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萍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光照射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痤疮患者皮肤生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红光照射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痤疮患者皮肤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轻中度痤疮患者6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面部清洁,对照组患者给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红光照射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皮肤生理参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与对照组的90.63%相比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血红素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经皮水分散失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患者43.75%(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于痤疮患者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轻微,能有效避免皮肤色素沉淀产生痘印,修复面部皮肤屏障。
- 彭圣炽陈箐李玉良易玉刚彭艳萍
- 关键词:痤疮红光照射过氧苯甲酰凝胶血红素
-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带状疱疹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给予阿昔洛韦缓释片0.2g,3次/d,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口服,内服泼泥松15~30mg,1次/d,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联合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再联合NB-UVB照射,隔日1次,观察并记录2组的疼痛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常规组和联合组平均积分分别为63.29分和15.43分,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神经痛发生率以降低与常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药物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满意,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李玉良朱根珍邓良元陈俊邓良彭艳萍梁清
- 关键词:神经痛窄谱中波紫外线药物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核因子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趋化因子10水平变化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核因子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10(CXCL10)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80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8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病例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NF-κB、TNF-α、CXCL10的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NF-κB、TNF-α、CXCL10水平分别为(5.54±0.86)pg/ml、(7.51±1.25)pg/ml、(112.82±22.78)pg/m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经过治疗后,TNF-α、NF-κB、CXCL10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F-κB、TNF-α、CXCL10水平对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彭圣炽陈菁彭艳萍易圣刚
- 关键词: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
- 红光照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及对疼痛和淋巴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疼痛、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红光照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疼痛程度、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w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应用红光照射能够改善T细胞亚群,改善心理状态。
- 陈菁李玉良易圣刚彭圣炽彭艳萍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红光照射T细胞亚群疼痛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