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晰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加权成像
  • 2篇成像
  • 1篇断层摄影
  • 1篇影像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食管
  • 1篇食管鳞癌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患者
  • 1篇术前
  • 1篇术前预测
  • 1篇盆腔
  • 1篇盆腔淋巴
  • 1篇盆腔淋巴结
  • 1篇盆腔淋巴结转...
  • 1篇肿瘤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间质瘤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晰
  • 3篇柏根基
  • 1篇汪为民
  • 1篇陈伟
  • 1篇王亚婷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磁共振常规平扫结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平扫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接受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诊断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转移性淋巴结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最短径、最长径进行测量比较,并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均值、最小ADC值和T2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1)83例宫颈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13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65枚;(2)转移性淋巴结ADC均值、ADC最小值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T2信号强度明显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3)非转移性淋巴结最长径、最短径明显低于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转移性淋巴结长/短经比明显高于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RI-DWI方法测量淋巴结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准确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晰柏根基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DWI对卵巢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卵巢良恶性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卵巢肿瘤的术前MRI及DWI表现(肿瘤的部位、数目、形态、信号特点),测量肿瘤大小、ADC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大小及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41例51个卵巢肿瘤,其中良性23个,恶性28个,肿瘤大小、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56,0.082)。结论ADC值对卵巢良恶性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无价值,但DWI信号特点结合常规MRI检查,有可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张晰柏根基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卵巢肿瘤
老年食管鳞癌术后患者肌少症发生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老年食管鳞癌术后患者肌少症(SA)发生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计算机L3椎体水平横断面骨骼肌横截面及L3骨骼肌质量指数(L3 SMI),根据国际SA诊断标准(男性:L3 SMI≤40.8cm^(2)/m^(2),女性:L3 SMI≤34.9cm^(2)/m^(2))将所有患者分为SA组(n=49)和non-SA组(n=71);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特征,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指标、生化指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机体功能状态(KPS)评分、体质指数(BMI)、血清前白蛋白(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BMI为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S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SA发生与患者年龄、BMI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重视SA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SA发生率。
王得恩杨薇汪为民张晰蒋超
关键词:食管鳞癌老年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联合语义特征的支持向量机可解释模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Ki-67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传统CT特征的机器学习SHAP模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Ki-67表达状态。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149例GIST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Ki-6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术前增强CT图像中的传统CT特征并从静脉期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s)、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然后采用SVM机器学习算法对影像组学特征并联合传统CT语义特征进行模型构建,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机器学习模型对GIST患者Ki-67表达的预测效能,并使用SHAP方法分析并研究不同变量的贡献度及风险阈值。结果在训练集中和验证集中,Ki-67高表达和Ki-67低表达患者的Radscore分别为(5.50±8.27)vs(-2.16±5.56)和(2.15±1.71)vs(-3.43±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dscore在预测GIST患者Ki-67表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749和0.729。联合影像组学特征和传统CT特征SVM分类模型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12和0.791。SHAP分析结果显示Radscore和肿瘤直径对模型具有高度正贡献。个性化特征归因结果显示Radscore>-0.1175、肿瘤直径>5.5 cm对GIST患者Ki-67高表达的风险预测能力越大。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和传统语义特征的可解释SVM模型可以术前个性化预测GIST患者Ki-67表达状态,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王亚婷黄敏张晰柏根基陈伟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支持向量机计算机断层摄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