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硬化
  • 1篇胆碱酯酶
  • 1篇丁二磺酸腺苷...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胆碱酯酶
  • 1篇亚急性
  • 1篇亚急性肝衰竭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肝硬化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表面...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估
  • 1篇治疗乙肝
  • 1篇衰竭
  • 1篇转阴

机构

  • 4篇福建省龙岩市...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龙岩市...

作者

  • 4篇邱小辉
  • 2篇邱梅花
  • 1篇黄建青
  • 1篇石添元
  • 1篇林承春
  • 1篇林栋

传媒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清胆碱酯酶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SALF患者108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CHE及AFP水平,分析CHE、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的CHE、AFP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CHE在SALF预后预测中的最佳诊断点为3.9 kU/L,AFP最佳诊断点为140.7μg/L;联合检测在SALF预后预测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HE、AFP单独检测(P<0.05)。结论CHE与AFP联合检测在SALF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肝功能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邱小辉罗兰裕林承春
关键词:亚急性肝衰竭胆碱酯酶甲胎蛋白预后评估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肝硬化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甘草酸苷组(n=37)与联合用药组(n=38)。甘草酸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用药组在甘草酸苷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2组均连续用药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与用药2周后细胞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酶(HA)]、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甘草酸苷组(94.74%vs. 75.68%,χ^(2)=5.442,P=0.020)。用药2周后,2组血清sICMA-1、VCAM-1、ⅣC、PCⅢ、HA及GGT、AST、ALT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甘草酸苷组(P<0.01)。甘草酸苷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1%vs. 21.05%,χ^(2)=0.744,P=0.389)。结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早期肝硬化的效果较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更好,可更有效地改善机体黏附分子水平,减轻肝纤维化,提高肝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丘永芳邱梅花邱小辉
关键词:肝硬化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酸苷肝功能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丹膝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丹膝颗粒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丹膝颗粒治疗的32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转阴率、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指标、肝脏弹性检测、肝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BsAg转阴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6/32)、90.63%(29/32),均高于对照组的9.38%(3/32)、68.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0,4.730;P均<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谷丙转氨酶、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肝脏弹性值、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丹膝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HBsAg转阴率,改变肝硬化结节,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石添元邱小辉邱梅花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聚乙二醇干扰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率肝功能
G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并经病理科证实的胃癌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共收集癌旁正常组织30例,胃癌标本7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其进行染色,以检测高尔基体蛋白73的表达情况。结果 1GP73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癌旁组织及癌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胃癌中GP7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在区别胃癌的恶性程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胃癌组织中GP73蛋白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中的差异性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胃癌组织的侵袭、转移相关。
林承春林栋黄建青邱小辉
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