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外科
  • 2篇房颤
  • 2篇持续性
  • 2篇持续性房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瓣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外科
  • 1篇心血管外科手...
  • 1篇胸腔镜辅助
  • 1篇虚拟现实
  • 1篇虚拟现实技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科
  • 1篇血管外科手术
  • 1篇远期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云南省阜外心...

作者

  • 4篇郑哲
  • 4篇李林林
  • 3篇樊红光
  • 2篇高歌
  • 2篇王小啟
  • 2篇李浩杰
  • 2篇仲肇基
  • 2篇孟颖
  • 1篇钱向阳
  • 1篇于存涛

传媒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胸腔镜下外科消融和复合技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外科和介入复合技术(hybrid 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ablation,HA)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胸腔镜下外科射频消融(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ic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VATS-RA)。方法 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连续7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阜外医院接受VATS-RA或HA治疗,其中,VATS-RA治疗60例,为单纯外科组,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0±7.6)岁;HA治疗19例,为复合组,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0±7.3)岁。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每年进行定期随访。术后恢复窦性心律定义为,随访期间24 h或7 d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并未出现持续时间≥30 s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结果 78例(98.7%)持续性房颤患者完成随访。尽管复合组术前左房前后径[(49.1±5.3)mm]明显大于单纯外科组[(41.7±6.2)mm,P<0.001],但复合组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94.7%)优于单纯外科组(64.4%,P=0.011),复合组免除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治疗和导管消融窦性心律维持率(84.2%)也优于单纯外科组(50.8%,P=0.010)。结论 HA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优于单纯VATS-RA,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李浩杰郑哲孟颖高歌王小啟樊红光李林林仲肇基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胸腔镜疗效
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结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结果。方法 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连续3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阜外医院接受胸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3、6、12个月和随后每年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完成动态心电图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6±7.6岁,房颤病史时间7.9±7.2年,16例患者有介入导管消融史。全组无死亡,均顺利出院。31例(96.9%)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9±18个月。无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栓塞或出血并发症。3例(9.7%)患者因房颤复发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7.4%,免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再次消融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4.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持续性房颤远期疗效确切,可让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无心血管不良事件。
李浩杰郑哲孟颖高歌王小啟李林林樊红光仲肇基
关键词:胸腔镜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远期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教学培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32
2019年
目的:基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数据制作部分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虚拟现实(VR)教材,使学员能够对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性解剖结构产生直观而准确的认识。方法:选取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病种的典型CT图像(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将图像导入到影通和Unity3D软件中。经过阈值调节、三维重建、分割、渲染等操作构建心脏3D模型。将3D模型通过影通VR软件输出到头戴式显示器(HMD)中,学员佩戴HMD即可全方位观看心脏的解剖结构。在系统地学完VR课程后,学员填写一份调查问卷以评价VR教材的教学效果。结果:我们成功构建了先天性心脏病的VR教材,共有18名学员体验了VR课程。问卷结果显示教材有着良好的交互性和沉浸感。18位学员问卷的平均分为44.6分,标准差为3.7分,平均分显著高于持中立态度的分值(t=16.9,P<0.01),学员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倾向于积极。所有学员均未出现视觉和位置觉相关的不适。结论:基于VR的教学方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制作的VR教材精确地展现了心脏的解剖结构,能够满足心血管外科学的培训要求。
李林林于振坤樊红光郑哲
关键词:虚拟现实心血管外科教学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从2016年至2017年,8例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了David手术,均行David I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6岁,全部为男性。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David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半弓替换,2例患者进行了杂交全主动脉弓置换,其余4名患者进行了全弓替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4±6月。观察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30天内死亡及随访期间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41~305(189±37)min;心肌阻断时间111~219(144±37)min,术后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49(21±13)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及死亡,主动脉瓣无反流3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结论David手术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年轻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治疗选择。目前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一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有经验的心脏中心这一术式用于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近中期瓣膜相关事件很少见,主动脉瓣功能在近期随诊中表现稳定。
李林林钱向阳于存涛郑哲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