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一氧化碳
  • 1篇疑似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异常...
  • 1篇职业病
  • 1篇职业病危害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企业职业病
  • 1篇无细胞百白破
  • 1篇无细胞百白破...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接种
  • 1篇接种异常反应
  • 1篇活性炭

机构

  • 4篇南平市疾病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邱晓华
  • 3篇张上建
  • 2篇陈燕萍
  • 1篇周海
  • 1篇郑鹃
  • 1篇叶素贞
  • 1篇汪迎春
  • 1篇刘振江
  • 1篇吴慧华
  • 1篇吴春敏
  • 1篇江秀梅

传媒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平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平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资料。结果南平市1月25日至2月12日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1例,无死亡病例。本地病例占52.4%(11例),输入性病例占47.6%(10例)。本地聚集性疫情2起,涉及工作场所、家庭以及交通工具聚集等;输入性聚集性疫情1起,涉及家庭聚集。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57.1%,12例),初期临床表现以发热(81.0%,17例)、咳嗽(66.4%,14例)为主,21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肺部影像学改变;57.1%(12例)病例核酸检测1次即出现阳性结果;发病后初次就诊于综合性医院占57.1%(12例)。年龄中位数为47(30~81)岁,男女性别比1.6:1。职业分布为以个体经营者(33.2%,7例)和农民(23.8%,5例)较多。最早发病时间为1月16日,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1月18日~1月24日(42.9%,9例)和1月28日~1月31日(28.6%,6例)。除邵武市外,其余9个县(市、区)均有确诊病例。结论应加强对发热患者监测,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工具、汽车站、超市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
刘振江江秀梅江秀梅吴春敏吴春敏张上建叶素贞叶素贞邱晓华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疾病控制
南平市2017—2019年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南平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发生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疫苗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南平市2017—2019年共报告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相关AEFI病例238例(一般反应235例、异常反应3例),估算报告发生率为66.1/10万剂,3年来报告数和发生率依次为65例(48.1/10万剂)、84例(69.9/10万剂)和89例(84.7/10万剂),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12.24,P<0.05);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在5~8月(50.8%),12月份有翘尾现象;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前3位分别是建阳37例、延平32例、建瓯和政和均报告30例;男性57.6%(137例)、女性42.4%(101例),男女性别比为1.4:1;病例主要为<2岁组儿童(87.8%);第4剂次加强免疫的AEFI发生率最高(χ2=94.67,P<0.05)。结论南平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监测敏感性较高,且疫苗的安全性较高。
邱晓华吴慧华张上建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某车用活性炭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某车用活性炭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职业病防治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检测结果分析。[结果]该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磷酸、硫酸、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噪声、高温。经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90.91%,一氧化碳为75%,高温为0,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活性炭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粉尘、一氧化碳和高温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设计,切实有效地做好职业病危害控制。
周海邱晓华
关键词:活性炭职业病危害一氧化碳
福建省南平市2012—202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南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平市2012—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南平市2012—202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31例,10年间发病波动较大,发病率76.10/10万~308.93/10万,年均发病率184.99/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隔年高发,不同年份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9.176,P<0.001)。各地区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年均发病率前3位为光泽县(370.76/10万)、政和县(295.31/10万)和武夷山市(250.31/10万);季节分布明显,呈现2个发病高峰,5—6月为第一个发病高峰,9—10月为第二个发病小高峰;男性发病率(215.86/10万)高于女性(152.93/10万),男性比女性更易感(RR=1.412,95%CI=1.387~1.438);病例以0~4岁为主,占86.25%(42461/49231),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χ^(2)_(趋势)=570105.801,P<0.001);散居儿童85.22%(41953/49231)为主,其次是幼托儿童12.39%(6101/49231)。病原学结果显示,累计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3476例。每年3种(类)肠道病毒阳性比例各不相同,呈动态变化,不同年度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613,P<0.001)。除2015—2017年以Cox A16型和EV71型为优势毒株,其他年份均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EV71型是南平市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型别。结论南平市仍要加强对散居和幼托儿童的卫生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病原学监测和EV71疫苗接种,重视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和分型,做好手足口防控工作。
陈燕萍汪迎春张上建郑鹃邱晓华黄家梅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