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胜虎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关节
  • 5篇关节置换
  • 4篇置换术
  • 4篇假体
  • 3篇细胞
  • 3篇关节炎
  • 2篇手术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脱位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肩关节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2篇周胜虎
  • 7篇李旭升
  • 6篇刘军
  • 3篇张浩强
  • 3篇王伟
  • 2篇赵倩
  • 2篇王伟
  • 2篇宋晓阳
  • 1篇王欢
  • 1篇王静
  • 1篇李峰
  • 1篇潘正启
  • 1篇李秀霞
  • 1篇刘浩
  • 1篇何晓乐
  • 1篇张勇
  • 1篇王荣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骨伤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大坐骨肿瘤行骨盆重建及THA术后假体脱位2例
2018年
骨盆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剖结构复杂,是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既往骨盆肿瘤的治疗以截肢为主,但近年来随着骨盆重建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患者得以保肢治疗。
王伟王伟刘军周胜虎李旭升邵陇陇马永海甄平
关键词:关节置换假体脱位
circGFRA1靶向miR-642a-5p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该研究探讨了circGFRA1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SF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收集了39例RA患者的滑膜组织和39例膝关节创伤且无其他关节异常病史患者的滑膜组织(正常滑膜组织),qRT-PCR法检测组织中circGFRA1和miR-642a-5p表达情况。体外分离培养RASFs,分别转染circGFRA1小干扰RNA、miR-642a-5p模拟物,或共转染circGFRA1小干扰RNA与miR-642a-5p抑制剂后,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Ki-67、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GFRA1和miR-642a-5p的调控关系。结果显示,RA患者滑膜组织中circGFRA1表达水平较正常滑膜组织显著升高(P<0.05),miR-642a-5p较正常滑膜组织显著降低(P<0.05);下调circGFRA1或上调miR-642a-5p后,RASFs细胞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数及细胞中Ki-67、N-cadherin蛋白表达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ircGFRA1在RASFs中靶向负调控miR-642a-5p;下调miR-642a-5p逆转了下调circGFRA1对RASF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综上,circGFRA1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iR-642a-5p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李生贵潘正启叶铄乔永杰周胜虎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增殖
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假体选择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晚期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伴重度内翻屈曲畸形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假体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晚期RA伴重度内翻屈曲畸形患者21例(27膝)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17膝采用后稳定型假体,8例10膝采用限制型假体。纳入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重度内翻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患者骨密度T-Score<-2.8;无严重心肺疾病。排除标准:合并关节原发性或继发性活动期感染;合并关节外畸形通过单纯截骨无法矫正的患者。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术前、术后屈曲挛缩度数、关节活动度及胫骨角均值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本组21例27膝均获得随访,病例随访时间2.0~5.3年,平均(3.8±1.1)年。后稳定组膝关节屈曲挛缩由术前(55.5±12.5)°(65.0°~85.0°)减少到末次随访时(5.5±3.5)°(0°~10.0°)(t=28.868,P<0.01),关节活动度由(32.5±6.5)°(0°~40.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5.5±10.5)°(85.0°~130.0°)(t=94.83,P<0.01);股胫角由术前(31.0±3.5)°(23.0°~45.0°)修正为末次随访时(8.5±2.5)°(0°~12.0°)(t=116.913,P<0.01)。限制型假体组膝关节屈曲挛缩由术前(56.5±15.5)°(65.5°~80.0°)减少到末次随访时(6.0±5.0)°(5.0°~15.0°)(t=25.486,P<0.01),关节活动度由(32.0±8.0)°(0°~40.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0.0±5.5)°(85.0°~120.0°)(t=141.335,P<0.01);股胫角由术前(31.5±5.5)°(22.0°~45.0°)修正为末次随访时(8.0±4.5)°(0°~12.0°)(t=122.11,P<0.0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各指标得知,限制型假体组显著低于后稳定组关节活动度(t=5.71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RA伴膝关节重度内翻屈曲畸形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假体选择方面,后稳定型假体活动度更好,但在纠正内翻屈曲畸形和股胫角疗效比较方面,未见
刘军李旭升甄平高明喧田琦何晓乐谢宏苏琴凌孝臣周胜虎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关节炎类风湿膝内翻
一期双侧Tri-lock柄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一期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累及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关节外科于2010年12~2018年12月治疗一期采用Tri-lock柄行THA的12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9~37岁,平均(28.32±6.43)岁。病程6~21年,平均(12.30±3.50)年。术中股骨颈均采用二次截骨,术后骨盆正位及双侧髋关节侧位X线片,评价人工髋关节假体位置,Engh标准评价骨-假体界面稳定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均获随访13个月~7年,平均(5.60±2.20)年。术后12例(24髋)Harris评分(91.50±3.10)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发生坐骨神经麻痹,经屈髋屈膝位对症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无骨折、血管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侧髋关节强直,可有效改善双侧髋关节活动度,重建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周胜虎王欢李旭升刘军张浩强乔永杰许瑞岭甄平张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经皮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经皮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1-06采用经皮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的43例(47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将1枚导针以前倾10°~15°方向固定于股骨头颈交界上缘,透视下确保导针进入坏死区中心,然后在大号套筒保护下经导针置入1枚直径约10 mm空心钻头,采用可调节直径的旋转刀片进行硬化骨清理,然后进行植骨支撑,先将髂骨松质骨在股骨头死骨刮除后所形成的不规则区域内充分填实并打压植骨,然后将松质骨与混合BMP-2的人工骨均匀填充于股骨头空腔内。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6~26)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9.13±6.08)分,较术前(66.21±5.69)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前为Ⅱa期,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善,但是患者髋部症状加重,术后8个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Ⅱa期1髋、Ⅱb期3髋、Ⅱc期2髋在末次随访时进展到Ⅲ期,未进一步处理。Ⅱb期1髋、Ⅲa期1髋、Ⅲb期2髋于术后17个月内出现明显股骨头塌陷伴症状加重,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论经皮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短期内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患者远期仍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的可能,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李生贵叶铄乔永杰张浩强赵倩杨转弟周胜虎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髋手术
两种方法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中软骨细胞变化比较被引量:14
2019年
为了比较常规手术法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预法构建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差异,探寻骨性关节炎前期动物研究中简捷有效的模型建立方法。通过选取36只SPF级SD大鼠雄性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ontrol group)、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group)、手术组(operated group)和TNF-α干预组(TNF-αgroup),4周后取材,培养提取的各组原代软骨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处理后对软骨细胞活力的影响;红胞调之原位检测(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MCP-1、MMP9及ICAM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提示经各组不同方法处理后软骨细胞活力未见明显改变,TUNEL法检测结果提示:各组之间相比较统计分析后,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和TNF-α干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较高(P <0. 01),手术组和TNF-α干预组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和TNF-α干预组处理后,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 01);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手术组和TNF-α干预组之间分别比较,软骨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 0. 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分别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较,手术组和TNF-α干预组软骨细胞MCP-1、MMP9及ICAM1表达水平增高(P <0. 01),手术组和TNF-α干预组之间各指标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可见给予TNF-α干预可促使软骨细胞凋亡率及炎症因子指标增高,其对软骨细胞的影响与手术组相似,可成为一种简捷有效的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建立方法。
刘军李旭升甄平李玉娟周胜虎王伟何晓乐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骨性关节炎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动物模型
急性膝假体周围感染保留假体治疗8年经验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清创保留假体(debridement,antibiotics and implant retention,DAIR)联合滴注引流治疗急性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1例(21膝)急性PJ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AIR联合滴注引流治疗,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伸屈活动度ROM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情况,评估感染治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1例患者随访(3.62±2.50)年.其中,15例感染治愈,占71.43%;6例感染复发,占28.57%,后经二期翻修术恢复良好.术后随时间推移,膝关节HSS评分、膝伸屈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而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细菌学方面,21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结果14例,阴性结果7例.阳性病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包括MRSA 5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铜绿假孢杆菌1例;革兰阴性杆菌2例.检验方面,术后ESR、CRP、IL-6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影像显示,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断裂、松动,未见明显透光影.[结论]DAIR联合滴注引流在治疗急性PJI中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且保留良好的关节功能.
程永刚乔永杰李峰刘浩宋晓阳周胜虎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清创术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合并25%骨缺损且伴肩关节游离体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肩关节脱位绝大多数为前方脱位,多由创伤导致[1]。关节损伤产生的小骨块或软骨结节以游离的形式出现在关节内,形成游离体,也被称为关节鼠,可引起患者疼痛及活动受限,最常见于膝关节,肩关节游离体较为少见。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反复的肩关节脱位可撕脱骨质,损伤软组织,高达85%的患者伴有关节盂骨缺损[2]。
曾健康高荣李培杰谭飞李嘉欢王静乔永杰宋晓阳周胜虎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游离体髂骨植骨
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体在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中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0例(12髋)的髋臼内陷症患者,男5例(6髋),女5例(6髋);年龄42.5~67.5(51.6±3.0)岁。髋臼全部采用生物型假体陶瓷内衬,股骨头采用全陶瓷头。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切口,术后每年随访1次,置换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假体柄位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1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8~48(33.0±3.5)个月。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并发症发生。10例(12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上均获广泛性骨长入,均可达到骨性固定,无松动和再次内陷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45.8±7.5)°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0.0±6.5)°,其中屈曲增加至(89.0±6.0)°,外展增加至(35.5±7.3)°,内旋增加至(31.8±6.6)°,外旋增加至(32.6±5.2)°。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7±7.5改善至末次随访91.5±8.5(t=144.832,P<0.05)。结论:结合髋臼处理方法,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体在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多合并严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的患者中,可得到良好压配和保留更多骨质,术中需精细进行髋臼重建和软组织分层松解,术后中短期随访效果安全、满意。
刘军甄平周胜虎田琦陈慧王伟何晓乐李旭升
关键词:人工关节外科手术
全骨髓贴壁法离体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征鉴定被引量:2
2017年
验证全骨髓贴壁法离体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的可行性,并对所获细胞进行生物学特征鉴定。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离体培养大鼠BMSCs,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态学观察。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BMSCs表型鉴定。通过成骨诱导分化实验检验其分化潜能。原代BMSCs接种48h后充分贴壁。72h后,呈集落式克隆,单体形态呈长梭形、三角形及多角形。细胞融合至80%~90%后呈"鱼群"或"旋涡"状排列。传至第四代的BMSCs失去其特征性形态,单体大而铺展,主要呈不规则形。传至第二代的BMSCs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后即呈现CD44、CD90阳性表达,而CD45阴性表达。第二代BMSCs成骨诱导3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茜素红染色可见大量矿化结节形成。全骨髓贴壁法简便易行,可高效地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大鼠BMSCs,所获细胞具备BMSCs的生物学特征。
王荣李秀霞周胜虎于利明李旭升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