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苏 作品数:7 被引量:69 H指数:4 供职机构: 黄石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Foxp3 mRNA和SCCA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回顾分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等的水平变化,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9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87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外周血Foxp3 mRNA和SCCA以及糖类抗原CA50、CA125水平;Pearson法分析Foxp3 mRNA与SCCA和CA50、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Foxp3 mRNA联合SCCA检测对诊断宫颈癌的价值。结果:宫颈癌组Foxp3 mRNA、SCCA、CA50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71±5.27 vs 2.09±1.51、13.07±1.82 vs 2.85±0.08ng/ml、49.2±13.29 vs 15.61±6.94IU/ml、51.72±15.26 vs 11.57±7.64U/ml,均P<0.01)。宫颈癌患者Foxp3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SCCA含量呈正相关(r=0.577,P<0.05),但与CA50和CA125无明显相关性(r=0.013和0.08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oxp3 mRNA联合SCCA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760—0.995),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84.70%,明显高于单检Foxp3mRNA或SCCA(均P<0.05)。结论:Foxp3 mRNA与SCC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 张伟 蔡小凤 汪宏良 胡芳 朱杰稳 肖苏关键词: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究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欲行宫颈癌根治术的284例IB2期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172例和对照组112例,实验组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评价实验组化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辅助治疗率、切缘阳性率、病理特征、总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76.74%(132/172),其中IB2患者有效率为82.80%(77/93),ⅡA2患者有效率为69.62%(5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5,P=0.042)。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31.71±29.04)min,较对照组的(253.12±30.97)min明显缩短(t=5.914,P〈0.001),实验组术后辅助治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1.05%:76.79%,x2=7.630,P=0.006),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14.33±120.19)ml:(622.84±131.27)ml,t=0.562,P=0.574],且两组均无阴道切缘阳性病例。实验组术后宫颈间质深层浸润率(x2=6.752,P=0.009)、宫旁转移率(x2=4.359,P=0.037)、脉管浸润率(x2=5.310,P=0.021)、颈管累及率(x2=11.022,P〈0.001)和淋巴结转移率(r=6.830,P=0.0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1.5(4.5~42.0)个月和33.4(4.5-42.0)个月,两组患者3年RFS(52.68%:60.47%,HR=0.746,95%CI为0.507~1.067,P=0.109)和OS(79.46%:81.40%,HR=0.732,95%CI为0.436~1.203,P=0.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病理特征,降低淋巴结转移率,但不能显著降低远期肿瘤复发率或提高远期生存率 陈悦 肖苏 潘伟关键词:宫颈肿瘤 新辅助化疗 生存率 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20例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放疗联合化疗组、化疗组和放疗组。放疗联合化疗组行术前近距离放疗(行腔内后装放疗,192Ir为放射源,5~9 Gy/次,2~3次,总剂量10~27 Gy。)联合同步化疗[顺铂(250~350 mg/m2)联合紫杉醇(130~170 mg/m2)的新辅助化疗,全身静脉化疗2 d后,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化疗],化疗组仅行新辅助化疗,放疗组仅行术前近距离放疗。比较三组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放疗联合化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化疗组的70.0%和放疗组的6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阴道排液和出血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疗联合化疗组Ⅰ~Ⅱ级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8/40)和40.0%(16/40),化疗组为5.0%(2/40)和22.5%(9/40),放疗组为5.0%(2/40)和20.0%(8/4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无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陈悦 肖苏 潘伟关键词:近距离放射疗法 肿瘤分期 宫颈病变患者IFN-γ、IL-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免疫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血清中浓度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癌患者42例(I期14例、Ⅱ期20例、Ⅲ期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者(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53例(CINⅠ级25例、CINⅡ级12例、CINⅢ级16例),宫颈炎者40例,对照组3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其血清中IFN-γ、IL-4的浓度水平。结果 IFN-γ和IL-4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炎及对照组中的浓度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进展而变化:IFN-γ浓度逐渐降低,其中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FN-γ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宫颈炎组(P<0.05);CINⅢ组患者血清中IFN-γ浓度与对照组、宫颈炎组、CINⅠ组及CIN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浓度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其中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L-4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炎组及CIN组(P<0.05);CINⅢ组中IL-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宫颈炎组、CINⅠ组和CINⅡ组之间,IL-4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和IL-4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炎中的浓度随宫颈病变级别的进展而变化,IFN-γ及IL-4可能共同参与了宫颈病变的发生机制。 蔡小凤 张伟 汪宏良 汪宏良 肖苏 肖苏 刘佳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Γ-干扰素 白介素-4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参数、术后膀胱功能和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参数、术后膀胱功能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7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术式,分为LNSRH组54例和普通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LRH)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参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等各项手术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NSRH组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及腹压排尿等情况均优于LR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宫颈癌复发率均为1.9%,LNSRH组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而LRH组仅有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SRH与LRH治疗早期宫颈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但LNSRH能够更好地保护膀胱功能。 陈悦 肖苏 潘伟关键词:宫颈癌 腹腔镜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保留自主神经 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7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27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即阴道子宫颈冷刀锥切(CKC)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PLD)或腹腔镜子宫颈广泛切除术(RT),对照组40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广泛性切除术(RH);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切除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并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27例患者中有2例因术中病检结果不符合保留生育条件而改行RH,其余25例均顺利完成CKC+PLD或RT;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85.6±25.5) ml与(102.5±31.2) ml,t=2.429,P=0.018;术后排气时间:(1.4±0.3)d与(1.7±0.5)d,t=3.065,P=0.003;住院时间:(10.2±2.4)d与(12.3±3.5),t=2.913,P=0.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尿储留、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切除个数、主韧带、宫骶韧带及阴道切除长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4.0%(1/25)与5.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5例成功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中有20例具有妊娠愿望,妊娠成功6例(6/20),其中足月分娩2例,早产2例,流产2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具有不错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但患者最终的妊娠结果不理想,有待改善。 陈悦 肖苏 潘伟关键词:子宫颈癌 保留生育功能 腹腔镜 疗效 miRNA-361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有氧糖酵解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miRNA-361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有氧糖酵解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OncomiRNA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NA-3613的表达差异。分别转染miRNA-NC mimic和miRNA-3613 mimic至MFE-296细胞,命名为对照组和miRNA-361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NA-3613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与糖酵解法分析检测细胞增殖和糖酵解的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并验证miRNA-3613的靶基因;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miRNA-3613靶基因的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数据库OncomiRNA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61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对照组和miRNA-3613组的miRNA-361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3±0.82和9.52±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转染体系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相比,miRNA-3613组MFE-296细胞增殖能力在第3、4和5天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miRNA-3613组细胞葡萄糖摄取水平分别为0.99±0.14和3.05±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miRNA-3613组细胞乳酸生成水平分别为1.02±0.06和0.38±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miRNA-3613组细胞有氧糖酵解明显被抑制。miRNA-3613的靶基因是热休克蛋白A2(HSPA2)。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NA-3613显著下调HSPA2基因表达(P<0.01)。结论miRNA-3613通过靶向抑制HSPA2基因表达,降低子宫内膜癌MFE-296细胞的增殖与有氧糖酵解。 陈静青 万淑琼 王楚平 尹青青 肖苏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有氧糖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