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英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的生态学分析
- 2012年
- 从生态学的角度定义大学生恋爱道德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提出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道德水准的措施: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优化社会生态环境,发挥生态整体效应。
- 李凤英
-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道德
- 不同类别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的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问卷调法查对湖北工程学院1460名大学生的饮食与运动行为按性别、城乡、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进行分类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吃早餐、蔬菜、饮水、上体育课及有规律运动均呈现性别差异;非健康减肥、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比率均存在城乡差异;饮食有规律、喝牛奶、吃方便面、从事课外学习的报告率均呈现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吃水果、甜点、喝可乐等、从事中等强度运动、使用计算机及玩电子游戏的报告率均呈现出性别、城乡、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针对上述差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高等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 李凤英周凯
-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
- 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纲要对我国基础体育教学改革的启发被引量:3
- 2016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基础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和尚存的问题,解构日本学校现行的体育教学纲要中的传统优势和时代理念,即教学纲要内化"生存能力"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团队合作教学。针对我国体育改革现状提出拓展"健康第一"内涵;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科学评价教学成果等,要从多个方面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桎梏,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 汪晓琳李凤英
-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 学生自主授课法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方式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价值参考.方法:以湖北工程学院选修《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课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将他们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然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实验组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作业及考试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自主授课教学方式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李凤英
- 关键词: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
- 生态文明视野下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促进被引量:20
- 2014年
- 根据生态文明观对健康的认识,以及对高校体育改革的需求,认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干预必须在遵循大学生生理、心理、认知及运动技能形成等方面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基本运动方略。目的是通过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全面、有效地干预,促使高校相关部门和管理工作者树立健康整体观,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 李凤英邢金明
- 关键词:高校体育生态文明观大学生健康
- 生态文明视野中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道德状况与对策研究
- 2012年
-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道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恋爱道德有比较正确的认知,恋爱道德情感的主流积极健康,能够冷静、理智对待恋爱中的挫折,对未婚同居及婚前性行为呈现多元化评价;但也存在知行不一,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不相协调等缺陷.用生态文明观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大学生恋爱,保持大学生恋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各生态因子的和谐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大学生恋爱道德水准,促进大学生恋爱道德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及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
- 李凤英
-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道德
-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饮食有规律、每天吃早餐、饮水5~6杯/d的报告率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吃蔬菜≥250g/d,喝牛奶1~2杯/d,吃油炸食品等人数要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77.9%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通过运动减肥,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高32.0%。能够有规律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占83.3%,从事课外学习〉4h/d的占38.4%,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低24.9%,说明大学生不良饮食与运动行为专业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为高校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 李凤英
-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行为
-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运动与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以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随机选取未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教学班作为对照组,运用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和制订运动处方对实验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男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课外锻炼≥3次/周的人数增加明显,大学女生体育锻炼时间≥30min/次和每次锻炼中等强度以上的行为较干预前均有极大改善。干预后,实验组每月体育健身消费在201—3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消费水平由干预前的9.4%上升到24.6%,比对照组高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9,P<0.05)。68.8%的实验组大学生自己能够应急处理运动损伤,比对照组高26.8%。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提高其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及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能力。
- 李凤英
- 关键词:健康教育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 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健康教育效果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的干预效应,为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借鉴。方法以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60人),随机选取未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教学班(60人)作为对照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组大学生的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饮食有规律、经常吃早餐、吃蔬菜≥250 g/d、吃豆类≥1~2次/周等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吃油炸类、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的人数比例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61.7%和48.3%的实验组大学生通过运动和控制高能饮食减肥,比对照组分别高21.7%和13.3%。88.3%和61.7%的实验组大学生能够坚持上体育课和有规律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63.6%的实验组大学生自己能够应急处理运动损伤,比对照组高33.6百分点。结论健康教育课能有效改善大学生不良饮食与运动行为,促进其形成健康饮食与运动行为习惯。
- 李凤英汪晓琳
- 关键词:饮食习惯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