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泊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4篇骨折
  • 3篇腰椎
  • 3篇关节
  • 2篇锻炼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康复
  • 2篇患者术后
  • 2篇脊柱
  • 1篇型胶原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浆

机构

  • 1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郑州市第六人...

作者

  • 11篇胡泊
  • 2篇王小燕
  • 2篇李鹏
  • 1篇赵清霞
  • 1篇刘羽
  • 1篇王红辉
  • 1篇王颖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 观察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所有患者均开展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椎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平衡功能、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Berg平衡量表(BB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训练方式干预后,观察组1个月后的ODI评分为(30.44±5.12)分,4个月后的ODI评分为(24.11±5.28)分,8个月后的ODI评分为(18.44±5.41)分,均低于对照组[(33.49±5.36)分、(27.15±5.23)分、(22.19±5.39)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JOA评分为(18.25±5.17)分,4个月后的JOA评分为(23.12±5.33)分,8个月后的JOA评分为(25.22±5.17)分,均高于对照组[(15.33±5.16)分、(20.44±5.25)分、(22.16±5.41)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BBS评分为(40.33±5.17)分,4个月后的BBS评分为(46.25±10.27)分,8个月后的BBS评分为(51.66±10.39)分,均高于对照组[(37.25±5.41)分、(40.61±10.19)分、(46.62±10.33)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VAS评分为(4.77±1.36)分,4个月后的VAS评分为(3.35±0.26)分,8个月后的VAS评分为(2.45±0.61)分,均低于对照组[(5.36±1.28)分、(4.23±1.22)分、(3.31±0.27)分](P<0.05)。结论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能有效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并缓解椎体疼痛均有积极意义。
王小燕胡泊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ELD手术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早期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开展PELD手术的单节段LDH患者120例。按PELD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分成3组:A组47例,于术后1 d内首次下地活动;B组52例,于术后1~3 d首次下地活动;C组21例,于术后3~7 d首次下地活动。对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进行比较,病分析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3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B、C组的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A组的复发率为12.77%(6/47),B、C组无一例术后复发;术后1年,A组复发率为14.89%(7/47),B、C组分别为5.77%(3/52)和4.76%(1/2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结论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对LDH患者行PELD手术的早期疗效和复发率均存在明显影响,过早活动不利于腰腿痛的进一步缓解,也增加了术后复发的潜在风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因素对术后复发的影响逐渐趋于淡化。
胡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颈腰康胶囊与双氯芬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将颈腰康胶囊与双氯芬酸钠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对其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腰椎功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颈腰康胶囊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和双氯芬酸钠单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9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84例,治疗总有效率则分别为92.00%和84.00%,治疗前,两组患者IL-1、IL-6指标水平、疼痛情况以及功能障碍情况P均>0.05,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与对照组相对比,P<0.05.结论:使用颈腰康胶囊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促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见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红卫华雨胡泊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
脊柱术后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头孢呋辛的治疗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究头孢呋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3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柱术后肺部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术后在相继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气短、胸闷等症状后,予以化痰、营养支持、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注射用美洛西林钠静脉滴注,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取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评价治疗7 d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脊柱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1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比68.5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脊柱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可针对此类病原菌采取针对性抗菌治疗;头孢呋辛对脊柱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胡泊赵清霞
关键词:脊柱骨折肺部感染病原菌头孢呋辛肺功能
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12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龄(52.33±0.15)岁,仅实施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52.47±0.11)岁,实施基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髋关节活动度,于干预结束后对患者开展为期8个月的短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4、8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外展、屈曲、内旋均大于对照组[(33.72±0.85)°比(33.41±0.22)°、(133.66±0.83)°比(133.35±0.27)°、(30.55±0.81)°比(30.2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9、2.776、3.217,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干预1、4、8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77±0.82)分比(68.42±0.16)分、(72.65±0.83)分比(72.33±0.21)分、(85.59±0.82)分比(85.25±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3、2.920、3.078,均P<0.05);观察组干预1、4、8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11±0.25)分比(4.42±0.83)分、(3.36±0.25)分比(3.68±0.85)分、(2.77±0.21)分比(3.04±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2.842、2.349,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4%(3/62),低于对照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0,P<0.05)。结论基于FMA量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后实施个体化康复锻炼可显著促进髋关节活动度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髋关节疼痛并降低�
王小燕胡泊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在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在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重建过程中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先天性并指畸形病例纳为研究对象,均于指蹼重建中实施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与面积、指蹼外形、指蹼两点辨距觉、手功能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80例126个皮瓣均成活,成活率100.00%,皮瓣最大面积与最小面积分别为3.14cm×2.05cm、1.47cm×1.03cm,指蹼外形与掌指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指蹼两点辨距觉为(11.24±1.06)mm;手功能优良率达到94.44%,且家长总满意率高达97.50%。结论对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指蹼重建实施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能保证重建指蹼外形具有美观性,有效恢复手功能,安全高效,推广价值高。
胡泊李鹏王颖
关键词:先天性并指畸形
骨折患者术后助行装置
骨折患者术后助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骨折患者步行锻炼护理时费时费力,及现有的辅助支架调节不便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的主轴,主轴右方设有开口向下的U形轴,主轴与U形轴上端均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轴向的支撑轴,前侧的支撑...
胡泊
文献传递
一种下肢临床康复训练装置
一种下肢临床康复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术后不便于进行自主锻炼,及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躺板,躺板右端转动连接有开口朝左的U形架,U形架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内且左右方向的滑槽,两个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
胡泊
补肾健膝汤联合依降钙素对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血清骨钙素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血清骨钙素(BG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应用依降钙素治疗,治疗组61例应用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BGP和β-CTX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7.05%(P <0.05)。治疗后,2组腰椎正位(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腰椎正位(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晨僵、疼痛、日常活动困难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晨僵、疼痛、日常活动困难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BG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血清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β-CT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改善血清BGP和β-CTX水平。
李鹏刘羽胡泊王红辉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依降钙素
血浆D-二聚体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扩展抗凝中的检测价值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扩展抗凝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3)。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术后扩展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D-D引导术后扩展抗凝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凝血水平、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监测情况、抗凝药物应用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长于对照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TEG监测纤维蛋白在血液样本中形成时间(R)、血凝块形成速率指标(K值)、30 min内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30 min blood clot amplitude reduction rate,Ly30)均低于对照组,血凝块形成速率指标(α角)、TEG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首次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最佳INR控制率和INR>2.2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D引导术后扩张抗凝治疗能够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凝血情况,降低出血和血栓事件,提示监测D-D水平对于术后扩展抗凝有积极作用。
胡泊闫理想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D-二聚体凝血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