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星形
  • 3篇星形细胞
  • 3篇星形细胞瘤
  • 3篇血管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瘤
  • 2篇体视学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生成
  • 1篇人星形细胞瘤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肿瘤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延边大学

作者

  • 4篇李艳云
  • 2篇李玉林
  • 2篇张丽红
  • 1篇杨洪发
  • 1篇王雅坤
  • 1篇吴家祥
  • 1篇杨威
  • 1篇刘兴吉
  • 1篇宋鄂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星形细胞瘤中bFGF和p53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抑癌基因p5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星形细胞瘤石蜡包埋标本的bFGF和p53的表达。结果bFGF和p53mRNA阳性颗粒可见于血管内皮细胞(VEC)和肿瘤细胞,两者在VE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表达bFGF和p53的强度高于低级别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FGF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随血管密度增加而增加;bFGF和P53蛋白在血管EC中的表达与其相应的基因在同一位置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bFGF具有促血管发生作用,此作用可能受p53抑癌基因调控;bFGF和p53均参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变过程。
李艳云杨洪发张丽红李伟李玉林
关键词:BFGFP53血管生成原位杂交星形细胞瘤
人星形细胞瘤中血管密度的体视学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密度与肿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体视学原理 ,对人星形细胞瘤各级别中bFGF的表达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 bFGF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级别无关 ,其相应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恶性度有关 ,Ⅲ、Ⅳ级的表达比Ⅰ、Ⅱ级的高 ,P <0 .0 5 ,但Ⅲ级与Ⅳ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二者的阳性颗粒可见于瘤细胞的胞浆、胞核及细胞外基质中 ;单位脑组织中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内血管所占的面积明显大于低级别者和正常脑组织 ,P <0 .0 1,但低级别者与正常脑组织的血管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李艳云李玉林刘兴吉杨洪发张丽红
关键词:原位杂交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星形细胞瘤中血管发生机制及意义的研究
李艳云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体视学分析脑肿瘤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通过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直接证明视网膜血管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 ,并探讨bF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的血管进行铺片 ,并在铺片上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 ,检测铺片的血管上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 1)正常对照组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 1个月组(M1 )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及周细胞数均无明显差异 ,bFGF蛋白质及mRNA均无阳性表达。 ( 2 )糖尿病 3个月组 (M3)血管周细胞数减少 (P <0 0 1) ,细胞核可见bFGFmRNA表达 ( 78% ) ,血管壁可见bFGF蛋白表达阳性 ( 5 6% )。 ( 3 )糖尿病5个月组 (M5)血管周细胞数减少 (P <0 0 1)且可见闭塞毛细血管及血栓 ,细胞核bFGF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M3为 89% ,血管壁bFGF蛋白质表达也高于M3为 89%。结论 bFGF在STZ大鼠的视网膜血管中有表达 ,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表达加强。
宋鄂王秋利杨威王雅坤李艳云吴家祥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