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芬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4篇血液透析
  • 3篇肾病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血管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益气
  • 2篇声脉冲辐射力...
  • 2篇衰竭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透析患者
  • 2篇清利
  • 2篇瘀方
  • 2篇慢性
  • 2篇化瘀
  • 2篇化瘀方
  • 2篇降钙素

机构

  • 11篇上海市浦东新...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浦东新区人民...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12篇吴艳芬
  • 3篇周庆华
  • 3篇鲍恩昊
  • 3篇王志宏
  • 2篇朱爱国
  • 2篇何竹
  • 2篇龚丽萍
  • 2篇郑一君
  • 2篇单君
  • 2篇江泉
  • 2篇陈庆
  • 2篇赵歆晖
  • 2篇刘睿
  • 1篇金雷
  • 1篇高建东
  • 1篇张蕾
  • 1篇房滢熙
  • 1篇程斌
  • 1篇焦荣红
  • 1篇徐琳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高血压肾病尿毒症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在检测高血压肾病尿毒症期肾脏弹性中的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16例,高血压肾病尿毒症组18例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ARFI弹性成像检查。分别检测肾皮质、髓质及肾窦部的弹性指数(EI),并进行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肾皮质、髓质及肾窦部EI:肾皮质(2.76±0.55)m/s>肾髓质(1.85±0.53)m/s>肾窦(1.33±0.44)m/s。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肾病尿毒症组比较肾皮质及肾髓质EI均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肾病尿毒症组。比较高血压肾病尿毒症组肾皮质、髓质及肾窦部EI:肾皮质(1.72±0.63)m/s>肾髓质(1.21±0.39)m/s;肾皮质(1.72±0.63)m/s>肾窦(1.32±0.68)m/s;肾髓质与肾窦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ARFI技术对高血压肾病尿毒症期患者的肾脏弹性变化的检测和研究非常有价值,可以为临床研究尿毒症期高血压肾病的肾脏弹性情况提供帮助。
郑一君何竹陈庆单君龚丽萍江泉吴艳芬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尿毒症超声检查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恽铁樵与陆渊雷关系考
2021年
国内中医界大抵认为,陆渊雷先生的"中医科学化"思想是中西汇通医派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陆渊雷师承于恽铁樵先生。本文通过考据文献还原了两位大家的人生遇合及其不同的思想起点,揭示了他们之间虽有师生之礼而无师徒之实,虽都选择了中医变革,却走出了不同的思想路径的特殊人生关系。我们在解开有关他们师徒关系的历史疑云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厘清"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思想起源、基本内涵、学术归宿、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以及完整地诠释陆渊雷"中医科学化"思想及其体系提供参考。
李晓慧张蕾王健胡燕琪刘睿曹蓓史丽强鲍恩昊吴艳芬周庆华
关键词:恽铁樵陆渊雷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
益气清利化瘀方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益气清利化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科素亚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大鼠采用UUO模型;中药组用益气清利化瘀方小、中、大剂量配方颗粒,西药用氯沙坦钾片,术后2 d开始给药,2周后处死大鼠,肾脏组织予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TGF-β_(1)、Smad2和Smad7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_(1)、Smad7蛋白的表达;血清予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和白蛋白(Alb)。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肾小管正常结构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少。治疗后各组Scr、UA较模型组均有下降,其中血Scr下降明显,中药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优于其他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各治疗组α-SMA、TGF-β_(1)减少,Smad2表达减弱,Smad7的表达升高,以中药大剂量组改变最明显(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治疗组Smad7蛋白表达均增强,以中药大剂量组表达最强(P<0.01)。各治疗组TGF-β_(1)蛋白表达均减弱,中药大剂量组、中剂量组改善最显著(P<0.01)。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具有修复受损肾组织,维持肾脏皮质髓质、肾小管正常结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SMA表达,调节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其正向作用与剂量的梯度递增存在正相关,为进一步开展对CRF梯度诊治方案的研究与推广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睿曹蓓李晓慧高建东徐琳金雷鲍恩昊吴艳芬周庆华
关键词:梗阻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
糖尿病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1日—2015年9月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失访或至本研究截止日期,收集期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原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M与死亡、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风险比例(hazard ratios, H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表示。结果 最终367例MHD患者入选,DM组118例,非DM组249例。随访期间共87(23.7%)例患者死亡,其中合并DM患者死亡45例、心血管死亡27例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6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M组的全因、心血管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M是全因死亡(HR=1.74,95%CI:1.06~2.88)、心血管死亡(HR=2.17,95%CI:1.01~4.64)、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HR=1.72,95%CI:1.19~2.48)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中全因死亡(HR=0.92,95%CI:0.86~0.98)及心血管死亡(HR=0.90,95%CI:0.82~0.98)风险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关。结论 合并DM是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DM发病率可能改善MHD患者预后。
马亚静赵歆晖吴艳芬周东池金惠敏齐华林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心血管预后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试剂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年收治的1230例患有常见恶性肿瘤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同产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和血清检测,进而通过分析检测所得的数...
程斌汪瑞忠焦荣红汪海刚吴艳芬卫波
关键词:恶性肿瘤检测试剂
补肺逐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补肺逐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肺逐瘀汤治疗,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及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水平、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咯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及哮鸣音)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EV1%、FEV1/FVC及PE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O2、Sa O2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少且轻微。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肺逐瘀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改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状态,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金琦鲍玉芳李晓英吴艳芬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血气分析炎症反应
降钙素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MHD患者147例,同期在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5,CKD G5)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研究目的将研究对象分为MHD合并CHF组、MHD不合并CHF组、慢性肾脏病5期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PCT,比较各组之间PCT水平的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探讨PCT在诊断MHD合并CHF患者中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MHD合并CHF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4组间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CT水平依次降低;MHD合并CH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心力衰竭等级的增加,其水平升高;PCT诊断MHD合并CHF患者的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77.6%,最大约登指数为0.551 ng/mL;PCT诊断MHD合并CH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82.2%,最大约登指数:0.671 ng/m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PCT、肌酐是MHD合并CHF的危险因素。结论PCT是MHD合并CHF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其水平呈升高趋势,可能是协助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潜在标志物;当PCT≥0.551、0.671 ng/mL时分别提示MHD患者早期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程度加重。
顾峰吴艳芬王志宏侯照远朱爱国齐华林
关键词:降钙素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
益气清利化瘀方对脾肾气虚兼湿瘀证2~3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分期逆转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益气清利化瘀方对脾肾气虚兼湿瘀证2~3期慢性肾衰竭分期逆转及其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上加益气清利化瘀方结合肾俞穴物理透药,疗程8周。观察主要症状积分变化,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乏力、腰酸、腰痛、泡沫尿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均改善,尿蛋白定量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变化(P>0.05)。临床综合有效率:治疗组为91.12%,对照组为76.67%,且治疗组平均有效率、显效率、分期逆转率和平均起效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具有显著逆转脾肾气虚兼湿瘀证2~3期慢性肾衰竭的分期,加速起效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李晓慧刘睿吴艳芬鲍恩昊史丽强艾茜房滢熙周庆华
降钙素原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MHD患者16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原发疾病、合并症、透析时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各项指标区分MHD患者死亡与存活的最佳临界值。以PCT>最佳临界值作为高PCT组,PCT≤最佳临界值作为低PCT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PCT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HD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PCT与MHD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高PCT组透析时间和CRP水平高于低PCT组(P<0.01),其他项目2个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升高是高PCT水平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为1.182,95%可信区间(CI)为1.043~1.339,P=0.00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PCT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PCT组(Log-rankχ^(2)=6.707,P=0.01;Breslow检验值为6.828,P=0.009)。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TG水平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HR=0.166,95%CI为0.071~0.387),高PCT水平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4.409,95%CI为1.757~11.064]。结论高PCT水平可能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或可作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预后评估指标。
顾峰吴艳芬赵歆晖侯照远王志宏齐华林
关键词:降钙素原维持性血液透析全因死亡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清sVCAM-1、HMGB1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与血栓事件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NOD样受体P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和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PS患者作为APS组和6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VCAM-1、HMGB1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表达、IL-1β和IL-18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将APS患者分为血栓组(n=32)和非血栓组(n=9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VCAM-1、HMGB1预测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价值。结果APS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IL-1β和IL-18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分别为(806.35±204.75)μg/L、(125.42±24.57)μg/L、(13.62±3.09)pg/mL、(16.24±3.72)pg/mL、1.62±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12±77.24)μg/L、(35.01±10.30)μg/L、(3.15±0.67)pg/mL、(4.02±1.13)pg/mL、0.85±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S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以及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栓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分别为(915.35±70.28)μg/L、(136.42±10.17)μg/L,明显高于非血栓组的(767.59±61.43)μg/L、(121.51±15.0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抗体阳性、高水平sVCAM-1、HMGB1是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VCAM-1联合HMGB预测APS患者血栓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APS患者血清sVCAM-1、HMGB1水平均增高,且与NLRP3及其下游炎症因子�
汪学刚朱欣如吴艳芬张晓雪张鹏辉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血栓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