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卓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皮肤
  • 5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3篇血清
  • 3篇湿疣
  • 3篇尖锐湿疣
  • 2篇动力疗法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手术
  • 2篇皮肤基底细胞
  • 2篇皮肤基底细胞...
  • 2篇皮肤鳞状细胞
  • 2篇皮肤鳞状细胞...
  • 2篇疗法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2篇基底
  • 2篇基底细胞

机构

  • 15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5篇田卓
  • 9篇翟翊然
  • 7篇翟伟
  • 3篇杨爱琴
  • 2篇王倩
  • 2篇李伟栋
  • 2篇杨爱琴
  • 1篇徐保来
  • 1篇曹丽楠
  • 1篇孟静

传媒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手术治疗及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手术治疗及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DFSP患者,采用肿瘤广泛切除术及放疗后,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统计患者复发发生情况,对比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差异,探讨DFSP的手术治疗及复发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1例复发,复发率为12.22%;复发与未复发的研究对象在不同部位、不同切缘距离、不同切缘、术后是否进行放疗上均有差异(P <0.05),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后,上述因素均是导致DFSP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部位、不同切缘距离、不同切缘、术后是否进行放疗均是引起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在治疗DFSP时,除给予及时和规范化的肿瘤广泛切除外,必要时行辅助放疗手段,以减少复发率。
田卓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手术治疗影响因素复发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咪喹莫特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咪喹莫特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6周,联合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咪喹莫特涂抹治疗,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伤口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及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伤口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咪喹莫特涂抹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效果更明显,可以降低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田卓卞坤鹏郭冰心闫家笛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咪喹莫特皮肤基底细胞癌
疗癣卡西甫丸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疗癣卡西甫丸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外涂卡泊三醇乳膏,取适量均匀涂在患处,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疗癣卡西甫丸,10 g/次,2次/d。所有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缓解时间,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11%vs 84.9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瘙痒、红斑丘疹、鳞屑、皮损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因子IL-2、INF-γ、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8%(P<0.05)。结论疗癣卡西甫丸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明显,可改善机体免疫系统,降低炎症反应。
翟伟孟静王倩翟翊然田卓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干扰素-Γ
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布与人乳头瘤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分布、人乳头瘤病毒(HPV)与生殖器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为性传播疾病的临床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患者253例,检测血HSV 1型、HSV 2型特异性IgG及IgM,同时检测宫颈分泌物中HPV及Ct。结果 HSV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00%,其中14例为HSV 1型单一感染、204例为HSV 2型单一感染、35例为HSV 1型+2型混合感染;HSV 2型特异性IgG及IgM单纯阳性、IgG+IgM阳性患者分别为236例、1例、2例,HSV 1型特异性IgG及IgM单纯阳性、IgG+IgM阳性患者分别为35例、12例、2例;HPV、Ct阳性患者分别有72例、60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50例、低危型12例、高危型+低危型混合感染10例;HPV阳性患者与HPV阴性患者、Ct阳性患者与Ct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PV与Ct检测阳性率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生殖器疱疹患者HSV抗体以HSV 2型IgG阳性率最高,合并HPV及Ct感染现象多见,两者在生殖器疱疹患者中感染明显存在密切相关性。
杨爱琴卞坤鹏翟伟翟翊然田卓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Claudin1、Claudin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Claudin1、Claudin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laudin1、Claudin4表达水平,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1、Claudin4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Claudin1与Claudin4的相关性。结果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Claudin1、Claudin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9%、81.52%,癌旁组织Claudin1、Claudin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04%、43.48%,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Claudin1、Claudin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laudin1、Claudin4阳性表达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与年龄≥65岁、TNM分期为Ⅳ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低分化相关。Claudin1与Claudin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γ=0.342,P=0.010。结论Claudin1、Claudin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相关。Claudin1与Claudin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田卓卞坤鹏王倩李伟玲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
液氮冷冻辅助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液氮冷冻辅助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3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液氮冷冻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8%(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皮损缩小1/2时间及皮损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水肿、疼痛、局部溃疡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82%(P﹤0.05),转移率为2.9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76%(P﹤0.05)。结论基于显微手术辅助液氮冷冻治疗可提高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促进伤口愈合、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翟翊然曹丽楠李伟栋翟伟郭冰心田卓杨爱琴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显微手术
LncRNA RP11-789C1.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向miR-558调控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789C1.1通过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靶向miR-558对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人正常角化细胞HaCaT和3种皮肤鳞癌细胞(A431、SCL-1和COLO16)中RP11-789C1.1和miR-558的表达水平。以A431为研究对象,构建过表达RP11-789C1.1的皮肤鳞癌细胞株。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T-qPCR验证RP11-789C1.1和miR-558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HaCaT细胞比较,3种皮肤鳞癌细胞中RP11-789C1.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iR-55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过表达RP11-789C1.1可显著抑制A4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β-catenin、c-My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均P<0.05)。miR-558是RP11-789C1.1的靶基因,RP11-789C1.1可负性调控miR-558表达。过表达miR-558可逆转RP11-789C1.1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P<0.05)。结论RP11-789C1.1通过下调miR-558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卞坤鹏徐保来李伟栋田卓
关键词:皮肤鳞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C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肿瘤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施光动力疗法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A组,将实施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B组。两组均治疗4个月,并连续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总有效率比A组高,复发率比A组低(P<0.05);治疗后B组CD4^(+)、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白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比A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CA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其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更好,且能保证治疗安全性。
黄宇锋郭冰心田卓李伟玲
关键词:尖锐湿疣卡介菌多糖核酸光动力疗法
不同疾病时期梅毒患者血清Th因子和梅毒螺旋体DNA的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时期梅毒患者血清Th因子和梅毒螺旋体DNA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50例潜伏梅毒患者设为潜伏组(早期亚组25例,晚期亚组25例),50例活动期梅毒患者设为活动组,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5 ml分别进行血清Th细胞因子和梅毒螺旋体DNA拷贝量的测定分析.结果 活动组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水平,Th1比例及Th1/Th2比值均显著低于潜伏组(P<0.01),梅毒螺旋体阳性率、梅毒螺旋体DNA拷贝量显著高于潜伏组(P<0.01).早期亚组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介素-2水平、Th1比例、Th1/Th2比值、梅毒螺旋体阳性率、梅毒螺旋体DNA拷贝量均显著高于晚期亚组(P<0.05或0.01),白介素-4、白介素-10水平和Th2比例均显著低于晚期亚组(P<0.01).结论 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梅毒患者其血清Th细胞因子和梅毒螺旋体DNA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性,早期潜伏梅毒仍具有一定传染性,建议临床加以重视.
杨爱琴卞坤鹏翟伟翟翊然田卓
关键词:梅毒传染性疾病潜伏梅毒
果酸换肤联合42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研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果酸换肤联合42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中重度面部痤疮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参照组(n=51)单纯采用420nm强脉冲光疗法,对试验组(n=51)采用果酸换肤联合420nm强脉冲光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皮损症状评分与患者满意度,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35%;试验组患者的皮损数量、皮损颜色、皮损类型、疼痛度评分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参照组,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04%,高于参照组的80.39%;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果酸换肤联合42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可获得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郭冰心杨洪田卓王芳
关键词:面部痤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