年从事艺术心理学、艺术传播学、新媒体艺术理论等研究,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新媒体文艺及其“传播九要素”理论的跨学科再发现。科幻电影理论研究成为新世纪以来人文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显学”,黄鸣奋这方面的学术耕耘在延续了他此前的学术脉络和方法路径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自我突破与理论创新。他以跨学科方法为依据,博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法之长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数字人文研究体系。他从艺术心理学和艺术传播学领域转场试水新媒介创意、后人类伦理、流衍宇宙和后工业美学等多元话语范式,构建了既涵盖中西学术理论交响又凸显现代科学理性特征的科幻电影批评阐释话语体系,为中国式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范式体系转型与变奏做出了重要贡献。
- 鲍远福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艺理论变革与美学话语构建
- 2025年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艺变革,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一场深层次的美学话语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文艺创作的传统模式,算法训练、智能模型和创作主体的转变激发了人工智能的创作潜能,它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模仿不同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新媒介文艺作品。在创作环节,人工智能不仅作为工具拓展了文艺创作的边界,更是作为一种新的创作伙伴与人类艺术家共同探索艺术表达的新维度。人工智能的介入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美”的定义和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也推动着文艺创作主体实现“人类主体”向“后人类主体”的身份转变。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文艺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人机协同的创作模式,同时深化对艺术本质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积极规避由此带来的伦理风险,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这场文艺与科技交融的新篇章。
- 鲍远福
- 关键词:后人类伦理风险
- 引发共情的“中国叙事”永远不过时——2025年春节档电影及“哪吒之魔童闹海”启示录
- 2025年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的整体数量较少,但胜在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故事情节精彩纷呈。在形式上,6部电影涵盖了故事片与美术片两大片种,汇集国风动画、神话史诗、军事动作、喜剧科幻、武侠冒险、悬疑侦探等题材种类。传统文化的再经典化与新媒体传播环境催生的热门IP的“再出发”成为春节电影市场的突出“卖点”。从观众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选择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最终赢家,它一再打破中国影史纪录,成为春节档期的“超现象级”存在。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火热表明,运用中国美学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故事,并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技术与艺术的交流碰撞中构建引发共情的“中国叙事”,仍然是中国电影人进行审美创造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 鲍远福
- 关键词:中国叙事共情中国美学
- 中国网络科幻小说的机器人叙事与伦理构建
- 2024年
- 作为一种被想象出来的具有情感、智能甚至思想的智慧生命或后人类形态,机器人已经成为中国网络科幻小说表意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叙事要素。中国网络科幻小说塑造了五种机器人形象,并以出色的话语实践呈现出机器人叙事的多重可能性维度,以此构建复杂多元的人机情感、道德与伦理关系。网络科幻小说的机器人叙事凸显了中国网络作家对现实社会科学技术变革的艺术想象与伦理建构,揭示了人类文明在面对机器人技术发展以及处理人机关系时的伦理困境与诗学反思。因此,探索分析网络科幻小说机器人叙事的伦理机制及其社会影响,对科幻文学发展转型具有现实的理论构建参考。
- 鲍远福陈添兰
- 关键词:伦理构建
- 中外科幻电影的“后人类”叙事想象与美学追求被引量:5
- 2022年
- 中外科幻电影中的“后人类想象”是关于人类在未来的身体状况与生活形态的想象性叙事,其本质也是人类如何塑造和改变自身命运并对抗“他者焦虑”的故事。中外科幻电影展示了五种类型的“后人类生命”,即他者化的异族人、工具向的机器人、伴生型的类智人、附庸性的仿生人以及作为理想模型的超人(类)。以“想象性他者”为主要表征手段的“后人类叙事”,其主题类型的流变、形象内涵的转换、作品流派的拓展与审美标准的嬗变不仅丰富了当代科幻电影形象学阐释研究的理论谱系,也为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源。
- 鲍远福
- 语图关系与表意张力——网络游戏的符号学解读
- 2014年
- 作为一种新艺术媒介,网络游戏的表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文章探讨了图像时代网络游戏中两种表意符号语言与图像的张力关系,揭示了它区别于文学和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通过实例,文章还重点对网络游戏中的这两种表意符号在意指过程中的三种关系加以论证,试图以此阐释图像时代文学活动所面对的新的理论问题。
- 鲍远福
- 关键词:网络游戏符号学
- 纪实名义下的历史虚构--评阿来《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被引量:2
- 2015年
- 阿来对藏民族族群记忆、宗教信仰和文化境遇的书写总蕴蓄着虚构的力量。在被宣称为纪实长篇的《瞻对》中,阿来仍以他擅长的虚构方式与诗艺技巧,在"纪实"与"虚构"的语义断裂处,以叙事重组了瞻对的历史与现实。
- 鲍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