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峰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表现为眩晕的后循环脑梗死病灶分布与血管异常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表现为眩晕的后循环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后遗症[1-2].我们对我院近年来以眩晕症状首发住院并经MRI证实的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灶分布、血管形态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 胡沛霖李喜朋周建峰庄金素王文胜
-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眩晕症状血管异常病灶分布CT血管造影严重后遗症
- 热碘油栓塞治疗少血供肝癌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热碘油栓塞治疗少血供肝癌的疗效。方法将碘油加热使其密度稀释,经导管注入肝癌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少血供肝癌32例。结果栓塞治疗3周后,CT检查见碘油聚集良好,瘤体缩小。结论热碘油栓塞治疗少血供肝癌效果明显,术后副作用小。
- 何玉张孟增周建峰路福志陈威
- 关键词:肝肿瘤血液供给碘化油
- 支架成形术治疗伴发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伴发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伴发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行支架成形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1年疗效。结果血管狭窄部位:椎动脉起始段24例、颅内段4例,基底动脉5例。Mori A型病变25例、Mori B型病变8例。支架成形术成功率为100%,平均狭窄率从85%(70%~95%)下降到15%(0~20%)。随访1年,33例患者无脑卒中事件发生,眩晕发作消失29例,轻度发作3例,无明显改善1例。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安全、有效,特别对伴发眩晕的患者症状改善近期疗效明显。
- 胡沛霖王文胜李喜朋王建民周建峰
- 关键词: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支架成形术
-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影像学检查及一年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DSA)观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供血动脉形态学特点,根据供血动脉异常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评估其预后与供血动脉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28例经头颅MRI检查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行DSA检查,全面分析其供血动脉形态学特点,同时针对DSA结果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单纯药物治疗103例(其中重度供血动脉狭窄放弃支架治疗7例),药物+支架成形术治疗25例,随访1年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DSA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动脉异常者60.9%,46例患者病后1年预后不良(35.9%),其中死亡20例(15.6%),严重残障26例(20.3%)。对于重度供血动脉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术治疗及DSA发现有明显代偿者预后良好;7例重度供血动脉狭窄(椎动脉3例、基底动脉4例)放弃支架治疗者复发后循环脑梗死6例,其中3例死亡,3例重度残疾。结论供血动脉形态学异常是后循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DSA是评价脑供血动脉异常的金标准,对于后循环脑梗死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对于重度供血动脉狭窄积极采取药物+支架成形术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疗效,通过DSA检查发现脑供血动脉代偿良好者预后良好。
- 胡沛霖王文胜庄金素李喜朋周建峰
-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全脑血管造影支架成形术预后
- 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e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5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动脉起始段狭窄48例,颅外段狭窄3例;狭窄程度50%~70%12例,70%~90%24例,≥90%15例)予以CAS治疗,共释放51枚支架,37例应用保护伞。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9.8%,术后残余狭窄率<20%,18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5例,血压下降17例,血管痉挛5例。随访2年,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3个月随访1次,51例患者均行颈动脉B超观察支架血管,每6个月1次,有6例复查了全脑血管造影,有3例出现轻度再狭窄,1例出现重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CAS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及时随诊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是远期疗效的保证。
- 胡沛霖李喜朋王文胜杜秀敏周建峰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急诊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诊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18例患者栓塞后出血迅速停止,2例出血明显减少,配合对症治疗,1周后出血完全停止;栓塞后4例出现下腹胀痛,1例出现臀部疼痛,11例出现低度发热。结论急诊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止血迅速、彻底,疗效确切,且可保留生育能力,对保守治疗无效,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产后大出血的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 周建峰
- 关键词:产后出血放射学介入性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异常病因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其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38例伴发眩晕的PCI患者入院后给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DSA,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关系。结果 138例患者,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者8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49例,综合所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者86例,考虑与PCI病因有关,有12例患者明确有心脏病心房颤动,考虑与后循环脑梗死病因有关,其余40例患者病因不明确。结论伴发眩晕的PCI患者的血管异常病因为: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变异;②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后循环出现低灌注状态或脑梗死。
- 胡沛霖陈树波王文胜李喜朋周建峰胡岩芳HU PeilinCHEN Shubo,WANG WenshengLI Xipeng,ZHOU Jian fengHU Yanfang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眩晕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