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华
- 作品数:46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0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恶性生物学程度以及手术前TNM分期相同,术后1年内出现或未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cadherin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T-cadher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达46.7%(28/60),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6.7%(4/6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55,P=0.000)。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0.0%(6/20)和35.0%(7/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6)。在出现转移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75%(15/20)]明显升高,与未出现转移的HCC患者[32.5%(13/4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76,P=0.002)。T-cadherin mRNA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T-cadherin表达缺失(高度异常表达),癌旁组织在多数患者中呈正常表达(T-cadherin阳性)。结论 T-cadherin基因在HCC中异常表达,且与肝细胞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HCC预后的预测指标和药物研究靶点。
- 李东良张志强陈少华张世安方坚林小钦张霞江艺
- 关键词:钙黏着糖蛋白类复发肿瘤转移
- 肝胆管结石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56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的原因包括: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36例,胆肠吻合口瘢痕狭窄23例,两者合并存在13例,合并顽固性胆道感染17例;胆管癌变6例;游离空肠袢梗阻4例。再手术方式为:56例均行胆管空肠吻合口切开探查,其中吻合口扩大整形或瘢痕性狭窄切除再吻合32例,吻合口癌灶切除再吻合3例,联合肝切除24例。游离空肠袢切除恢复原oddi括约肌通路3例,重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1例。缝闭或切断关闭原胆肠吻合术中未缝闭的胆总管远端者17例。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残留复发及吻合口瘢痕狭窄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显露并切开原胆肠吻合口是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择正确术式。
- 孙乐灿陈少华潘凡江艺
- 关键词:胆肠ROUX-EN-Y吻合术再手术
-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胃癌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晚期胃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有效率为92.11%(35/38);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84%(33/38)、52.63%(20/38)、21.05%(8/38)。结论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 孙建军马建芳陈少华
- 关键词:胃癌介入治疗灌注栓塞
- 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 2012年
-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6例病例,统计术中门静脉压力改变、术后CDFI检测脾静脉及分流通道情况,并从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再出血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压由(37.55±5.37)cmH2O降至(25.03±4.66)cmH2O,平均下降(12.53±7.23)cmH2O(P<0.05)。术后1、3、12、24个月脾静脉及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分别为0、1、2、3例;脾肾静脉分流口直径0.75~1.25cm,平均(0.98±0.37)cm;门静脉血流均为向肝血流,脾静脉血流均为逆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共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于术后3年、5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查为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者。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及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 陈少华张小进陈永标杨芳幕宁张坤胡还章江艺
- 关键词:脾肾静脉分流术门奇断流术联合手术门静脉高压症
-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总结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完成的2例儿童DCD供肝移植临床资料。受者1为4岁2个月男童,诊断为肝糖原累积症继发肝功能不全、严重低血糖;供者1为3岁8个月男童,因严重病毒性脑炎致脑死亡继发心脏死亡行DCD。受者2为12岁男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供者2为13岁男童,因颅内肿瘤致脑死亡继发心脏死亡行DCD。手术均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式,受者1和受者2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6、10 min,冷缺血时间分别为180、360 min,术中留置胆汁引流管和经胃空肠造瘘管。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移植肝功能,术后1周内每天行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肝血流情况,同时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等处理,采用他克莫司+甲泼尼龙二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受者1和受者2手术时间分别为420、360 min,其中无肝期分别为55、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0、300 m L。受者1术后6 h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2 d血糖恢复正常,术后7 d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8 d痊愈出院。受者2术后5 h拔除气管插管,术后12 d出现胆瘘,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腹腔穿刺引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支架引流治愈,术后1个月出现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于移植术后2个月痊愈出院。结论儿童DCD供肝是儿童肝移植的理想供肝来源,儿童DCD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效果确切;需要熟练、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预防术后并发症;积极引流和及时行动脉介入治疗是儿童肝移植术后胆瘘和肝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 蔡秋程杨芳张小进吕立志胡还章潘凡慕宁陈少华江艺
- 关键词:肝移植儿童代谢障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肝移植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肝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0 d缓解;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逆转。10例受者顺利出院。出院后,3例分别于术后第5个月、第7个月、第19个月死于肝癌复发,1、2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至今最长存活的1例已达4年余。获长期存活的受者肝癌肝切除术前原发病均为小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时肝癌均符合Milan标准。结论小肝癌行肝癌肝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肝癌复发且符合Milan标准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患者仍有可能获较长时间生存。
- 江艺陈少华吕立志张小进陈永标张坤杨芳蔡秋程潘凡张绍庚林华
- 关键词:肝细胞癌复发肝移植切除术
- 大量输液致乙肝病毒标志物改变1例分析
- 2009年
- 施水兰陈少华刘小朋
- 关键词:肝炎E抗原肝炎抗体
- Ⅴ级肝外伤合并肝门部胆管横断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15年
- 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为Ⅴ级的肝外伤是合并有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极为严重的肝外伤,伴有胆管损伤较少见,治疗困难.及时快速做出判断,急诊剖腹探查,对损伤胆管进行有效地修复是治疗胆管损伤的关键.2013年8月30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1例Ⅴ级肝外伤合并肝门部胆管横断伤患者,术前经多学科会诊,入院4h行急诊剖腹探查,发现左右半肝交界处完全断裂,第一肝门见左右肝管分叉处断裂,切除失活的肝组织,采用Poly线缝合破损左、中肝静脉,并逐个缝扎肝创面出血点及胆管,6-0PDS线缝合左右肝管破口,间断对垄缝合肝断面.打开胃壁,清除大量胃内容物,采用闭合器修补.术后经对症支持治疗,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住院26 d后出院.出院31 d后因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脓性液体,再次入院,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并持续腹腔冲洗.术后83 d拔除腹腔引流管及左右肝管内引流管,第2次住院28d出院.术后随访至2014年12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 沈佳佳潘凡张小进陈少华江艺
-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小结节诊断与鉴别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小结节TI-RADS分类4a类及以上268个(227例)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根据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校正TI-RADS分类,所有结节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或手术标本病理活检。结果 268个结节中病理活检结果良性220个,恶性48个。联合弹性超声诊断与常规超声诊断敏感性(89.58%vs83.33%)、特异性(89.55%vs85.45%)和准确性(89.55%vs85.0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以提高甲状腺小结节的诊断效能。
- 吴家祥吕国荣李伯义何韶铮陈少华
- 关键词:弹性成像甲状腺结节
- 改良逆行灌注技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改良逆灌注技术(逆行灌注改良法)对移植肝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108例肝病患者肝移植手术资料.其中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行灌注法手术治疗63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行灌注改良法手术治疗45例.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得匹配患者并对其进行术后肝功能恢复疗效分析.结果 经PSM匹配后得到27对患者.匹配后逆行灌注改良法组患者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与逆行灌注法组比较,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行灌注改良法可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加快肝功能恢复,从而更有效提高肝移植的整体疗效.
- 李斯润江艺蔡秋程杨芳陈永标张小进胡还章张坤吕立志陈少华幕宁潘凡
- 关键词: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