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仙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膜
  • 2篇提取物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菌株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 1篇形成性
  • 1篇形成性评价体...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抑菌浓度
  • 1篇沙星
  • 1篇生化
  • 1篇生化实验
  • 1篇生化实验教学
  • 1篇生物膜形成
  • 1篇石榴皮
  • 1篇石榴皮提取物
  • 1篇实验教学

机构

  • 7篇遵义医学院
  • 5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周小仙
  • 5篇陈泽慧
  • 4篇陈安林
  • 4篇彭丹
  • 3篇董泽令
  • 2篇杨欢
  • 1篇杨艳
  • 1篇周婷
  • 1篇刘凤
  • 1篇宋丽
  • 1篇朱珠
  • 1篇周玉杰
  • 1篇龙瑶
  • 1篇彭英
  • 1篇马琼丽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临床微生物实习成绩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被引量:5
2017年
结合实习带教的经验,根据学生在临床微生物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构建临床微生物实习成绩形成性评价模式,将考勤、培训考核、解答问题、沟通交流、操作技能等纳入实习成绩形成性评价体系。该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使得出科实习成绩更加客观、合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小仙周小仙陈泽慧陈安林董泽令杨欢周婷周婷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及相关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致病菌,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化脓性病原菌;易在机体组织器官或某些惰性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使感染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生物膜为细菌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生存方式,与浮游菌相比生物膜内的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且能抵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深入研究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对积极寻找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彭丹周小仙陈泽慧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
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情况,以降低临床布病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与预后等。结果 18例患者中,72.2%患者有羊、牛、猫等动物密切接触史;患病年龄和科室分布不集中,临床表现初期不典型,入院时误诊率高;实验室检查显示100%血培养阳性;确诊后以抗布鲁氏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随访无复发。结论临床上布病误诊率高,特别是散发地区,临床医生需加强布病诊疗意识,才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地控制布病流行和保证人们的健康。
朱珠彭丹陈泽慧陈安林周小仙杨欢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接触史误诊率
鞣质联合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石榴皮提取物鞣质联合环丙沙星(CIP)对鲍曼不动杆菌(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2倍稀释法测得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和CIP对Ab ATCC19606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将1/2MIC、MIC、2MIC浓度的鞣质和CIP单独及联合用药作用于Ab生物膜4、8、24和48 h,采用结晶紫法和荧光显微镜法观察生物膜的形成。结果鞣质和CIP对Ab的MIC值为1.95和0.50 mg/ml;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对Ab生物膜的形成影响大,且2MIC鞣质+2MIC CIP联合作用24 h,对生物膜形成影响最大。结论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和CIP联合用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比单独用药明显,且2MIC鞣质+2CIP联合用药对Ab生物膜作用24 h影响效果最佳。
彭丹宋丽陈泽慧董泽令周小仙陈安林李亚男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环丙沙星
巴西苏木素对MRSA菌株的抗菌效应及其抗菌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巴西苏木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MRSA菌株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1、巴西苏木素对MRSA菌株细胞壁的影响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
周小仙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肽聚糖
结合转化医学的创新训练项目实施医学检验生化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2
2017年
该文从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重大变化切入,阐述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及教改课题的前提条件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契机,与教改项目整合且将转化医学思想引入实验教学,实践、探索与医学检验专业新培养目标适应的新教学体系。整合后的新教学体系确保了教改的延续性,体现了转化医学思想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早期参与科研及创新能力,解决了目前实验教学与新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系列问题。
杨艳彭英涂仕贵曾彦霏周小仙龙瑶周玉杰
关键词:教学改革
40种中药提取物对6种临床常见感染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观察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观察苏木、地榆、淫羊藿、黄连、白芍等40种贵州省常见中药对6种临床常见感染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取40种中药(厚朴、陈皮、益母草、连翘、三七、虎杖、百部、菌陈、拳参、半夏、龙胆草、玄参、黄精、苦瓜、天冬、瓜蒌、淫羊藿、木蝴蝶、木香、姜黄、杜仲、白芨、木瓜、白头翁、地榆、苏木、白芍、紫草、山豆根、钩藤、黄药子、猪牙皂、黄柏、女贞子、山慈菇、黄连、石斛、栀子、枳壳、金钱草)制备水提取液或乙醇提取液。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测算40种中药提取物对6种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筛选出对标准菌株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范围10~21 mm)的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6种标准菌株及其临床分离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K-B法显示15种中药提取物(三七、虎杖、半夏、龙胆草、玄参、黄精、瓜蒌、淫羊藿、木香、地榆、苏木、白芍、紫草、猪牙皂、黄连)对至少1种标准菌株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0~21 mm;黄连对肺炎链球菌、苏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20 mm。15种中药MIC在15.63~1 000 mg/m L,其中黄连对肺炎链球菌、苏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均为15.63 mg/m L,淫羊藿对肺炎链球菌、地榆对肺炎链球菌的MIC值均为31.25 mg/m L。筛选出5种抑菌活性较强的中药为苏木、地榆、淫羊藿、黄连、白芍,对6种临床分离的耐药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苏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连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链球菌的MIC_(50)均为15.63 mg/m L。结论 40种中药中苏木、地榆、淫羊藿、黄连、白芍对临床常见感染菌株的抑菌活性较好,黄连对肺炎链球菌及苏木对金
彭丹马琼丽陈泽慧周小仙陈安林董泽令杨欢陈先恋
关键词:中药最小抑菌浓度体外抑菌活性中药提取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