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庆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发生
  • 3篇抗炎治疗
  • 3篇梗死
  • 2篇神经前体细胞
  • 2篇体细胞
  • 2篇前体
  • 2篇前体细胞
  • 2篇细胞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灶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神经
  • 2篇海马神经发生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原纤维

机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4篇孟庆敏
  • 2篇吴晓巍
  • 2篇李常新
  • 1篇孙晋华
  • 1篇安嫆
  • 1篇翟俊格
  • 1篇张晓芳

传媒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抗炎治疗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及海马神经发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脑梗死后的功能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神经发生被证实在其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在细胞重组和中风后的神经康复中起关键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讨论炎症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机...
孟庆敏
关键词:抗炎治疗脑梗死海马神经
文献传递
抗炎治疗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及海马神经发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脑梗死后的功能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神经发生被证实在其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在细胞重组和中风后的神经康复中起关键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讨论炎症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
孟庆敏
关键词:神经前体细胞BRDUNESTIN
文献传递
抗炎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脑内神经发生和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潜在的促神经发生作用。方法电凝法制备MCAO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及抗炎组后分别给予相应处理,于2周行转子杆、爬梯实验以及水迷宫测试评价运动及认知功能,并通过病理学处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各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计数。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急性期米诺环素短期治疗并不能明显减小梗死面积,但运动功能、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均有所恢复(P<0.05)。抗炎组BrdU、Nestin以及GF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BrdU、GFAP阳性细胞呈增加趋势,2周时增加最为明显;Nestin阳性细胞1周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米诺环素治疗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发生过程补偿、修复局部病灶的功能损伤与缺失,从而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吴晓巍孟庆敏张晓芳毛今明李常新李新果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闭塞神经前体细胞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抗炎治疗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颈动脉病变及进行脑血流中微栓子监测;分析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微栓子形成与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亚型:腔隙性脑梗死(L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者斑块检出率78.9%,明显高于LACI(59.0%)和后循环梗死(POCI)(22.2%);在TACI+PACI组有斑块的患者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80.0%,明显高于LACI组和POCI组,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I+PACI组微栓子阳性检出率为44.1%,亦高于其他两型,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微栓子的形成与TACI、PACI密切相关。
孟庆敏安嫆翟俊格孙晋华吴晓巍李常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颈动脉斑块微栓子经颅多普勒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