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综合征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低颅压
  • 1篇低颅压综合征
  • 1篇杜氏肌营养不...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隐静脉
  • 1篇隐形矫治
  • 1篇隐形矫治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低颅压
  • 1篇原发性低颅压...
  • 1篇远移上颌磨牙
  • 1篇症状
  • 1篇症状分析

机构

  • 5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李慧
  • 1篇王铁铮
  • 1篇刘秀珍
  • 1篇亓恒涛
  • 1篇张如意
  • 1篇孙海荣
  • 1篇张肖林
  • 1篇郑庆印
  • 1篇张海霞

传媒

  • 1篇遗传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隐静脉解剖变异的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解剖变异及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我科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50例患者(小隐静脉100条),观察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及其汇入点等信息,利用超声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小隐静脉的管腔、走行位置及其汇入点。100条小隐静脉起始部观察:Ⅰ型单支起始型51条、Ⅱ型双支起始型29条、Ⅲ型三支起始型10条及Ⅳ型四支起始型10条。小隐静脉汇入点变异较多,100条小隐静脉中正常型61条、高位型37条及低位型2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动态观察小隐静脉,明确其起始部、汇入点及与肌间静脉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李慧王铁铮王铁铮董典宁亓恒涛
关键词:小隐静脉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不同位置支抗钉及精密切割远移上颌磨牙的有限元分析
2025年
背景: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磨牙是临床中常用的矫治方法,而支抗钉不同植入位置及不同牙位的精密切割会对矫治效果产生影响。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不同牙位精密切割及颊、腭侧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通过整合志愿者锥形束CT及Itero口内扫描数据构建高精度有限元模型,模拟支抗钉联合精密切割行弹性牵引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同时远移上颌第一、二磨牙,设计远移量为0.2 mm。基于颊侧支抗钉、腭侧支抗钉及尖牙处和第一前磨牙处精密切割的设计,建立4组工况,分别为颊侧支抗钉配合在尖牙颊侧做精密切割、颊侧支抗钉配合在第一前磨牙颊侧做精密切割、腭侧支抗钉配合在尖牙舌侧做精密切割、腭侧支抗钉配合在第一前磨牙舌侧做精密切割。使用ANSYS软件分析各工况中上颌牙齿在三维方向的位移趋势及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结果与结论:①无论精密切割位于尖牙还是第一前磨牙,相较于颊侧支抗钉,腭侧支抗钉能增大上颌磨牙远移量、减少前磨牙近中移动和前牙唇倾趋势,磨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增大,前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减小;②无论支抗钉位于颊侧还是腭侧,相较于在第一前磨牙处做精密切割,在尖牙处做精密切割时,前牙唇倾趋势减小,磨牙远中移动量减小,前磨牙近中移动量增大,磨牙及前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均减小;③无论支抗钉位于颊侧还是腭侧、精密切割位于尖牙还是第一前磨牙,磨牙均无法实现整体移动;④结果显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腭侧支抗钉及在第一前磨牙处做精密切割更有利于提高上颌磨牙远移效率,但需要注意保护前牙支抗及磨牙转矩控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腭侧支抗钉及在尖牙处做精密切割更有利于远移磨牙后内收前牙,但磨牙远移效率会相对减小。
叶盼盼徐长溪李慧张洋徐晓琳王洪宁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磨牙远移
一例DMD基因Alu元件插入突变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及其白发症状分析
2024年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缺乏的一种严重X连锁隐性遗传病,突变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点突变、插入突变等,这些突变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了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表达,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报告了1例DMD基因第59号外显子(exon 59,E59)插入突变引起的DMD,该患儿相关生化指标明显异常,表现较为明显的DMD早期症状,并出现了多处白发。其母亲和姐姐为携带者,生化指标轻微异常,母亲有轻微临床症状,姐姐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基因和身体状况正常。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该插入片段为AluYa5亚家族的Alu元件,该片段插入可产生两个终止密码子,末端含一段多聚腺苷酸尾(polyA)。为了解该插入突变对于DMD基因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症状的关联,通过外显子剪接增强子(exonic splicing enhancer,ESE)预测发现,该插入并不影响E59的剪接,由此推测该插入序列会最终出现在DMD基因的mRNA序列中,插入序列中的2个终止子和polyA很可能会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终止作用,不能产生有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这可能是导致DMD发生的机制。另外该患儿除了典型的DMD症状外,还出现了过早白发症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DMD基因编码区插入Alu元件导致的DMD,为研究Alu序列逆转座引发基因突变提供线索,同时扩展了对DMD基因突变的认识。
李慧张如意张如意张肖林张肖林郑庆印
关键词: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插入突变白发
10例青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青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PIH)的临床特点及其在诊治过程中的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例青年PIH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颅内感染3例,血管性头痛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颈椎病各1例.10例均为腰穿及MRI检查诊断明确的PIH,经卧床及大量补液症状缓解.结论 青年PIH在临床症状不典型时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尽早完善颅脑及脊椎MRI检查并结合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孙海荣张海霞李慧
关键词:青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
医院50岁以上退休职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滨州市2所三级综合性医院50岁以上离退休职工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掌握本地区退休医务人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规律及特点,为减少此类人群中MS的患病率及心脑血管疾病,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理...
李慧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退休职工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