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
-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某高校学生颈部健康状况及防治认知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江苏某高校大学生颈部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大学生颈部健康的因素。方法分专业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35个班级9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江苏某高校大学生的颈部健康均分为(21.60±4.65),女生颈部健康均分(22.25±4.47)高于男生(20.35±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8,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越高颈部健康水平越高(B=-0.533,P<0.05),体育活动时间对颈部健康有保护作用(B=-0.619,P<0.01),而手机使用时长(B=0.528,P<0.01)、书包轻重(B=0.633,P<0.05)、趴桌子睡觉(B=0.962,P<0.01)及对手机依赖程度(B=0.871,P<0.01)均为颈部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大学生对颈部疾病的预防意识大多薄弱,仅有5.7%的学生去医院做过颈部检查。结论大学生颈部健康水平总体较低,尽早预防是关键,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 谢佳刘哲宇李健万清坤李翀王战陆荣柱王立新王铁英
-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使用影响因素
-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教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21年
- 人体运动系统解剖学一直是骨科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兴的3D打印技术为骨科临床教学提供一种新途径。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普及和进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对该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的应用价值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并开展了一系列的随机试验研究,证明了该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3D打印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骨科解剖教学,还在骨科手术操作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提升学员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安全性,有助于缓解当前医患紧张的氛围。本文对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骨科亚专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归纳,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亚专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涵盖创伤教学、足踝教学、脊柱教学和骨肿瘤教学。通过分析现阶段3D打印技术在骨科教学中应用现状和存在的挑战,我们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以进一步提升骨科临床教学水平。
- 王战徐梦薇孙凌凌孙凌凌孙凌凌张灵妲钱胜君任英
- 关键词:骨科创伤足踝脊柱骨肿瘤临床教学
- 累及骨盆Ⅱ区肿瘤切除重建术后脱位的临床特征及预防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累及骨盆Ⅱ区肿瘤切除重建术后脱位方向、脱位时间等临床特征,并尝试提出术中及术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并分析2011年3月至2021年3月122例累及骨盆Ⅱ区切除重建术患者,骨盆Ⅱ区32例,骨盆Ⅰ+Ⅱ区31例,骨盆Ⅱ+Ⅲ区40例,骨盆Ⅰ+Ⅱ+Ⅲ区19例;122例中发生术后脱位17例。男73例,女49例;年龄平均为47岁(范围9~73岁)。统计肿瘤学情况,手术及辅助治疗方式,术后影像学特征,脱位患者的脱位方向、脱位时间,复位方法及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结合切除重建术后影像学特点,分析可行的预防脱位方法。结果122例患者中共有脱位17例,脱位率13.7%,其中前脱位12例(70.6%),后脱位5例(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33)。术后3个月内发生脱位共有12例(70.6%);1例脱位发生在术后5个月,另4例脱位时间>术后1年。脱位患者复位后MSTS评分为56.1%±15.6%(20%~80%)。结合术后影像学检查,提出可行的预防脱位方法包括:可适当减小髋臼杯前倾角(0°~10°);适当将髋臼杯向旋转中心后方移位少许,适当减少股骨颈假体前倾角,三者结合可减少股骨-髋臼假体撞击的发生;同时术后患肢用严格的钉子鞋控制患肢在中立位,避免外旋的发生。结论骨盆Ⅱ区肿瘤切除重建术后脱位多以前脱位为主,股骨柄假体颈部与髋臼下缘空间较小,容易发生撞击;若适当减小髋臼杯前倾角、髋臼假体适当向后方移位及股骨颈前倾角减少5°,可减少股骨-髋臼撞击可能性,继而减少术后脱位风险。
- 曲昊牟皓晨王柯懿王聪李恒元李秀茅林鹏李冰皓王盛东王战柳萌严晓波黄鑫林秾叶招明
- 关键词:骨盆骨肿瘤内固定器脱位
- 保留假体的序贯疗法治疗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索应用保留假体的"多米诺"序贯疗法治疗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共11例采用保留假体的序贯疗法治疗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51.82±15.57)岁(范围21~74岁)。股骨远端肿瘤膝假体6例,胫骨近端肿瘤膝假体2例,骨盆假体感染2例,股骨中段假体1例。术前8例发热,2例出现窦道。序贯疗法治疗失败定义为:感染复发。治疗方法为保留假体的清创灌洗同时全身联合局部应用药物敏感的抗生素,评估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手术部位X线及CT扫描,并进行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结果微生物培养阳性率72.7%(8/1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停乳链球菌(C群)1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由(10.91±2.31)分提升至(20.73±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2,P<0.05)。3例序贯治疗感染控制失败,手术成功率72.7%(8/11),其中1例截肢,1例长期创面换药,1例改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髓内钉反向双插技术控制感染。结论对临床感染症状短于1个月的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多米诺"序贯疗法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 曲昊李恒元黄鑫潘伟波柳萌严晓波李冰皓王盛东王战林秾叶招明
- 关键词:骨肿瘤
- 依托微信的CBL联合PBL的整合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构建依托微信的CBL联合PBL的整合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评估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浙大四院骨科学临床轮训的60名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采用整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对入科前后接诊成绩、笔试成绩和总成绩进行比较,评估整合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并通过满意度调查来评估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入科后的笔试成绩、接诊成绩及总成绩较入科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而对照组仅在笔试成绩和总成绩上有一定的提升(P<0.05)。此外,试验组入科后总成绩较对照组提高得更多(P<0.05)。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差异(P<0.05)。结论:依托微信的CBL联合PBL的整合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程思清王宏平林伟强王战何斌
- 关键词:CBLPBL整合教学模式
- 地西他滨可通过NKG2DL-NKG2D轴增强γδ T细胞对骨肉瘤的杀伤作用
- 目的 γδ T是一种介于获得性免疫与天然免疫之间的特殊免疫细胞类型,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然而,OS细胞表面常低表达或缺失γδ T细胞所识别的分子,产生免疫逃逸现象,限制了γδ...
- 王战
- 关键词:免疫治疗骨肉瘤地西他滨
- 骨质疏松症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神经、肺、肾、血管和心脏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对肌肉骨骼的作用仍缺乏关注。新近的研究表明COVID-19与骨质疏松症(OP)存在紧密关联。COVID-19本身及其治疗、患者自身因素等都与OP的发生有关,同时骨密度(BMD)降低与COVID-19患者的临床病程及预后也密切相关。此外,抗OP治疗与COVID-19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就COVID-19与OP的相互关系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COVID-19患者以及未来疫情下治疗OP、加强骨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指导。
- 沈叶超张宁叶招明王战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骨质疏松症疫苗
- 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在肩胛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胛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2021年12月,采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肩胛骨肿瘤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44~59岁,平均50.4岁。软骨肉瘤2例,高级别骨肉瘤1例,肺癌肩胛骨转移1例,韧带样纤维瘤病复发1例。病程4~8个月,平均5.8个月。根据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肩胛带分区标准,4例肿瘤累及S1、S2区,1例累及S2区。肿瘤直径4.2~11.2 cm,平均6.1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情况。随访期间采用MSTS评分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肩部下垂、并发症发生以及肿瘤学结局等,影像学复查假体位置。结果 手术时间155~230 min,平均189 min。术中出血量100~1 500 mL,中位数600 mL;其中2例术中分别输血800、1 8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2例患者因肿瘤全身多处转移和脏器衰竭,分别于术后8、15个月死亡。末次随访时,患者MSTS评分为73%~83%,平均77.4%;患肩较健侧下沉2~4 cm,平均3 cm。影像学复查示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脱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胛骨肿瘤可获得良好肩关节功能及外观,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
- 王战严晓波严晓波黄鑫林秾林秾李冰皓黄鑫黄鑫林鹏柳萌
- 关键词:保肢术
- 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刮除术后软骨下骨厚度对继发性骨关节炎影响的研究
-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单纯骨水泥与骨水泥联合植骨的重建方式在骨巨细胞瘤扩大刮除术中对术后继发性骨关节炎风险的影响,探究使用不同手术方式造成关节炎风险差异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滕王锶源林鹏李冰皓王战叶招明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刮除术继发性骨关节炎
- 去甲基化诱导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识别杀伤骨肉瘤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索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杀伤骨肉瘤的实现方法,并分析使用过继性细胞输注免疫治疗对骨肉瘤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作为去甲基化药物对HOS及U2OS骨肉瘤细胞系进行治疗,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治疗后肿瘤-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的表达情况。在动物实验中,使用转染了萤火虫荧光素酶和HLA-A0201的人源肿瘤细胞系HOS在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上成瘤,并使用DiR染色标记体外培养扩增的CTA特异性对应HLA人源CD8^+ T细胞输注,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T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同时监测治疗过程中小鼠瘤块的生长情况。使用鼠源骨肉瘤细胞系K7M2在免疫健全鼠BALB/c成瘤,进行去甲基化,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治疗前后肿瘤块内淋巴细胞的比例、数量以及CD8^+ T细胞的活化情况,判断去甲基化对自体淋巴细胞浸润、活化的作用。结果使用DAC对骨肉瘤细胞系HOS及U2OS进行去甲基化后,所有被检测的CTA表达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经过至少5 d的DAC治疗后能被CTA特异性CD8^+ T细胞显著杀伤,DAC本身对骨肉瘤细胞系生长可产生抑制作用。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中,经过DAC去甲基化预治疗的荷瘤小鼠能观测到明显的CTA特异性T细胞向肿瘤组织归巢现象,同时,去甲基化预治疗联合CTA特异性T细胞输注治疗显著抑制了骨肉瘤移植瘤的生长。在免疫健全鼠肿瘤模型中,去甲基化能促进自体T细胞向肿瘤组织的归巢,并提高肿瘤内CD8^+ T细胞的活性及其分泌的干扰素γ、颗粒酶B、穿孔素水平。结论去甲基化能在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同时,提高骨肉瘤细胞的CTA表达,为以CTA为靶点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输注治疗提供条件。
- 李冰皓林鹏王战孙凌凌李恒元叶招明
- 关键词:骨肉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