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骏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心脏
  • 3篇管电压
  • 3篇CT成像
  • 3篇成像
  • 2篇低剂量
  • 2篇迭代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冠状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IDOSE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机构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蒋骏
  • 5篇黄美萍
  • 4篇李景雷
  • 4篇梁长虹
  • 3篇曹希明
  • 3篇罗纯
  • 3篇庄建
  • 2篇刘辉
  • 2篇雷益
  • 2篇刘其顺
  • 2篇李新云
  • 1篇张丽丽
  • 1篇林一钦
  • 1篇杨林
  • 1篇刘再毅
  • 1篇温红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脏CT成像的动物实验研究--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高级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和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重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
蒋骏
关键词:心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质量
文献传递
iDose重建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进行以体重为基础的常规x射线剂量(A组)及降低X射线剂量(B组:降低30%;C组:降低50%;D组:降低70%)前瞻性心电触发轴扫模式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iDose2级、iDose4级、iDose6级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主干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4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4组内iDose6级重建组图像噪声最低,FBP重建组图像噪声最高,且iDose6级重建组与其余3个重建组图像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iDose6级重建后D组病例的主观评分均在3分或以上,D组用iDose6级处理后的图像主观评分与A组用FBP处理后的相当。D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为(0.65±0.43)mSv。结论应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其中用iDose6级处理在同等条件下效果最好。在先天性心脏病CT成像中,用iDose6级重建可以降低70%的辐射剂量进行扫描。
蒋骏黄美萍梁长虹庄建杨林李景雷刘其顺刘辉曹希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脏CT成像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心脏MS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头猪均进行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MSCT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IMR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3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重建方法处理的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种重建方法处理的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 A、B、C、D组采用IMR技术所得图像噪声分别为(15.1±6.1)、(18.8±5.5)、(22.1±4.8)、(33.0±4.0)HU,较FBP和iDose4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77、90.71、96.59、95.51,P值均〈0.01)。A、B、C、D组IMR技术所得图像CNR分别为42.0±11.1、37.2±10.4、31.4±8.7、23.7±7.0,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5.0、(4.8±0.4)、(4.6±0.5)、(4.5±0.5)分,均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65、53.55、76.60、57.36,H值分别为20.96、15.63、18.66、23.56;P值均〈0.01)。A、B、C、D组IMR技术所得近段冠状动脉可诊断率分别为100%(40/40)、100%(40/40)、100%(40/40)、92%(37/40),A、B组较FBP和iDose4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组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5、45.72, P值均〈0.01);远段冠状动脉IMR技术可诊断率分别为100%(50/50)、98%(49/50)、90%(45/50)、78%(39/50),均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χ2值分别为7.39、16.75、34.62、81.33,P值均〈0.05)。结论应用IMR较iDose4可更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
蒋骏黄美萍雷益梁长虹庄建李景雷刘辉罗纯
关键词:心脏
迭代重建技术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CT成像的研究——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的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B、C、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mSv、(2.26±0.51)mSv、(1.61±0.36)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的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和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CT成像中,应用iDose4较FBP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提高图像质量;用iDose4重�
蒋骏黄美萍罗纯刘其顺李景雷梁长虹曹希明李新云
关键词:心脏图像质量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配合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降低管电压配合不同对比剂碘流率注射方案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对10只实验猪分别重复9次CCTA扫描[管电压分别为120 kV(A_1)、100 kV(A_2)、80 kV(A_3),对比剂碘流率分别约为1300 mgI/s(B_1)、1000 mgI/s(B_2)及750 mgI/s(B_3),两两组合成9组方案];对原始图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及IDose^4重建,将A_1B_1+FBP重建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图像的主、客观指标。结果在相同条件下,IDose^4重建较FBP重建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SNR及CNR(P均d0.001)。随管电压及碘流率的降低,图像噪声增大,SNR、CNR降低。采用IDose4重建,除A_3B_1、A_3B_2、A_3B_3组噪声仍明显增加外(P均<0.05),其余各组噪声、SNR、CNR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采用FBP重建,A_3B_1、A_3B_2、A_3B_3组及A_2B_3组冠状动脉远段可诊断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而经IDose^4重建后,除A_3B_3组冠状动脉远段可诊断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外,余各组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采用IDose^4重建结合低管电压及低碘流率行CCTA是可行的。
罗纯黄美萍梁长虹庄建李景雷刘再毅蒋骏曹希明李新云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管电压对比剂
MSCT对动脉导管依赖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血管发育情况的评估及其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动脉导管依赖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ulmonary atresia complicated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患者肺血管发育情况的评估,及其与患者术前血氧饱和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99例动脉导管依赖型PA/VSD患儿的临床及MSCT检查资料,分析MSCT对肺血管评估的相关指标与手术分型及患者术前血氧饱和度的关系。结果根治手术与姑息手术患者的McGoon比值(McGoon ratio,M率)、肺动脉指数(pulmonary arterial index,PAI;Nakata)、总的新肺动脉指数(total neopulmonary arterial index,TNPAI)及肺静脉指数(pulmonary vein index,P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01);M率、PAI、TNPAI及PVI与患者术前血氧饱和度有弱相关关系(P=0.009,r=0.261;P=0.036,r=0.210;P=0.006,r=0.272;P=0.004,r=0.286),且相关系数PVI>TNPAI>M率>PAI。结论术前MSCT能够评估动脉导管依赖型PA/VSD患儿的肺血管发育情况,目前临床根治及姑息手术的选择也主要依赖于术前MSCT对肺血管发育的评估,且肺血管发育评估的指标与术前血氧饱和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虽然差异不大,但是相关系数呈现的趋势可能说明肺静脉的评估可能较肺动脉更有意义。
罗纯席悦张丽丽蒋骏
关键词:肺血管发育血氧饱和度
IMR、iDose^4及FBP结合不同管电压冠状动脉CT成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及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在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冠状动脉CT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型猪5只,每只猪均进行120、100及80 kV管电压并分别作为A、B、C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25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进行FBP、iDose^4及IMR重建算法,比较各组重建图像客观指标(包括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左主干开口处主动脉CT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不同管电压条件下IMR重建较iDose^4、FBP重建噪声小(P <0.05),iDose^4较FBP噪声大(P <0.05);不同重建方法同一组内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80 kV条件下IMR重建图像噪声较120 kV条件下的iDose^4、FBP低(P <0.05)。C组辐射剂量仅为A组的33.68%。结论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IMR较iDose^4和FBP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用80 kV低电压扫描结合IMR重建方法既降低了辐射剂量,又提高了图像质量。
蒋骏雷益温红林一钦黄美萍陈子满
关键词:冠状动脉低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