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艳芳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磁共振
  • 1篇对比剂
  • 1篇对比剂外渗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皮细胞...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幽闭恐惧症
  • 1篇诊断和治疗物...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机构

  • 6篇郑州市第六人...

作者

  • 6篇贾艳芳
  • 1篇陈刚

传媒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CT、MRI的应用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研究在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CT、MRI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4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与74例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CT、MRI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形态学特征及相对灌注参数。结果脑膜瘤患者分叶征、不均匀强化检出率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低,宽基底、骨质增生检出率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高(P<0.05);脑膜瘤患者CT检查中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水平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低,MRI检查中局部脑血流量(Rr CBF)水平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低(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在影像学征象、血流灌注情况中较相似,但两者在分叶征、不均匀强化、骨质增生、局部血流灌注情况比较中仍存在差异,可用于鉴别诊断。
李丹崔萌萌贾艳芳
关键词:脑膜瘤MRI
浅析磁共振检查中对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检查中幽闭恐惧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具体方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磁共振检查的幽闭恐惧症患者共计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放松训练及心理安抚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检查时的恐惧心理状况,检查完成情况,检查图像品质。结果在经过护理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检查期间的负面情绪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检查前与检查期间的负面情绪变化明显,检查期间的负面情绪得分明显低于检查前,负面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检查图像品质方面,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磁共振检查中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磁共振检查顺利完成。
贾艳芳赵化岭崔萌萌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幽闭恐惧症心理护理
正常国内人群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的CT检测结果分析
2016年
目的研究国人正常人群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的CT检出情况,以了解国内正常人群中男性和女性侧脑室脉络丛出现钙化的时间和比例,为临床判断脉络丛病变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01—2014-07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1 40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GE 64排螺旋CT平扫,扫描层厚5mm,间距5mm。所有对象侧脑室内脉络丛出现钙化的CT平扫资料。结果 1 400例研究对象中,1-10岁组男、女均出现侧脑室脉络丛钙化,但比例极低。男性侧脑室脉络丛钙化在11-20岁和41-50岁组中出现钙化的几率明显增加,钙化率较其上一年龄组分别增加24%和19%。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在21-30岁和51-60岁组出现钙化几率明显增加,钙化率较其上一年龄组分别增加17%和24%。在21-30岁和31-40岁组男性和女性的脉络丛钙化基本保持比例接近,〉60岁组男性出现脉络丛钙化率较上一组明显增加,而女性同上一组保持基本无变化,结论正常国人侧脑室脉络丛的钙化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段,儿童出现钙化少。男性和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的钙化集中出现在2个年龄段,但出现时间各有不同,男性钙化集中出现的年龄早于女性。51岁以上女性脉络丛钙化率保持平稳。随年龄增长,无论男性和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率均会增加,但总体女性脉络丛出现钙化的比例低于男性。
石彦斌僧松娟崔中锋贾艳芳
关键词:脉络丛钙化多排螺旋CT
非酒精性脂肪肝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中,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18年06月至2021年05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依据患者脂肪肝的分期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选取同时间至我院体检的20例健康人士,对全部入组成员实施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螺旋CT及脾肝CT比值诊断,血清诊断,比较四组人员的表观弥散系数、高低密度脂蛋白以及CT比值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螺旋CT诊断方式(P<0.05);全部入组人员的脂肪分数、表观弥散系数与信号强度、低密度脂蛋白与患者的分期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所得的特征明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为临床患者的分期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崔萌萌贾艳芳李丹陈刚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不同分期的CT影像学表现差异与细胞免疫学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不同分期的CT影像学表现差异及细胞免疫学功能。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6例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院接受CT诊断,并对患者进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分析不同分期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细胞免疫功能差异。结果86例AIDS合并PCP患者中,早中期组患者42例,晚期组44例。两组患者CT具体表现磨玻璃影、网格结节影等征象比较(P>0.05),但早中期组患者纤维条索状影、囊变影或空腔性病变、混合型低于晚期组,“月弓征”高于晚期组(P<0.05)。晚期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中早期组(P<0.05)。囊变型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其次是混合型、间质型、实变型、囊变型及磨玻璃型(P<0.05)。结论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的CT影像学特征,晚期患者免疫细胞水平降低,且多存在纤维条索状影、囊变影或空腔性病变、混合型特征,临床应加强其认识,提高疾病诊断率。
崔萌萌贾艳芳李丹
关键词: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CT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CT增强扫描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对比剂外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4例需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检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对比剂外渗情况,将受试者分为未发生组(85例)、发生组(19例)。分析受试者临床资料,对可疑的影响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有差异的因素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CT增强扫描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结果对比剂外渗发生组年龄≥6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碘对比剂浓度>370 mg/ml、注射速率≥3 ml/s、注射人员资历≤2年、有化疗史受试者占比与未发生组占比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碘对比剂浓度>370 mg/ml、注射速率≥3 ml/s、注射人员资历≤2年、有化疗史是CT增强扫描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OR值=3.165、4.646、7.471、6.398、7.614、5.073、6.392、2.779)(P<0.05)。结论年龄≥6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碘对比剂浓度>370 mg/mL、注射速率≥3 ml/s、注射人员资历≤2年、有化疗史是CT增强扫描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受试者进行密切关注,并积极开展实施针对性防护措施,以降低CT增强扫描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发生风险。
贾艳芳崔萌萌李丹
关键词: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LOGISTIC模型CT增强扫描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