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因素
  • 1篇血清
  • 1篇因素干预
  • 1篇粘接
  • 1篇粘接剂
  • 1篇酸性
  • 1篇泡腾片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左羟丙哌嗪
  • 1篇哌嗪
  • 1篇吸潮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阻塞性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脑肠肽

机构

  • 4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重庆市梁平区...

作者

  • 4篇张颖
  • 1篇刘鹤
  • 1篇徐丹
  • 1篇郭继芳
  • 1篇李海燕
  • 1篇范景辉
  • 1篇李志平
  • 1篇林洋洋
  • 1篇杨蕊
  • 1篇高月娟
  • 1篇王靳君
  • 1篇郑庆霞
  • 1篇刘立平
  • 1篇邹玉龙

传媒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清suPAR水平在AECOPD不同临床分级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同临床分级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间因AECOPD就诊的93例患者作为急性组,根据AECOPD临床分级分为Ⅰ级、Ⅱ级以及Ⅲ级,同期纳入33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记录各组一般情况,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氧及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uPAR水平差异,并分析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suPAR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组治疗前血清suPA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且随着病情加重其水平越高,各级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急性期各级治疗前血清suPAR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血清suPAR水平,各级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血清suPAR与hs-CRP、PCT及CAT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suPAR参与了AECOPD疾病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AECOPD病情严重评估及治疗反应的重要手段。
陈瑞林孙琳林张颖雷小红赵志轩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泡腾片剂,制成它的原料包括以下物质:左羟丙哌嗪、酸性泡腾剂、碱性泡腾剂、粘接剂、分散剂和助流剂;还公开了这种泡腾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酸性泡腾剂、碱性泡腾剂、粘接剂、分散...
李海燕邹玉龙高月娟郭继芳刘鹤徐丹范景辉李志平张颖林洋洋
文献传递
ICU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应用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分析ICU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和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ICU的呼吸机依赖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肺部感染,且所有呼吸机患者均展开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8例),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观察组(58例),比较分析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呼吸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28%,明显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指标中的抢救率、基础护理和护理安全度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7例,占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17例,占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呼吸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选取我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呼吸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杨蕊王靳君郑庆霞刘立平张颖
关键词:ICU
精神心理因素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22年
中国人群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F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疾病症状,但却忽视了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针对精神心理因素与FD的关系的相关干预疗法受到关注,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精神心理因素与FD发病的机制仍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同时,针对精神心理因素干预对FD的治疗也尚无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精神心理因素干预FD的疗效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张颖刘海英孙琳林陈瑞林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精神心理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