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明
-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溶栓和介入治疗进展
- 2021年
- 近年来根据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的危害到发病患者的生命和安全。当前我们也在不断地研究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使用溶栓和介入治疗等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其目的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中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 陈泽志李递通冯伟明邓鹏飞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介入治疗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550例患者开展研究,术后依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两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肾功能状况、造影剂剂量、操作时间、穿刺情况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50例患者完成检查后共28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9%;并发症的分布主要为皮下血肿或瘀斑12例、脑血管痉挛4例、脑栓塞2例、造影剂肾病3例、其他7例;单因素显示,两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肾功能状况、造影剂剂量、操作时间、穿刺情况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肾功能低下、造影剂剂量≥120ml、操作时间≥1h、多次穿刺为影响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与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肾功能低下、造影剂剂量≥120ml、操作时间≥1h、多次穿刺关系密切,临床应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完善针对性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
- 黄炜超李递通陈锦俭冯伟明邓鹏飞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高龄造影剂
- 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致造影剂肾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致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期间就诊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拟行DSA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0例,根据DSA术后是否发生CIN将其分为CIN组(n=31)和非CIN组(n=569).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史、吸烟、饮酒、药物、肾功能及造影剂使用情况等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00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CIN,发生率为5.2%.两组患者年龄、肾脏疾病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吸烟、药物、术前血肌酐和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造影剂剂量比较(P<0.05).两组性别、饮酒、高脂血症病史、术前心功能比较(P>0.05).其中年龄≥75岁、慢性肾脏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药物及造影剂剂量>100ml为DSA术后患者发生CIN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DSA术后致CIN发病;年龄、慢性肾脏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史、药物及造影剂剂量均为DSA术后患者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行DSA治疗前,应综合评估患者机体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CIN的发生.
- 黄炜超李递通陈锦俭冯伟明邓鹏飞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造影剂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
- 创“三甲”医院导向下构建专业质控指标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 2024年
- 新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已将医疗机构各专业医疗质控指标全部纳入,对医院信息化提取数据和质控工作水平提出了更为具体、细化、全方面的要求,对各专科建立了更严谨的监管和预警机制。文章以某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契机,简述某院创建三甲医院期间对专业医疗质控指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初步解决了临床医技科室各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数据的准确提取和验证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利用数据趋势为导向持续改进,实现医疗质量闭环管理。通过构建专业质控指标体系,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
- 罗丽杨省陈春丽谢彤冯伟明
- 关键词:等级医院评审监测数据
- 心源性脑栓塞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分析
- 2016年
- 心源性脑栓塞,是脑栓塞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心源性脑栓塞超早期的治疗策略选择,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较大。伴随介入技术的持续发展,血管内介入疗法逐渐成为心源性脑栓塞的常见治疗方式,本研究着重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情况,为心源性脑栓塞的超早期治疗提供借鉴。
- 冯伟明
-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
-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DSA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未发生穿刺口血肿的465例作为对照组,将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35例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情况等,采取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体重指数(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8 kg/m^(2)、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应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降低穿刺口血肿发生率。
- 黄炜超李递通陈锦俭冯伟明邓鹏飞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后继发脑出血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分析
- 2021年
-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后继发脑出血转化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影响。方法:从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择取接收治疗的急性脑梗塞后继发脑出血患者40例为实验调查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分别2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注射的常规药物及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针灸,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卡式功能状态评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BI评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并发症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后继发脑出血转化效果良好,可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适宜向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 刘波梁富冯伟明臧衍邓鹏飞
- 关键词:依达拉奉尿激酶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