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卓才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预后
  • 1篇诊断及预后
  • 1篇图集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组织化学
  • 1篇胃肠功能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抗肿瘤坏死因...
  • 1篇抗肿瘤坏死因...
  • 1篇坏死因子
  • 1篇基因
  • 1篇绞窄
  • 1篇绞窄性
  • 1篇绞窄性肠梗阻
  • 1篇梗阻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曹天生
  • 2篇林波
  • 2篇王健
  • 2篇杨建荣
  • 2篇卢卓才
  • 1篇张文伟
  • 1篇许荣华
  • 1篇陈亮
  • 1篇陈浩
  • 1篇张升敏
  • 1篇巫泓生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癌症基因图集数据库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MARCB1对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研究SMARCB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的表达,阐明其对HC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SMARCB1基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和TCGA分析SMARCB1在HCC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阐述其在HCC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结果:IHC结果证实,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中SMARCB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IHC的结果显示SMARCB1的蛋白表达量与原发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即SMARCB1表达量越高,原发肿瘤分期越趋向晚期。TCGA的结果显示SMARCB1的高表达是HC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SMARCB1可能起着促癌基因的作用,临床上根据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可鉴别早期的HCC及良性组织,并可能有效地进行预后判断。
王健张升敏吴佳勉卢卓才杨建荣巫泓生陈浩林波许荣华曹天生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的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辅助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治的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吻合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给予生物制剂抗TNF-α治疗,连续应用2周。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2.14±0.41)d比(6.24±1.28)d和(3.54±0.77)d比(6.99±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4 d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3/61)比18.0%(11/61)](P<0.05)。试验组术后1 d与术后7 d血清TNF-α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15.66±2.19)ng/L比(39.77±1.30)ng/L、(5.20±0.11)ng/L比(13.08±1.45)ng/L](P<0.05)。试验组术后14 d排便排气功能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4 d最大静息时肛门括约肌压(MRASP)和最大缩窄压(MSP)都显著高于术后1 d,试验组术后14 d MRASP和MS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24±11.39)mmHg(1 mmHg=0.133 kPa)比(76.24±12.11)mmHg、(231.98±45.29)mmHg比(226.39±41.87)mmHg](P<0.05)。结论抗TNF-α辅助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抑制血清TNF-ɑ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胃肠动力。
林波陈亮王晓龙曹洪涛汤婷婷马克强嵇腾飞曹天生王健张文伟杨建荣卢卓才由田何青青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肠梗阻胃肠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