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评价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与曲安奈德单独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56处)瘢痕疙瘩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瘢痕疙瘩内注射治疗,B组采用曲安奈德单独注射治疗。采用优良、显效及无效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显效率之和计算为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共27处瘢痕疙瘩):优良16处(59.3%),显效9处(33.3%),无效2处(7.4%),有效率92.6%;B组(共29处瘢痕疙瘩):优良9处(31。0%),显效12处(41.4%),无效8处(27.6%),有效率72.4%。A组优良率及有效率较B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例复发,复发率为3.7%,B组患者7例复发,复发率为24.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较曲安奈德单独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率及优良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
- 孙岩伟李亮王宁吴丹张郑
- 关键词:瘢痕疙瘩5-氟尿嘧啶曲安奈德
- 脐周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为瘢痕疙瘩临床报告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误诊为瘢痕疙瘩的脐周腹壁DFSP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腹壁瘢痕形成伴痒痛10年余,瘢痕明显增大1年就诊,查体见腹部脐周10 cm×8 cm大小增生性瘢痕,呈浸润性生长,局部高出周围正常皮肤,按腹壁瘢痕疙瘩拟行瘢痕疙瘩切除加植皮术,术中发现瘢痕皮肤及真皮层极薄,切面呈灰白色,向周围浸润生长,质脆,易碎;剥离瘢痕下脂肪组织,发现脂肪颗粒肥大,质脆,易碎,肉眼未见皮下明显瘢痕增生组织,考虑皮肤肿瘤可能,行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示脐周腹壁DFSP。后行腹壁DFSP扩大切除加植皮术,术后予放射治疗。术后随访19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情况。结论 DFSP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孙岩伟张郑李亮王宁吴丹
- 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腹壁误诊瘢痕疙瘩
- 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因素及诊治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总结重度烧伤后并发ARDS的相关因素及预防、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烧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及结果。结果5年间该院烧伤科共收治重度烧伤的成人297例,并发ARDS32例,发病率为11%;发病时间高峰为伤后4~12d;重度吸人性损伤、脓毒血症、延迟复苏等为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32例中,治愈23例,死亡9例,病死率28%。结果重度烧伤后ARDS仍有较高病死率,预防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早期复苏、及早切(削)痂植皮和防治脓毒血症等综合措施。治疗关健在于早诊断和机械通气,PEEP是必不可少的通气方式,是治疗的重要内容,深度创面的手术等原发病的处理是治疗的根本。
- 张郑李亮
- 关键词:烧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白细胞介素6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研究
- 2024年
-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是最常见的炎症因子,具有抗炎和促炎的双向性,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故其在炎症反应性疾病中具有高表达的特性,腰椎间盘突出可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造成IL-6的高表达,而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可导致痛觉过敏,从而导致椎间盘源性腰痛和神经根疼痛的发生。目前已经有研究提示阻断IL-6/IL-6R轴可以有效的治疗炎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希望通过干预IL-6的反应过程,阻断局部的炎症反应,有效治疗盘源性腰痛和神经根痛。本文综述了IL-6的炎症反应机制以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响,期以提供腰椎间盘突出靶向药物治疗的部分依据。
- 李亮曲俊鹏郭玲玲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炎症反应腰椎间盘突出靶向药物
- 早期磨痂术对猪深Ⅱ度烫伤创面中性粒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猪深Ⅱ度烫伤创面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为磨痂术的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7只猪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随机分为磨痂组(A 组)、削痂组(B 组)、SD-Ag 组(C
- 李亮王明青
- 关键词:磨痂术中性粒细胞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足溃疡非手术及微创治疗技术的系统综述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对糖尿病足溃疡(DFUs)的非手术及微创治疗技术进行系统综述, 为整形外科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方法使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非手术及微创治疗DFUs的相关文献, 检索时间设定为建库至2023年9月, 英文检索词包括Diabetic Foot Ulcer、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Non-surgical Treatment, 中文检索词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微创治疗、非手术治疗。根据纳入文献的研究类型选择相应的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治疗有效率、截肢率、病死率以及其他与治疗效果相关的指标。采用医学文献王软件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 分别为来自中国、埃及、美国、瑞典各15、2、2、1篇。高质量文献16篇, 低质量文献4篇。文献中包括非手术治疗技术5项[糖尿病足定制鞋垫、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外敷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外用敷料治疗、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和微创治疗技术2项(血管介入技术、骨膜牵张技术)。文献中临床医生根据DFUs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技术, 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糖尿病足定制鞋垫主要用于DFUs复发或Wagner 0级患者的治疗, 对于Wagner 1级及以上的DFUs患者, 使用PRP、VSD和血管介入技术的效果更为显著。中医中药也在Wagner 1级及以上DFUs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效果。外用敷料治疗常用于DFUs的日常换药, 促进创面的愈合。骨膜牵张技术手术创伤小, 对于严重的DFUs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结论非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DFUs效果良好, 整形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熟练掌握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疗条件合理选择。
- 李波吴丹孙鹏飞李亮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微创治疗整形外科
- 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治疗腋臭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腋窝皱襞切口直视剪除大汗腺至薄皮瓣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腋臭患者197例,采用腋窝皱襞切口394个,手术范围超腋毛分布1cm,肿胀麻醉,直视下剪除包含大汗腺的腋部皮下组织5m/n左右,直至手术范围皮肤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创面用双极电凝彻底止血,术后引流,加压包扎等措施,7d拆线切口愈合。结果臭味标准参考Tung—Chain腋臭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治愈387个腋窝,占97.97%;显效7个腋窝,占2.03%;无效:0个。腋毛变化:明显减少368个,占90.34%;一般减少,19个,占9.66%;减少不明显,0个。出汗状况:明显减少342个,占86.80%;改善,但不明显52个,占13.20%;无变化0个。手术恢复时间平均7d左右。并发症:皮肤边缘坏死8个:切口瘢痕3个;血肿1个;肩关节活动受限0个。结论腋窝皱襞切口直视下清除大汗腺至腋部皮肤薄皮瓣法治疗腋臭,具有根除腋臭病因的解剖与病理学基础,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最大限度的符合整形外科原则,值得临床应用。
- 张郑李亮
- 关键词:腋臭皮瓣
- 烧伤科用感染伤口引流装置及其引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伤科用感染伤口引流装置,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连接负压机构,负压吸附盘内活动设置有擦拭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所述负压吸附盘,负压吸附盘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和收卷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固定带的固定...
- 孙岩伟李亮
- 文献传递
- 湿润烧伤膏配合微创磨擦痂皮治疗深Ⅱ度烧伤
- 2008年
-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配合磨擦痂皮治疗深Ⅱ度烧伤创而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烧伤后6h内入院的深Ⅱ度烧伤患者62例设为磨擦痂皮组,即刻用金属清洁球对创面进行研磨,磨除创面坏死组织至微红,常规外用MEBO。再根据创面分泌物多少,间隔2~3d磨除创面坏死组织1次,直到创面愈合为止。另选相同条件患者59例设为SD-Ag组,常规外用SD-Ag(磺胺嘧啶银)。同时观察各组创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瘢痕发生率。结果MEBO磨擦痂皮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创周炎症反应及瘢痕发生率均比SD-Ag组低。结论MEBO配合磨擦痂皮可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减轻炎性反应,加快创面液化,促进创面愈合。
- 张郑张汝敏李亮
- 关键词:烧伤皮肤再生技术磺胺嘧啶银
- 82岁男性右侧肩胛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
- 2024年
-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又称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因临床罕见,临床医生对其认识尚存在不足。本文报道1例82岁男性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因右侧肩胛部皮肤肿物进行性增大12年入院,MRI检查发现右侧肩胛部皮下占位并明显强化,术前考虑肿瘤。完善术前准备后,一期手术完整切除肿物,二期手术植皮修复创面。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术后5个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侵袭性高,局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扩大切除肿瘤以保证切缘阴性是主要治疗方式。
- 李波李亮戚永发张奇
- 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