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刚 作品数:6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试验组给予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宋志刚关键词:拉莫三嗪 丙戊酸 癫痫 一种便于快速组装的护理担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组装的护理担架,包括担架杆、横杆和担架布,所述担架杆的中段固定连接有铰链,所述担架杆可折叠设置,所述担架杆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把手,位于所述担架杆的转动处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保... 苏李 宋志刚 何静 刘娟 李前军 魏莉洪不同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9 2016年 急性脊髓炎又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此病的病变常局限于脊髓的数个节段,主要病理改变为髓鞘肿胀、脱失、周围淋巴细胞显著增生、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等.临床上采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此病,疗效良好.但临床对其应用剂量存在争议.本文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甲基泼尼松龙不同剂量的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78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性脊髓炎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宋志刚关键词:甲基泼尼松龙 急性脊髓炎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面神经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肌电图、Portmann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8%、9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和短潜伏期波(R1)潜伏期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均增高,而SAS评分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宋志刚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面神经炎 SAS评分 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予对症、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碳酸氢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2)。结论: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优于对照组。 何敏 宋志刚关键词:后循环缺血 碳酸氢钠注射液 平均住院日 不同时点血管介入栓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血管介入栓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SAH患者98例根据手术时点不同进行分组,将入院72 h内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纳入早期组(n=46),入院72 h后治疗的纳入晚期组(n=52);2组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患者栓塞效果;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亚型(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脑组织损伤指标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炎症因子水平;于术前及术后2周时采用美国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早期组患者完全栓塞比例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6);术后3 d时2组SAH患者血清S100β、NSE、GFAP和MCP-1水平均术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TNF-α、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晚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SAH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H患者并发症、院内致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7、0.475,P>0.05);早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P=0.023)。结论早期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改善SAH患者脑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神经功能状态和预后。 郭海志 王海滨 宋志刚 李小勇 王朝华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不同时点 脑组织损伤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