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2篇腰椎手术
  • 2篇手术
  • 2篇脑脊液漏
  • 2篇脊柱
  • 2篇关节
  • 2篇并发
  • 1篇钉棒系统
  • 1篇性病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硬脊膜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内
  • 1篇早期疗效
  • 1篇诊治
  • 1篇诊治进展
  • 1篇支具
  • 1篇置换术

机构

  • 9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全
  • 5篇赵学凌
  • 4篇赵智
  • 3篇张颖
  • 3篇解京明
  • 3篇阮锐
  • 3篇张源
  • 2篇毕尼
  • 2篇王迎松
  • 2篇李韬
  • 2篇张帆
  • 2篇谢世伟
  • 1篇周如丹
  • 1篇肖杰
  • 1篇张霖
  • 1篇张霖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骨科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手术入路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3
2018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非常成熟的手术方式,随着假体材料、假体设计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临床上逐渐出现多种微创手术入路,主要有前方入路、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外侧入路、双切口入路等,其优点为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但上述入路存在术后假体位置不佳、感染、神经损伤、股骨近端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临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以手术安全为第一目的,严格把握微创手术入路的适应证,不能盲目追求切口最小化,在手术操作困难时应立即改行传统手术。
卢钰解京明张颖赵智李全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入路前方入路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外侧入路
一种辅助支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支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辅助支具包括:第一脊柱侧支架,第一脊柱侧支架包括第一弧形调节杆、第二弧形调节杆和第一高度调节杆,第一高度调节杆设置在第一弧形调节杆和第二弧形调节杆之间;第二脊柱侧支...
解京明王迎松肖杰 周锦 赵伟 田小兵 刘青山张颖赵智李韬 施志约毕尼李全
新一代零切迹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新一代零切迹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6月至2015年0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新一代零切迹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共29例,植入新一代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共33枚.通过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程度、颈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等指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9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48±3.51)个月,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患者失访或数据丢失情况,手术时间平均为(84.59±12.14)min,平均出血量(19.76±6.53)m L,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吞咽困难,术后颈椎中立位Cobb角均比术前增大(P<0.05),术后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比术前升高(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比术前降低(P<0.05).结论新一代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梁跃伟张帆李全赵学凌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压迫内固定
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调查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联合应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法和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法,对云南省南华县6~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筛查。统计分析筛查阳性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布特点,并探索Adams前屈试验阳性与ATR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筛查18 980人,其中阳性者1 011人,总体阳性率为5.33%,男性阳性率(4.77%)显著低于女性(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白族>彝族>汉族>其他民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不同等级学校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高中>初中>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民族中女性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其中汉族和彝族中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中男性15岁时阳性率达到高峰(8.76%),女性14岁时达到高峰(11.39%);彝族中男性14岁时达到高峰(7.25%),女性12岁时达到高峰(9.03%)。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级:73.19%为脊柱侧凸Ⅰ度,23.05%为Ⅱ度,Ⅲ度仅3.76%。可疑侧凸部位以胸段为主,占比51.43%。当ATR≥2°时,Adams前屈试验即可呈阳性。结论 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达5.33%。彝族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峰期较汉族有所提前。需尽快完善我省脊柱侧凸筛查防治体系,并全面开展脊柱侧凸筛查工作。
张立赵智王迎松杨晓晨蒲光鸿谢维杰李全施志约李韬毕尼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儿童流行病学
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诊治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腰椎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破裂是导致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腰椎手术术后要重点观察伤口渗出和引流量,并积极询问患者是否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以及早发现腰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符合以下条件即可做出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诊断:1手术中明确有硬脊膜撕裂损伤或脑脊液漏;2术后伤口引流液为淡血性或清亮,引流量较大;3自伤口渗出淡血性或清亮的液体,量较大;4术后伤口皮下穿刺抽出淡血性或清亮液体;5患者术后头痛、头晕、呕吐,且与体位有关。腰椎手术中发现硬脊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漏,常用的补救方法是手术修补硬脊膜。对硬脊膜裂口较小的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可以采用持续脑脊液引流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腰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重在预防。手术医生术前应考虑到患者术中有发生硬脊膜撕裂的可能,并给予足够重视,术中使用高速钻头和咬骨钳时特别小心。
李全张源梁跃伟阮锐赵学凌谢世伟张霖
关键词:腰椎手术脑脊液漏硬脊膜
硬膜内椎间盘突出症2例报告与文献综述被引量:3
2019年
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intradu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LDH)是一种少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占全部椎间盘突出的0.26%~0.3%,常有神经根性症状和马尾综合征。本文报道2例术前怀疑IDDH,病理检查证实为IDDH的患者,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对其病史、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预后进行总结,为该病的诊疗提出建议。
卢钰张颖解京明赵智李全
关键词:病例报道
Nrf2抗氧化应激保护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是氧化应激高敏感性转录因子,氧化应激导致Nrf2与锌指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分离进入细胞核结合抗氧化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促进多种抗氧化基因和II相解毒酶的转录表达.转录因子Nrf2是细胞抗氧化还原的中枢调节者,在氧化应激反应中起关键作用.Nrf2驱动自由基阳离子通道是重要的内源性稳态机制,在抗炎症、抗凋亡、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神经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Nrf2/ARE信号通路和Nrf2保护氧化应激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李全张源梁跃伟阮锐周如丹赵学凌
关键词:氧化应激内皮细胞损伤
脊柱棘球蚴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棘球蚴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属于人畜共患性疾病。棘球蚴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肝(75%),其次是肺(15%)、脑组织(2%~4%)。骨棘球蚴病较为少见,占0.5%~4.0%,其中脊柱棘球蚴病占60%[1]。本研究通过报道1例脊柱棘球蚴病患者,进一步探讨脊柱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研究患者术前诊断倾向于肿瘤性病变,但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脊柱棘球蚴病。
梁跃伟张帆李全赵学凌
关键词:棘球蚴病术中冰冻切片甲苯达唑肿瘤性病变钉棒系统关节突
腰椎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脑脊液漏(CSF)是腰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过去10 a中,在理解脑脊液漏的基础上,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和治疗技术取得重大的进步.回顾以前腰椎手术术中或术后导致脑脊液漏的不同因素及治疗技术的相关文献,提出可供选择的护理和治疗方法及各种技术,并重点强调目前的治疗趋势.讨论介绍了脑脊液漏的发生因素,基本概念和实践治疗方法.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各种管理技术以及不同预后在本文中做了很好的陈述.然而,目前并没有最理想的治疗技术可供选择,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每种治疗技术的选择依赖于每个外科医生的经验,对患者病情的认识,脑脊液漏的性质和部位,以及依赖现有的设施和设备.
李全张源梁跃伟阮锐赵学凌谢世伟张霖
关键词:腰椎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