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NONFH)痰瘀阻络证临床结果及疗效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配对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获得2年随访的早中期NONFH痰瘀阻络证患者,将经健脾活骨方治疗者设为试验组(47例),经髓芯减压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48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X线和临床资料,将影像稳定率和Harris评分优良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74%vs79.17%,P>0.05),但试验组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影像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47%vs75.00%,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ResearchCirculationOsseous,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期、Ⅲ期患者治疗后影像稳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2.05%vs80.00%,37.50%vs50.00%,P>0.05)。(3)试验组ARCOⅡ期患者治疗后影像稳定率及Harri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本组Ⅲ期患者(82.05%vs37.50%,97.44%vs87.50%,P<0.01)。结论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NONFH影像稳定率与手术治疗结果相当,但在缓解疼痛程度、改善关节畸形和关节活动方面优于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为构建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临床试验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基础。方法:检索中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WO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和维普(VIP)6个数据库建库起至2024年7月31日收录的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归纳和分析相关结局指标,整理指标域,将其按照功能属性分类后进行频次的描述性分析,并对结局指标的分类、组合使用情况、评价时点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涉及结局指标37种(164次)。结局指标以症状/体征出现频次最高(109次,66.46%),其次是安全性事件(19次,11.59%)、生活质量(17次,10.37%)、理化检测(8次,4.88%)、中医病证(6次,3.66%)和远期预后(5次,3.05%),所有文献均未纳入经济学评估指标。20篇文献使用了1类指标(37.74%);19篇文献使用了2类指标,11篇文献使用了3类指标,2篇文献使用了4类指标及1篇文献使用了5类指标。仅有2篇文献明确了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38篇文献报告了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其中15篇文献明确报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来源;纳入文献的针刺治疗疗程10~90次,平均40次,仅有5篇文献报告随访时间,随访报告率9.43%。结论: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RCT结局指标的选择较丰富,在中医病证、症状/体征、理化检测、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涉及,但仍存在诊断标准欠统一、主次结局指标亟待厘清、相同症状/体征对应结局指标评价方法缺乏一致性、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规范性不足、指标组合使用随意性大、忽视中医治疗特色及客观评价指标、缺少远期预后和经济学指标关注不足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提升方法学质量,构建规范化的以针刺为主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核心指标集,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