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AD/CAM导板在前牙区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评价CAD/CAM种植牙导板对确定上前牙即刻种植三维位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2例因外伤等原因需要行即刻种植的患者,通过综合CBCT图像、石膏模型三维扫描模型及Simplant软件的种植体植入方案等信息,制作CAD/CAM种植牙导板,并在其引导下进行种植窝的预备,植入种植体。术后拍摄CBCT,应用Mimics软件对比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的种植体三维位置。结果:32例患者共48枚种植体的三维位置良好,均未触及鼻腭神经,未穿通鼻底,未穿通唇腭侧骨壁。讨论:CAD/CAM种植牙导板的临床应用有利于种植体三维位置的确定,使传统的经验种植向精确的数字化种植转变,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结论:CAD/CAM种植牙导板用于上前牙即刻种植中,能提高手术的可预期性、精确性和安全性,但仍需要长期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
- 孙蕾谢丽丽林臻彦林东晓杨立明叶彬高永波
- 关键词:CADCAMCBCT
- 一种用于测量牙龈厚度的超声水囊辅助装置
- 一种用于测量牙龈厚度的超声水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套置并固定于超声探头前端的绝缘水囊套,绝缘水囊套内置有一与超声探头前端面适配的绝缘水囊,绝缘水囊内充满生理盐水,绝缘水囊套的外底面设有与探头方向一致的金属条。本...
- 林东晓高永波林臻彦叶彬谢丽丽孙蕾杨立明林璇万林子
- 文献传递
- 种植颌间牵引钉的定位导向构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植颌间牵引钉的定位导向构件。其包括牙列固定模贴、钛钉导向环和连杆,牙列固定模贴套置在牙列上,钛钉导向环的中心设有定位牵引钉的导向孔,在钛钉导向环的一侧设有可使所述牵引钉侧向进入导向孔的缺口。本实用新...
- 高永波林臻彦孙蕾叶彬谢丽丽林东晓吴熙凤杨立明林璇万林子
- 文献传递
- 牙骨质非胶原蛋白对乳牙牙髓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提取的牙骨质非胶原蛋白(cementum noncollagenous proteins,CNCPs)对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增殖、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拔除2岁龄牛健康牙,提取牙骨质基质的盐酸胍提取物。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盐酸胍提取物的组分和分子量。采用MTT、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RT-PCR等方法观察牙骨质非胶原蛋白对SHED的影响。结果 CNCPs对SHED的增殖无促进作用,CNCPs(1ug/mL)组作用于SHED,在7d和14d时,同不含CNCPs组相比,能明显上调SHE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CNCPs(1ug/mL)可明显促进SHED表达DSPP、DMP1、BSP和Runx-2(P<0.05)及矿化。结论 CNCPs能够促进SHED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及矿化。
- 谢丽丽周惠史册万林子孙宏晨高永波
- 关键词: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乳牙牙髓干细胞
- 应用CBCT对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后唇侧骨板变化的评价
- 2013年
- 目的:应用锥束CT(CBCT)观察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后唇侧骨板的变化。方法:30例上前牙即刻种植患者,微创拔牙后植入种植体,植入唇侧骨下1mm,唇侧跳跃间隙在1.0-2mm之间,15例对照组患者跳跃间隙不做处置,15例实验组患者跳跃间隙内放置骨粉。应用CBCT分别测量术后当日及术后3个月、6个月种植体平肩台处唇侧骨壁的厚度,所有数据取平均值。结果:对照组三个时间点唇侧骨板厚度分别为1.82mm、0.83mm、0.75mm;实验组三个时间点唇侧骨板厚度分别为2.25mm、2.13mm、2.06mm。讨论: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唇侧骨板的存在及厚度对美学修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即刻种植后对唇侧骨壁三维变化客观直接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从CBCT图像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即刻种植后唇侧骨壁的变化,参考手术前后的骨量变化,根据术前牙槽骨形态设计种植位点具有重要意义。
- 叶彬林臻彦孙蕾谢丽丽高永波
- 关键词:锥形束CT
- 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后骨量变化:水平向吸收是否影响骨结合被引量:13
- 2014年
- 背景:目前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同样可获得成功的骨结合,但即刻种植是否能够减少或预防拔牙窝牙槽嵴的生理性骨吸收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的:利用锥束CT测量评估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近期骨组织变化。方法:选取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种植的患者18例18颗患牙。于种植当天、6个月、1年行锥束CT检查,分别测量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骨壁的厚度,以及缺失牙牙槽嵴唇颊侧近、远中骨高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后6个月,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1.83±0.05)mm和(1.50±0.04)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骨板吸收分别为(1.72±0.30)mm,(1.65±0.26)mm,(1.55±0.25)mm;1年后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0.85±0.04)mm和(0.78±0.05)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水平吸收(0.52±0.20)mm,(0.45±0.16)mm,(0.32±0.15)mm。结果表明即刻种植后唇侧骨壁会发生水平向吸收,但是不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1年后骨组织吸收基本稳定。
- 叶彬林臻彦谢丽丽孙蕾高永波
- 关键词:上颌前牙骨结合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