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勤勤
- 作品数:42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纸荒危机与通俗文学的浮沉——从民初《眉语》杂志的停刊谈起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从民初《眉语》杂志停刊一事出发,考察纸荒问题与民国通俗文学的关系与互动。通俗文学自1916年进入“低潮”与1921年的再度“复苏”,乃是受制于“一战”及战后初期世界性的纸荒危机影响,与官方审查和新文学兴起均无关。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通俗文学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杠杆,背后隐含了物质技术的匮乏对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制约。从纸荒背景重审通俗文学的浮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旧文学“斗争”的最初历史图景,进而破解“西风压倒东风”的神话叙事与“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思维。
- 马勤勤
- 关键词:通俗文学
- 王妙如:被忽视的女权先驱——兼及佛学与晚清女权思想的发生被引量:2
- 2022年
- 在中国女权思想史上,王妙如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名字。小说《女狱花》在晚清取资西方、奉“天赋人权”为女权理论圭臬之际,以佛教的“男女同尊,究竟平等”为理论根基,同时糅合大乘佛教“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道”精神,秉持一种极致的女性本位立场。王妙如女权反抗的基点是一种源于性别本能的“正当防卫”,而非拯救民族国家,从而溢出晚清女权论述的国族主义框架。她以惊人的洞见,建构起女权思想的三重结构体系,追求女性身心健康,致力于塑造和谐平等的新型两性关系,具有独到的理论性和明确的实操性。在中国女权思想的发生期,王妙如是一位不能忽略的女权先驱。
- 马勤勤
- 关键词:女权佛学
- 女性的重写与重读——试论三维视野中的《镜花缘》被引量:1
- 2006年
- 在“五四”女性史观的指导之下,历来对《镜花缘》解读者都忽视了其女性形象所展示出来的新特点与新形象。本文拟从作品出发,以其女性形象为核心,以“仙女下凡”的故事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其在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变。辅之以社会史、思想史视野,希冀探索她们在“出发——对比考察——论证”的“文学史——社会史——思想史”的“三维视野”中与中国历史的重新契合,凸显其从“女人”到“人”这一形象转变的重要意义。
- 马勤勤
- 关键词:《镜花缘》女性形象
- 蔡琰与《胡笳十八拍》
- 蔡琰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作家。她能诗文、善书法、妙于音律,但生逢乱世,作品大多散失。《胡笳十八拍》描述蔡琰被掠、没胡、归汉的苦难历程,创造了一个深刻动人的悲剧形象。但它的真伪问题曾在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至今尚无定论。...
- 马勤勤
- 关键词:《胡笳十八拍》诗歌史音乐史
- 文献传递
- 作为方法的“女性小说”——关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研究的反思与进路
- 2020年
- 在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章回体的白话小说,对女性而言是存在创作禁忌的文类。无论是官方法令、社会舆论还是家规家训,都不允许古代女性翻阅小说。《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保存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史料。女性阅读小说的禁忌尚且如此严苛,更勿论去创作小说了。目前,已知的出版于晚清"小说界革命"之前并且留存于世的女性小说。
- 马勤勤
- 关键词:女性小说古代女性禁毁小说小说界革命创作小说女性阅读
- 通俗翻译与“女小说家”的中西杂交——从包天笑、周瘦鹃的同名译作谈起被引量:2
- 2021年
- 民国初年,《中华妇女界》与《妇女杂志》先后刊出两篇《女小说家》,主要译者为包天笑与周瘦鹃,皆为通俗小说界的代表人物。他们以不同的翻译策略塑造了两个形象相异的西方女小说家形象,内里蕴含了对女性写作小说的赞同或否定态度。将两篇小说还原到文学生产的历史现场,可以复原当时小说场域中的嘈杂声音及其相应支点。两篇小说表面看似对立,但却存在着深层的文本的"复义"与参与的"互文",呈现出两位译者对古今中西文化资源的权衡博弈与参差挪用。借此,可以使"鸳鸯蝴蝶派"的翻译小说从单一的文学评价的层面解放,揭示其在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上的双重价值。
- 马勤勤
-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包天笑周瘦鹃
- 以“女小说家”为职业——清末民初小说场域性别秩序的松动被引量:3
- 2013年
- 在中国古代,几乎不存在女性所作的小说;然而"五四"时期,小说却成为女性文学版图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文类。本文指出,清末民初是"小说场域"中性别秩序松动的关键时期,并试以"女子职业"问题为核心、以最新搜集的报刊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在清末民初,已有人提倡女子可以"小说家"为职业,亦不乏女性知识者,其中林传甲之女林德育的个案值得重视。此外,在"五四"前夜,中国第一批女性小说作者群的"浮出"——包括第一位职业女小说家黄翠凝,亦可补充与丰富这一结论。
- 马勤勤
- 关键词:性别秩序
- 女报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创作的发生——以发刊词和征文广告为中心被引量:5
- 2016年
- 报刊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对近代小说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女性小说创作也不例外,作品大多首先载于报刊,从数量观之,则以女报为最。本文以三十三种近代女报为考察对象,选取最能体现刊物编纂方针和主旨政策的发刊词、章程和征文广告为材料,追踪主持者拟想和预设的小说作者性别,进而落实女报与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发生的某些关键性的结点。
- 马勤勤
- 关键词:女性小说创作发刊词
- 《女狱花》与近代日本佛教东来被引量:1
- 2022年
- 1904年问世的《女狱花》,历来被视为晚清讲女权、兴女学的重要小说。学界此前对作者王妙如知之甚少,更未考查深度参与《女狱花》文本生成的罗景仁。罗景仁为王妙如之夫,曾就读于日本东本愿寺创办的杭州日文学堂。该学堂新学氛围浓厚,也是日本净土真宗在华传教的渗透枢纽之一。据此,《女狱花》中的新学知识与佛教细节得以双双“解码”。王妙如的女权思想源自佛教“众生平等、无二差别”的平等观,在实践层面秉持大乘佛教的“菩萨道”精神,同时融入日本佛教传统中的救国理念与兴学特色。在近代东亚佛教格局的冲突与重构中,不仅能揭橥晚清女性的艰难探索与跋涉,更能抉发日本佛教对近代中国思想影响的一脉潜流。
- 马勤勤
- 关键词:日本佛教
- “浮出历史地表”之前的女学生小说——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会报》(1916-1918)为中心被引量:4
- 2014年
- "五四"前夕,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7位女学生,因在小说中建构出了独一无二的女学生主体和形象,进而与晚清民初的小说文坛主流相区隔。这一文化个案不仅具有理解新文学女作家的"前史"意义,且弥补了目前研究缺少从文学内部观察她们如何"浮出"历史地表的缺憾。质言之,这些在民初接受新教育的女学生们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最终生产出了新型的文学形式。
- 马勤勤
- 关键词:女学生小说女子校友会晚清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