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洁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电解质
  • 2篇凝胶电解质
  • 1篇导电
  • 1篇动力学
  • 1篇暂态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阻抗
  • 1篇猝灭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点
  • 1篇敏化
  • 1篇敏化太阳能电...
  • 1篇聚合物电解
  • 1篇聚合物电解质
  • 1篇激子
  • 1篇交流阻抗
  • 1篇固态
  • 1篇固态电池
  • 1篇分子材料

机构

  • 3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梁桂杰
  • 3篇刘洁
  • 2篇陈美华
  • 2篇李望南
  • 1篇潘峥
  • 1篇刘梦媛
  • 1篇汪竞阳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凝胶电解质的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生电荷动力学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采用交流阻抗和暂态响应技术,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中两大核心电荷过程(导电离子迁移和TiO_2上电子输运)随参量温度、偏压和光强变化的机制,揭示了凝胶态与液态电池性能差异的根源.温度、偏压或光强作为驱动力影响导电离子迁移和TiO_2上电子传输与复合从而影响DSSC光电性能.凝胶电解质中I3-较高的迁移活化能使其离子扩散及电池性能(尤其光电流)受限;凝胶态电池界面电子复合具有非理想复合特征,凝胶电解质对TiO_2的包覆作用一方面使导带电子直接复合减弱,另一方面使TiO_2表面态向电解质的间接电子复合减少,导致电池暗电流减小,光电压提高.TiO_2上电子正向传输和逆向复合二者比例的差异使凝胶态电池电子扩散长度比液态小,这是其电池收集效率偏低的原因.
张丹妮刘洁李望南陈美华汪竞阳吴凯丰梁桂杰
关键词:凝胶电解质
聚合物电解质中导电物质含量对准固态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2018年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环氧乙烷(PEO)共混用作胶凝剂,制备(PEO-PVP)/LiI/I2凝胶电解质并组装成准固态敏化太阳电池。研究了电池中导电物质的含量对电解质的导电性能和TiO_2/电解质界面的电子复合动力学的影响,以及电池光电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导电物质含量的提高TiO_2上光生电子与电解质中I3-之间的复合电阻和复合反应因子逐渐减小,复合反应更加容易进行,使电池的开路电压(Voc)逐渐降低。随导电物质含量的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Jsc)先增大后减小,其原因是:当导电物质含量(质量分数)较低(<15%)时Jsc受电解质的导电性能控制,导电物质含量提高引起的电导率增大使Jsc值增大;当含量较高(>15%)时电池中较大的暗电流(j0)成为影响Jsc的主导因素,导电物质含量提高引起的j0值增大使Jsc值相应减小。随着导电物质含量的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η)先增加后减小,并在含量为15%时达到最佳值5.6%。
张丹妮刘洁马飞阳杨光本刘峡霞李恒慧李望南梁桂杰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凝胶电解质交流阻抗
基于Ⅰ型核壳量子点的宽光谱响应的高效能量转移体系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常规F?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中能量转移效率低的问题,合成了可见光吸收的Ⅰ型CIS@Zn S核-壳量子点作为能量供体,近红外方酸(SQ)染料作为能量受体,采用超声自组装的方式首次制备了光谱匹配、间距可调的高效FRET能量转移体系.超快/时间分辨光谱证明了CIS和SQ之间的FRET能量转移机制:CIS*+SQ→CIS+SQ*.荧光猝灭动力学数据显示,CIS@Zn S与SQ之间的能量转移对量子点的尺寸存在依赖性,由CIS@Zn S尺寸增加引起的荧光量子产率和供体-受体间距的增加使得体系的FRET能量转移效率(ηFRET)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壳层反应时间为20min时体系的ηFRET值达到最佳值62.8%.该研究对于开发新型、高效、全谱响应的太阳能电池将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
陈美华潘峥尹月锋刘洁刘梦媛贾紫君梁桂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