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民
-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雄激素对大鼠阴茎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雄激素对大鼠阴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k 1 KDR表达的影响。方法 2个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A组 ) ,去势组 (B组 ) ,去势 +睾酮替代组 (C组 ) ,以及 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喂饲组 (D组 ) ,2周后取大鼠阴茎组织行VEGF及其受体Flk 1 KD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VEGFmRNA原位杂交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 A组和C组大鼠阴茎组织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高表达灰度值( 99.80± 2 .88和 98.70± 3 .41) ,而B组与D组均呈低表达灰度值 ( 12 7.80± 3 .93和 12 5 .30±3 .76 ) ,(P <0 .0 1) ;VEGFmRNA原位杂交也显示B组 ( 15 9.30± 9.42 )与D组 ( 15 7.30± 9.71)阳性着色均明显少于A组 ( 12 4.6 0± 8.37)和C组 ( 12 5 .30± 7.80 ) ,(P <0 .0 1) ;而B组与D组之间 ,A组和C组之间表达灰度值差异均无显著性 ;VEGF受体Flk 1 KDR在各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雄激素对大鼠阴茎组织中VEGF以及VEGFmRNA的表达均有上调作用 ,而对VEGF受体Flk 1 KDR的表达无影响 ;调节大鼠阴茎组织VEGF表达的雄激素活性成分可能主要为 5α 双氢睾酮。
- 刘同族胡礼泉郑新民李世文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雄激素阴茎海绵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阴茎勃起功能
-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对实验性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其mRNA表达与实验性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发育、凋亡的关系。方法 (1)采用SD雄性健康大鼠 16只 ,日龄 2 2天时复制单侧隐睾模型。 (2 )采用生物素 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睾丸生殖细胞中iNOS基因表达。 (4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生殖细胞中iNOSmRNA的表达。结果 (1)术后第 7天 ,与自身对侧正常睾丸相比 ,隐睾侧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 (P <0 .0 1)。 (2 )单侧隐睾模型建立术后第 7天 ,在双侧睾丸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均可见iNOS蛋白及iNOSmRNA的弱阳性表达 ,在隐睾侧睾丸曲细精管中脱落的生殖细胞中可见iNOS蛋白及iNOSmRNA的强阳性表达。术后第 7天 ,与自身对侧正常睾丸相比 ,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中iNOSmRNA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1)实验性大鼠隐睾可以导致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 (2 )
- 郑航郑新民李世文胡礼泉王小芹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隐睾细胞凋亡
- 总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丙二醛对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总抗氧化能力 (T AOC)对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健康大鼠 2 0只 ,鼠龄 2 2d时复制单侧隐睾模型。采用生物素 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组织中丙二醛 (MDA)、T AOC。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O含量。结果 术后第 7天 ,与对侧正常睾丸相比 ,隐睾侧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 (P <0 .0 1) ;T AOC显著下降 ;NO和MDA含量显著上升 (P <0 .0 1)。结论 大鼠隐睾可导致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 ,且与睾丸组织中NO和MDA升高及T AOC下降密切相关。
- 李世文郑新民郑航胡礼泉费前进
- 关键词: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丙二醛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硝酸还原酶法
- 饮酒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2年
- 赵永久郑新民李世文
- 关键词:饮酒生育能力男性不育症
- 单侧睾丸扭转后生精细胞凋亡的分子途径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生精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扭转组,每组8只。建立睾丸扭转动物模型(720°2h),术后24h留取手术侧睾丸。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生精细胞凋亡和各级生精细胞计数,应用RT-PCR技术对Fas/FasL mRNA和Bax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两组间生精细胞凋亡及各类生精细胞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扭转组FCM直方图呈现高大凋亡峰,单倍体和四倍体细胞群计数下降,Fas/FasL mRNA和Bax mRNA表达上调,同时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含量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睾丸扭转复位后生精细胞凋亡存在着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条基本途径。凋亡相关分子Fas/FasL表达上调和Bax介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可能是睾丸扭转后生精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
- 刘子明郑新民
- 关键词:睾丸扭转生精细胞凋亡分子途径
- 大鼠隐睾、隐睾下降固定对生殖细胞发育、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大鼠隐睾、隐睾下降固定对生殖细胞发育、凋亡的影响。方法 6 8支SD雄性大鼠 ,分为三组 :隐睾组 (5 2 ) ;隐睾下降固定组 (8)及对照组 (8)。于日龄 2 2d时复制单侧隐睾模型 ,一部分于单侧隐睾模型术后 14d复制隐睾下降固定模型。采用生物素 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结果 1.单侧隐睾模型术后第 13d内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从术后第 4天起 ,与自身对侧正常睾丸 (4.8± 0 .9) %相比 ,隐睾侧睾丸 (11.2±3.6 ) %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 (P <0 .0 1)。 2 .与隐睾组 (47.5± 8.6 ) %相比 ,隐睾下降固定组 (6 .2± 1.8) %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1.大鼠隐睾模型建立术后13d内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 .在日龄 36d时隐睾下降固定能使大鼠隐睾恢复正常的生精功能 ;3.隐睾患儿应及早施行睾丸下降固定术 ,可以恢复其生育能力。
- 郑航郑新民李世文胡礼泉费前进
- 关键词:隐睾症生殖细胞细胞发育男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