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琴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婴儿
  • 3篇麻醉
  • 2篇单肺
  • 2篇单肺通气
  • 2篇新生儿
  • 2篇通气
  • 2篇气管
  • 2篇疗效
  • 2篇喉罩
  • 2篇肺通气
  • 1篇新生儿坏死性...
  • 1篇血必净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清
  • 1篇血清S-10...
  • 1篇血症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婴儿麻醉

机构

  • 9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9篇方琴
  • 6篇李永乐
  • 6篇胡祖荣
  • 4篇刘晶
  • 2篇黄伟坚
  • 2篇杨世辉
  • 2篇漆冬梅
  • 2篇袁超
  • 1篇陈祥楠
  • 1篇彭玲莉
  • 1篇屠伟峰
  • 1篇付锐剑
  • 1篇许学兵
  • 1篇苏丹晨
  • 1篇孙艺娟
  • 1篇黄希照
  • 1篇陈宁宁
  • 1篇李敏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术中使用乌司他丁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术中使用乌司他丁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的疗效。方法将112例NEC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儿给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术中静脉泵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感染指标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动脉血气乳酸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感染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TNF⁃α、IL⁃8、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血气分析乳酸水平术后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中使用乌司他丁静脉泵注治疗新生儿NEC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微灌注,降低感染指标,有效降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方琴李永乐刘晶孙艺娟陈宁宁黄微李敏胡祖荣
关键词:乌司他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炎性因子
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对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对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新生儿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其中40例行腹腔镜二氧化碳人工气腹手术(气腹组),另外4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用超声监测两组患儿术前,气腹后30 min,术毕5 min的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抽血检验肾功能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气腹组患儿气腹后30 min的肾主动脉、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肾主静脉、肾段静脉、叶间静脉的血液流速较术前、术毕5 min明显减慢,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术前、术毕5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开腹组患儿不同时间各项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腹后30 min,气腹组肾主动脉、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肾主静脉、肾段静脉、叶间静脉血液流速明显比开腹组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术前、气腹后30 min、术毕5 min的动脉压与肾功能指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时间在2 h以内,且二氧化碳气腹压力4~8 mmHg时,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可使新生儿肾血流减少,流速减慢,但是不影响肾功能,可安全使用。
方琴王昀漆冬梅
关键词:腹腔镜术肾血流动力学新生儿
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在婴儿声门下狭窄钬激光消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在婴儿声门下狭窄钬激光消融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钬激光消融术治疗的声门下狭窄患儿8例,所有患儿采用喉罩置入下全身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狭窄原因、手术时长、麻醉操作时间,记录术中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方法。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8例均为获得性狭窄,狭窄部位均<2.8mm,其中1例狭窄部位为1mm。手术时间平均为(50±5.81)min,麻醉诱导时间为(10.62±1.49)min,血氧饱和度下降需停止手术加压给氧均集中在烧灼的前2次。术中除了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外,还出现了气管痉挛、声门活动度过大、分泌物增多等不良事件。结论喉罩置入能安全用于婴儿声门下狭窄的治疗,良好的气道表面麻醉和保留自主呼吸,能给予术者充分的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手术的耗时,降低麻醉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黄伟坚李永乐陈佩玲方琴刘晶胡祖荣
关键词:声门气管狭窄婴儿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在婴儿肺囊腺瘤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在婴儿肺囊腺瘤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下肺囊腺瘤切除术婴儿64例,随机分为正常碳酸血症组(C组)和高碳酸血症组(H组),每组32例。于患儿气管插管后10 min(T1),人工气胸后30 min(T2)、60 min(T3),以及术后30 min(T4)四个时间点观察通气情况,并行动脉血气分析,利用公式计算氧合指数(OI)。在术前和术后于通气肺行支气管灌洗,并收集支气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和IL-8表达水平。结果共59例患儿最终入选。与T1相比,两组T2和T3时氧分压(Pa O2)和OI降低、尖峰气道压(Ppeak)升高,H组于T2和T3时潮气量(Vt)、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p H值、乳酸较T1时降低,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升高(P均<0.05)。与C组相比,H组于T2、T3时Ppeak、Vt、MVV、p H值以及乳酸水平均降低,Pa CO2升高(P均<0.05)。两组术前支气管灌洗液中IL-6和IL-8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IL-6和IL-8表达水平较术前升高,但与C组相比,H组IL-6和IL-8表达水平低(P均<0.05)。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不但可以更好地改善婴儿肺囊腺瘤术单肺通气时的氧供氧合,还可以通过调控肺部炎症反应水平,起到肺保护作用。
李永乐彭玲莉袁超漆冬梅方琴黄伟坚胡祖荣刘晶
关键词: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单肺通气肺保护婴儿
反比通气对肺叶切除婴儿单肺通气时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对肺叶切除婴儿单肺通气(OLV)时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儿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比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每组33例。记录患儿双肺通气(TLV)15 min(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恢复TLV 15 min(T4)的呼吸力学指标,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T2、T3时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无效腔率(VD/VT)高于T1时,动态肺顺应性(Cdyn)、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低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比通气组T2、T3时Pmean、Cdyn、PaO2、OI高于常规通气组,Ppeak、PaCO2、PA-aO2、RI低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peak、pH值外,两组患儿各指标存在交互作用。两组患儿术后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儿均未见苏醒延迟、肺不张和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反比通气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单肺通气患儿,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肺顺应性,降低Ppeak,改善肺弥散功能,促进氧合,安全可行。
王昀李永乐方琴韩宝义刘晶胡祖荣
关键词:反比通气单肺通气婴儿肺功能
不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下拔管期婴幼儿气道反应的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2岁以下婴幼儿唇腭裂手术后不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 Sev)下拔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6~11月,4月至2岁择期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CET Sev:0.70%~0.60%)、B组(CET Sev:0.59%~0.50%)和C组(CETSev≤0.49%).各组患儿均以七氟醚面罩诱导(8%,6 L/min)入睡后,常规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A组和B组停止吸入麻醉药后,恢复足够的自主呼吸(VT 6ml/kg,PETCO235~45 mm Hg).C组的拔管指征:脸部肌肉活动,自主睁眼,且目的性的手部运动.研究对象在拔管后用面罩吸入氧气(100%,3 L/min).在停药至拔管后10 min,所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均被记录,如:咳嗽、呼吸抑制、喉痉挛、缺氧、分泌物过多(拔管后仍需要吸引)、咬管和呕吐等.同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等.结果 共有12例(20%)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并发症事件:C组术后气道分泌物过多、喉痉挛、低氧血症、咳嗽和再次气管插管等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例(30%),明显高于A组的2例(10%)、B组的4例(20%)(P<0.05).三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岁以下的患儿行唇腭裂修补手术,在保证呼吸道清洁和通畅的情况下,一定的麻醉深度更有利于减少拔管继发的呼吸道并发症,而且未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黄希照屠伟峰胡祖荣许学兵苏丹晨方琴
关键词:七氟醚先天性唇腭裂婴幼儿麻醉
不同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在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并评估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术的住院产妇6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艾司氯胺酮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20例。3组均采用快速静脉诱导,L组、H组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0.5 mg·kg^(-1),C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随后均给予丙泊酚1 mg·kg^(-1)·min^(-1)、瑞芬太尼1μg·kg^(-1)、罗库溴铵0.6 mg·kg^(-1)。于Nacrotrend指数稳定在D1~D2水平时行气管插管,后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手术剖出婴儿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比较3组产妇麻醉诱导中丙泊酚的用量,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及胎儿取出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Nacrotrend指数,记录每组麻醉诱导时间、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复苏时间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新生儿的Apgar评分,并于胎儿取出时抽取脐带血行血气分析。结果3组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复苏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组和H组丙泊酚麻醉诱导总用量低于C组(P<0.05),H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低于其他两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3组气管插管时及胎儿取出时MAP和Nacrotrend指数均降低(P<0.05),HR无明显变化(P>0.05)。气管插管时,L组和H组MAP和Nacrotrend指数均高于C组(P<0.05),L组和H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新生儿出生3、5 min Apgar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H组1 min Apgar评分高于C组(P<0.05)。H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C组(P<0.05),心动过缓、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合艾司氯胺酮0.5 mg·kg^(-1)可减少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中丙泊酚的诱导用量,且较安全。
李永乐陈祥楠方琴黄微袁超杨世辉
关键词:丙泊酚剖宫产术麻醉诱导
血必净对中度贫血女性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0年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中度贫血女性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Function,POCD)的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中度贫血组(C组,80例)和血必净治疗组(X组,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和复苏方案。其中,X组于麻醉诱导前及送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后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C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分析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 d、7 d的蒙特利尔认知测试(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差异,计算POCD发生率,比较其术前及术后1 d的血清S-100β和IL-6水平变化。结果: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术前MoC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 d和第7 d,与C组相比,X组患者POCD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术前血清S-100β和IL-6水平均无差异。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S-100β和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与C组相比,X组术后1 d血清S-100β和IL-6水平降低。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调控术中炎症水平,减轻中枢神经损伤,降低中度贫血女性患者POCD发生率。
李永乐付锐剑黄微方琴杨世辉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贫血血清S-100Β血必净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疗效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探讨在婴儿麻醉中应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婴儿114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主体,将其按照采取麻醉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纳入此次研究的患者病历资料选取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11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治疗时应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应用喉罩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麻醉效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临床相关指标: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明显较短,对比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为具有研究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麻醉的婴幼儿来讲,在其治疗时选择喉罩麻醉的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方琴张钦黄微胡祖荣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儿疗效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