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欣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肿瘤副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肺癌68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部分肺癌患者以肿瘤副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缺乏呼吸道症状,易使肺癌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我们收集了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72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8例以肿瘤副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
- 高玉花段永建翟彦杰宋华勇葛洪峰李旭王志伟时磊侯欣
- 关键词:肺癌患者首发表现呼吸道症状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调强放疗的7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单次分割剂量均为2 Gy,5次/周,所有患者均行6~8个周期的治疗,观察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CTCAE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评估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RTOG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或放射性肺损伤,并统计分析发生时间及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8.57%,发生时间为放疗5~49 d,中位时间为27 d。2级放射性食管炎占比最高(58.57%),显著高于1级(2.86%)和3级(7.14%)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放射性食管炎占比(2.86%)显著少于3级(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6.62%,发生时间为放疗后10~77 d,中位时间为44 d。2级放射性肺损伤占比最高(21.43%)显著高于1级(14.29%)和3级(8.57%)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出现白细胞降低(14.29%),血小板降低(16.90%),放射性皮炎(15.71%),三者均低于放射性肺损伤(36.62%)和放射性食管炎(68.57%)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损伤为主,应合理调整放疗剂量,及时做好两者监测及防控干预,进而保证调强放疗治疗效果。
- 王志伟侯欣时磊谢萱虎孙萍段永建
-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损伤
- ICAM-1和L-选择素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ICAM-1和L-选择素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肺癌患者96例,将这些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随机选取同期肺良性病变患者36例作为良性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ICAM-1和L-选择素水平、阳性情况,并分析肺癌组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水平、阳性情况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对照组(P<0.05),良性组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对照组(P<0.05),良性组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但腺癌和鳞癌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肺癌组腺癌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阳性率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CAM-1和L-选择素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ICAM-1和L-选择素水平与肺癌发展、预后密切相关。
- 侯欣王志伟段永建张悦华贾梦英朱倩倩李梦亚张君娜李东航
- 关键词:ICAM-1L-选择素肺癌预后
- 调强放疗与顺铂和紫杉醇化疗方案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顺铂及紫杉醇(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方法选取40例接受UT化疗方案与普通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40例接受调强放疗与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3年内生存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治疗后观察组食管癌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和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可溶性MHC-I分子链相关基因A(s MICA)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因子(CRP、s MICA、IL-6和IL-8)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UT化疗方案联合治疗能够提高食管癌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 王志伟侯欣时磊谢萱虎孙萍段永建
- 关键词:调强放疗食管癌
- 盐酸埃克替尼联合调强放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分析盐酸埃克替尼联合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式分为靶向治疗组(n=50)及联合组(n=50)。靶向治疗组接受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联合组在靶向治疗组基础上接受IMRT治疗。靶向治疗4个月后判定两组近期疗效,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入组时及靶向治疗4个月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水平,并随访观察2年生存情况。结果 联合组客观缓解率82.00%,高于靶向治疗组的58.00%(P <0.05)。两组皮疹、恶心呕吐、乏力、骨髓抑制、腹泻及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均在Ⅰ~Ⅲ度,患者均可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靶向治疗4个月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入组时降低(P <0.05),且联合组较靶向治疗组低(P <0.05)。联合组2年生存率38.00%,高于靶向治疗组的20.00%(P <0.05)。结论 对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盐酸埃克替尼联合IMRT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 郭旭东王志伟侯欣
- 关键词:盐酸埃克替尼调强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放疗对晚期肺癌的效果
- 2022年
- 目的:分析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样本抽样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以先后入院时间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放疗,观察组给予放疗+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2、NK、LAK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0 %,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放疗治疗晚期肺癌效果显著。
- 王志伟朱倩倩段昱光周凤杰李梦亚苏培培孙萍侯欣
- 关键词:晚期肺癌放疗参芪扶正注射液
- 冰己抑瘤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冰己抑瘤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3DCRT同步TMZ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冰己抑瘤丸治疗,均治疗42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死亡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EGFR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死亡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予以冰己抑瘤丸联合3DCRT同步TMZ化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远期疗效良好。
- 马建功王晓斌侯欣李明轩方树民刘亚虎何承
- 关键词:恶性脑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替莫唑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再程放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再程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90例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实施再程放疗,每次1.8~2.0 Gy,每周5次。照射剂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总剂量为45~60 Gy。结果:84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54例,疾病稳定(SD)14例。Ⅱ级放射性食管炎者36例,Ⅲ级放射性食管炎者4例。14例为Ⅱ级放射性肺炎,2例为Ⅲ级放射性肺炎。死亡74例,10例病患在治疗后3个月发生食管穿孔,5个月后病死。6例因全身恶化。2例在接受治疗后因肺部出血病死,病死于肺部感染者共计6例,心衰8例,呼吸衰竭10例。内科合并症为12例。恶性病变20例。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为40%和18%。CR者生存时间均在2年以上,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实施再程放疗技术,可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品质,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治疗结果尚待进一步探析。
- 王志伟侯欣时磊谢萱虎孙萍段永建
- 关键词:根治性放疗局部复发食管癌再程放疗
- 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某院肿瘤内科收治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紫杉醇+顺铂(TP)化疗给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指标[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S100钙结合蛋白A2(S100A2)]、临床疗效、治疗后3年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和CEA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A2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0.00%和97.14%,均高于对照组的37.14%和77.1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年总生存期(OS)、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化疗治疗方案,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清CA125、CEA、S100A2水平,使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情况获益,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志伟朱倩倩李梦亚苏培培侯欣段昱光郭少聪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