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彬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永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应激反应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腺癌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癌患者
  • 1篇胆漏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蛋白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腰椎
  • 1篇原因及诊治
  • 1篇粘连蛋白
  • 1篇诊治

机构

  • 7篇永城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李彬
  • 3篇洪帅
  • 2篇孙晓光
  • 2篇杜文丙
  • 1篇李俊东
  • 1篇林明
  • 1篇李武

传媒

  • 1篇淮海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改良根治术联合自体植皮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自体植皮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使用,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9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加以自体植皮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耗时明显更长,术中出血量也明显更多,但住院时间则明显更短(P<0.05),两组术后引流时间差别较小(P>0.05)。观察组皮瓣坏死、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均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将改良根治术与自体植皮术联合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能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同时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及复发率降低,但会使手术耗时更长、术中出血量变多,建议临床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高思明刘宽李彬
关键词: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临床疗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诊治方法
2018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总结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2013-01—2017-01间,永城市人民医院共对156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实施LC,术后发生胆漏12例(0.77%)。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胆漏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5例、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4例、胆总管侧壁损伤3例。分别经持续负压引流及再次腹腔镜下胆囊床放置引流管、胆囊管重新缝扎及胆总管侧壁损伤修补术联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治愈。随访1~5 a,复查彩超肝内外胆管均无异常。结论胆漏是LC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严格掌握LC的适应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把握好中转开腹手术时机,是预防LC胆漏的有效措施。
李彬杜文丙高传栋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诊治
腔镜根治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腔镜根治术(ERT)治疗甲状腺癌(TC)患者的效果及对机体甲状腺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84例TC患者(2020年2月—2023年2月)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n=42)、B组(n=42)。A组行ERT,B组行开放根治术(OT),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4)]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应激反应[P物质(SP)、5-羟色胺(5-H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相较于B组更低,A组切口总长度、手术用时、拔管时间、住院用时相较于B组更短(P<0.05);A组术后3d血清T3、T4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血清TSH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P<0.05);术后1d、3d、7d A组VAS评分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术后3d血清SP、5-HT、CRP、IL-6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42)相较于B组19.05%(8/42)更低(P<0.05)。结论 相较于OT治疗TC患者,经ERT治疗更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优化手术指标,改善甲状腺功能,减少并发症,且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更轻微。
李彬孙晓光洪帅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癌应激反应
血清E-cadherin、VEGF、CYFRA21-1水平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E-钙粘连蛋白(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8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为研究组,11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术后6个月复发转移情况,将DTC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33例与未复发转移组85例。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研究组手术前后、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血清E-cadherin、VEGF、CYFRA21-1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各指标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E-cadher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周血清E-cadherin水平显著高于术前,血清VEGF、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未复发转移组术后2周血清E-cadherin水平显著高于术后复发转移组,血清VEGF、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术后复发转移组(P<0.05)。术后2周上述各指标联合检测预测D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62,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75.29%。结论DTC患者术后血清中E-cadherin表达上调,VEGF、CYFRA21-1表达下调,各指标联合检测对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作为临床评估D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的辅助指标。
孙晓光李彬洪帅
关键词:复发转移
不同手术入路对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在甲状腺癌(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75例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7)和B组(n=38)。A组行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ETOVA),B组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ETCAA)。比较2组手术指标、嗓音障碍指数(VHI)、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吞咽障碍评分(SIS)、创伤应激因子[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长为(154.36±11.57)min,长于B组的(116.81±9.21)min,术后引流量为(14.92±2.11)mL,低于B组的(23.28±2.48)mL,术中失血量为(18.77±2.76)mL,低于B组的(24.53±3.9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SIS、VHI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A组VSS评分分别为(4.58±1.33)分、(3.64±1.06)分,均低于B组的(7.02±2.04)分、(5.84±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 A组VAS评分分别为(3.75±0.86)分、(2.66±0.63)分、(1.04±0.55)分,均低于B组的(5.83±1.24)分、(3.57±0.71)分、(2.10±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血清Cor、E、NE含量分别为(114.32±15.95)μg/L、(0.38±0.10)mmol/L、(0.57±0.07)mmol/L,均低于B组的(157.42±20.99)μg/L、(0.54±0.13)mmol/L、(0.82±0.1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OVA治疗TC患者在优化手术指标、减轻疼痛感、提升手术安全性及瘢痕美观度方面更具优势,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更小。
李武洪帅李彬
关键词:应激反应并发症
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予以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肛门功能、并发症、复发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开始饮食时间、手术时间比较,P均<0.05;同组手术前后Wexner评分比较,P<0.05;两组术后Wexner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P均<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远处转移率比较,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予以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李俊东李彬吴奎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根据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来评判。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另外,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创口浅表感染,恢复缓慢,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感染现象,病情恢复较为迅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固定不牢固、脱钉断棒、内置物移位的现象。结论行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杜文丙李彬高传栋林明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脊柱融合术开放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