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增
-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典型心房扑动导管射频消融终点评价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峡部双向阻滞在射频导管消融 (RFCA)典型心房扑动 (A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完成RFCA的 4 3例典型AF患者分为 3组 :①A组 ,12例 ,为静脉滴注 (静滴 )异丙肾上腺素 (1~ 5 μg/min)下不能诱发AF者 ;②B组 ,16例 ,为峡部发生双向传导阻滞者 ;③C组 ,15例 ,为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下 (1~ 5 μg/min)峡部双向传导阻滞者。对上述 3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标测 ,下腔静脉至三尖瓣后叶或 (和 )三尖瓣隔叶至冠状窦口的欧氏嵴进行线性消融 ,以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下不能诱发AF或峡部双向阻滞为消融终点。结果 :4 3例AF患者全部消融成功。A组中有 1例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进行房室结慢径改良后 ,AF不能被诱发。B组中有 1例并发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患者 ,经过对AF线性消融后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亦消失。随访 1~ 6 0个月 ,A组中有 4例复发 ,B组中有 2例复发 ,C组中无一例复发。结论 :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和冠状窦口之间的峡部是典型AF折返环的一部分 ,RFCA治疗典型AF安全、可靠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下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作为典型AF的终点 。
- 汤建民袁义强董建增
- 关键词:心房扑动峡部射频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