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凯波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L术后不同瞳孔直径下拱高的变化及视觉质量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术后在不同瞳孔直径状态下晶状体拱高的变化及视觉质量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01/2019-01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行V4c型ICL植入手术顺利并按期随访满足测量要求的患者43例86眼。术前,术后1wk,1、3mo行常规参数和iTrace检测,Visante-OCT行3mm和5mm瞳孔下的晶状体拱高测量。结果:术后1wk,1、3mo在3mm瞳孔下的拱高为586.06±24.49、560.16±21.31、508.19±21.17μm,5mm瞳孔下的拱高分别是698.13±20.98、667.69±20.16、613.28±19.79μm(F时间=40.160,P时间<0.001;F组间=56.835,P组间<0.001)。3次的大、小瞳下的拱高差值分别为112.06±8.91、107.53±6.94、101.01±10.64μm(F=16.875,P>0.05)。术后全眼总高阶像差和RMS值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29.847、85.019,均P<0.001);术后3次均值之间无差异。MTF值和SR值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F=47.653、33.264,均P<0.001),术后3次均值间无差异。术后3mo,在≥5mm瞳孔下总高阶像差的RMS值较≤3mm时明显增加,球差和三叶草差的增加显著(t=21.812、17.136,均P<0.001),彗差RMS值无明显差异(t=2.028,P>0.05);≥5mm瞳孔下的MTF值在5、10、15、20、25、30c/d的空间频率下均较≤3mm时明显降低(t=15.138、9.147、7.018、4.693、3.814、3.075,均P<0.05)。结论:ICL术后瞳孔活动对拱高波动造成的影响约110μm。建议术后拱高低值在300μm以上,仅供参考。ICL植入术后能显著降低全眼总高阶像差和像差的均方根值,明显提升MTF和SR值。ICL术后瞳孔大小对视觉质量有明显影响,大瞳状态下球差和三叶草差增大,MTF值普遍降低。
- 王敏蔡劲锋李霞毛凯波董卫文汤加坚
- 关键词:高阶像差瞳孔调制传递函数
- 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对比飞秒激光手术和板层刀LASIK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远期疗效。方法选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组病例各200例,分析术后6个月后的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角膜板层刀组有效指数(术后UCVA/术前BCVA)为(0.98±0.20),飞秒激光组有效指数为(1.02±0.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效球镜角膜板层刀组为(0.44±0.22)D,飞秒激光组为(0.14±0.22)D,两组间的等效球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术后像差变化对比,飞秒激光组总像差为0.50,球差为0.56,慧差为0.16,三叶草为0.12;角膜板层刀组总像差为0.43,球差为0.48,慧差为0.19,三叶草为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LASIK术后的远期视觉质量良好,都是主流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
- 蔡劲锋芮燕君毛凯波石昌盛董卫文
- 关键词:飞秒激光LASIK手术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与飞秒LASIK术后干眼和角膜神经修复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与LASIK术后干眼与角膜知觉变化。方法共纳入56例符合常规近视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MULE组和飞秒LASIK组各28例(28眼),其中双眼接受同一手术患者,随机选取1眼纳入统计分析;单眼手术者,术眼入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利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仪于上述测量时间,比较角膜中央、上方、下方、颞侧、鼻侧的角膜知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SDI值增加,但在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T值较术前均显著下降,SMILE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BU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IT值较术前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患者术后角膜下方、鼻侧和颞侧角膜知觉较其他2个区域恢复更快,飞秒LASIK组患者至术后6个月随访时间时,所有测量区角膜知觉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两种不同神经修复功能差异不大,SMILE对角膜神经纤维创伤低于LASIK术。
- 蔡劲锋王敏毛凯波芮艳君石昌盛董卫文
- 关键词:干眼
-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觉训练对视功能重建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觉训练对视功能的重建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儿90例,其中45例眼位矫正术后行常规眼科抗感染处理,设为对照组,另45例术后1周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同视机进行双眼视觉训练,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双眼视觉功能重建情况,并随访维持眼位正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6个月随访三级视功能中同时视功能、融合视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恢复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8.89%、84.44%和4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1.11%、55.56%和20.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8.942、7.200,P=0.035、0.003、0.007)。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随访眼位正位维持率分别为93.33%和91.11%,均高于对照组的77.78%、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8.073,P=0.035、0.004)。结论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可促进双眼视功能恢复,同时还可降低术后眼位回退风险。
- 杨勇毛凯波
- 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近视伴老视的疗效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价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近视伴老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国际屈光中心实施老视手术患者。34例非主视眼采用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老视,非主视眼设定目标Q值比术前Q值向更负的方向变化0.3~0.5,保留的屈光度在-1.00~-0.25 D范围。对照组43例匹配年龄和非主视眼屈光度,保留的屈光度在-1.00~-0.25 D范围,不做Q值调整;2组主视眼均全矫。记录非主视眼的裸眼远、中、近视力,角膜中央3 mm屈光度,前表面Q值,总像差,低阶像差,高阶像差,球差,角膜球差,离焦和彗差。记录双眼裸眼远、中、近视力。组间连续型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近视力与离焦、术后Q值及瞳孔变化幅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个月,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组非主视眼近视力较对照组好(t=0.597,P=0.021),远视力和中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组93%的患者双眼近视力(LogMAR)在0或以上,比对照组的86%高(χ^(2)=27.127,P<0.001)。与对照组相比,Q值调整组总像差、低阶像差、角膜球差、离焦较对照组大(t=-2.210,P=0.032;t=-2.135,P=0.038;t=-2.108,P=0.038,t=-2.190,P=0.034)。77例患者近视力与术后自然光线瞳孔下的离焦、术后Q值及调节引起的瞳孔变化均呈负相关(r1=-0.251,P1=0.028;r2=-0.543,P2<0.001;r3=-0.417,P3<0.001)。结论:采用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老视在提高近视力的同时,不影响远视力。Q值向负向调整,增加了中央角膜的屈光度、离焦和球差,在视近时通过瞳孔直径的变化,提高近视力,同时不会明显影响远视力。
- 李霞毛凯波王敏董文卫蔡劲锋
- 关键词:老视球差角膜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